《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一首經典的陜北民歌,以下是關于這首歌曲的音樂介紹:
創作背景
1971年初,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一些老同志建議整理創作幾首陜甘寧邊區的革命民歌,以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50周年。創作組在延安采風后,決定增加一首反映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帶來革命大轉折的歌曲,于是《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應運而生.
詞曲作者
由李若冰、關鶴巖、徐鎖、馮福寬作詞,劉烽作曲.
歌曲歌詞
歌詞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使用了陜北方言,如“喲”“噢”“哎咳哎咳喲”“依兒呀兒來把喲”等襯詞襯句,以及“一道道”“一桿桿”“山丹丹”“紅艷艷”等疊音,生動形象,富有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描繪了紅軍長征勝利抵達陜北時,軍民歡慶的場景.
旋律特點
-節奏自由變換:歌曲開頭是自由節拍的散板,節奏自由,便于抒發情感。第一樂段旋律優美,將聽眾帶入情境;第二樂段節奏規整,歡快有力;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再現,節奏較為自由,曲調更悠長.
-融合多種民歌元素:由陜北民歌《信天游》和隴東民歌《攬工調》改編而成,前者悠揚高亢,后者激情奔放,全曲既有變化對比,又相互融合.
-運用特色音樂進行和調式:使用了很多“四度+二度”的音樂進行。全曲高潮句“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突出運用了陜西民間音樂特有的“苦音”調式,增強了情感的表達.
演唱形式
這是一首領唱合唱歌曲,1971年底由SX省歌舞劇院演員楊巧首次領唱,同年12月25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后來有眾多藝術家演唱過獨唱版,如朱逢博、郭蘭英、贠恩鳳等.
衍生作品
該曲還被改編成了鋼琴曲、古箏曲、合唱曲等多種形式,如王建中改編的鋼琴曲,袁莎演奏的古箏曲等.
歌曲意義
歌曲熱情歌頌了毛澤東帶領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挽救陜北紅軍、實現中國革命重大轉折的豐功偉績,展現了陜北地區的風土人情和人民對革命領袖的贊頌與熱愛之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被列入“百年經典”音樂作品.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故事
在陜北的一個小村莊里,住著一個名叫小萱的年輕姑娘。她自幼便對唱歌有著極高的天賦,那婉轉的嗓音猶如山間清澈的溪流,在小小的山村里流淌回蕩。小萱的家中雖然并不富裕,但一家人的生活卻充滿了溫馨與歡樂。
小萱最喜歡的事情,便是跟著村里的長輩們學唱各種陜北民歌。每當夜幕降臨,勞作了一天的村民們圍坐在村頭的老槐樹下,拉起二胡,彈起三弦,小萱就會靜靜地坐在一旁,眼睛里閃爍著明亮的光芒,仔細聆聽著每一個音符,每一句歌詞。她的心中充滿了對這片黃土地的熱愛,對這些民間歌謠的癡迷。
在眾多的民歌中,小萱最鐘情的便是《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那悠揚的旋律,仿佛帶著她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她常常在心中想象著紅軍戰士們長途跋涉、歷經艱辛來到陜北的情景,想象著鄉親們夾道歡迎、載歌載舞的熱鬧畫面。
有一天,村里來了一位從大城市來的音樂家,名叫蘇然。他聽聞陜北的民歌獨具魅力,特意前來采風,希望能夠將這些珍貴的民間音樂記錄下來,傳播出去。當他走進這個小村莊時,正聽到小萱在山坡上放聲歌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那歌聲如同山丹丹花一般熱烈而絢爛,深深地吸引了蘇然。
蘇然順著歌聲的方向走去,看到了站在山坡上的小萱。陽光灑在她身上,勾勒出她纖細的身影,她的臉龐因為歌唱而微微泛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質樸而純粹的情感。蘇然不禁被眼前的這一幕所打動,他走上前去,對小萱說道:“你唱得真美,這歌聲里仿佛有靈魂在訴說。”
小萱有些羞澀地低下了頭,輕聲說道:“這是俺們陜北的歌,俺從小就愛唱。”蘇然笑著說:“我是從大城市來的音樂家,我想把你們陜北的民歌整理出來,讓更多的人聽到。你能多給我唱幾首嗎?”小萱抬起頭,看著蘇然真誠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動,她毫不猶豫地說:“行嘞,俺給你唱。”
從那以后,小萱便常常和蘇然在一起。她帶著蘇然走在陜北的溝壑縱橫的山間小道上,給他講述每一首民歌背后的故事。蘇然則用他的錄音機,仔細地記錄下小萱的歌聲,以及那些老藝人們的演奏。
在一次漫步中,小萱又唱起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她一邊唱,一邊揮舞著手中的手帕,仿佛自己就是當年歡迎紅軍的陜北姑娘。蘇然在一旁靜靜地聽著,他被小萱的投入所感染,心中不禁浮現出一幅畫面:紅軍戰士們衣衫襤褸,但眼神堅定地走在這片黃土地上,鄉親們則懷著崇敬與喜悅,用最熱烈的歌聲和舞蹈迎接他們。
蘇然對小萱說:“你知道嗎?這首歌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民歌,它承載著一段偉大的歷史,是陜北人民對紅軍的深情厚誼的見證。”小萱點了點頭,說:“俺知道,俺們陜北人都記著紅軍的好。當年紅軍來了,給俺們分了地,讓俺們過上了好日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萱和蘇然之間的感情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他們常常在月光下的窯洞前,分享彼此的夢想和心事。蘇然會給小萱講述大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小萱則會給蘇然描述陜北的四季變換和民俗風情。
有一次,村里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民歌演唱會,小萱自然是主角。當她站在簡陋的舞臺上,唱起《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時,臺下的村民們紛紛跟著哼唱起來。那歌聲在山谷中回蕩,仿佛要沖破云霄。蘇然站在人群中,看著小萱在舞臺上光芒四射的樣子,心中充滿了自豪和愛意。
演唱會結束后,蘇然對小萱說:“你應該去大城市發展,那里有更廣闊的舞臺,你的歌聲一定能被更多的人聽到。”小萱卻有些猶豫,她看著這片生她養她的黃土地,心中滿是不舍。她說:“俺舍不得這里,舍不得俺的鄉親們。”蘇然握住小萱的手,說:“我知道你對這里的感情,但你也有自己的夢想。你可以把陜北的民歌帶到大城市,讓更多的人了解陜北,熱愛陜北。”
小萱陷入了沉思,她的內心在激烈地斗爭著。一邊是熟悉的家鄉,一邊是充滿未知但卻充滿誘惑的大城市和實現夢想的機會。在經過幾個輾轉反側的夜晚后,小萱終于做出了決定。她對蘇然說:“俺跟你去大城市。”
當小萱告別鄉親們的時候,大家都紛紛前來送行。一位老者拉著小萱的手說:“娃啊,出去了可別忘了咱陜北,別忘了咱的民歌。”小萱的眼眶濕潤了,她哽咽著說:“俺不會忘的,俺會把咱陜北的歌一直唱下去。”
小萱和蘇然來到了大城市。這里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讓小萱感到既新奇又有些害怕。蘇然帶著小萱四處奔走,聯系演出場地,安排音樂制作。在這個過程中,小萱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一些人對她的陜北口音和質樸的演唱風格并不理解,甚至提出要她改變唱法,以迎合城市觀眾的口味。
小萱感到非常困惑和委屈,她對蘇然說:“俺們陜北的歌就是這樣唱的,為啥要改?”蘇然安慰她說:“別灰心,只是有些人還不了解陜北民歌的魅力。我們要讓他們慢慢接受。”
在一次重要的音樂會上,小萱再次唱起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起初,臺下的觀眾有些安靜,但隨著小萱那充滿激情和感染力的歌聲響起,觀眾們逐漸被吸引住了。她那獨特的嗓音,以及歌曲中蘊含的深厚情感,仿佛在講述著一個遙遠而又動人的故事。當小萱唱完最后一句時,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小萱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她知道,自己終于得到了城市觀眾的認可。從那以后,小萱的演出越來越多,她的名字也漸漸在音樂界傳開了。但無論她走到哪里,無論面對多么華麗的舞臺,她始終保持著那份質樸和對陜北民歌的熱愛。
在一次全國性的民歌大賽中,小萱憑借著《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站在了冠軍的領獎臺上。當她接過獎杯的那一刻,她心中默默地對自己說:“俺做到了,俺把陜北的歌帶給了更多的人。”
回到家鄉后,小萱受到了鄉親們的熱烈歡迎。她站在村頭的老槐樹下,再次唱起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一次,她的歌聲中不僅有對家鄉的思念和熱愛,還有對夢想實現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鄉親們圍坐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跟著小萱的歌聲輕輕哼唱。那山丹丹花在山坡上隨風搖曳,仿佛也在為小萱的歸來而歡呼。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萱并沒有滿足于已有的成就。她和蘇然一起,在陜北建立了一個民歌傳承基地,專門教村里的孩子們唱陜北民歌。她希望,這些古老的歌謠能夠在這片黃土地上永遠流傳下去,就像那漫山遍野盛開的山丹丹花,永遠鮮艷奪目。
在基地里,小萱常常給孩子們講述自己的經歷,講述《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故事。她對孩子們說:“這首歌是咱陜北的寶貝,你們要用心去唱,把咱陜北人的精神唱出來。”孩子們睜著大大的眼睛,認真地聽著,跟著小萱一句一句地學唱。
有一天,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音樂愛好者來到了民歌傳承基地。他們聽聞小萱在這里傳承陜北民歌,特意前來學習交流。小萱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并為他們演唱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在演唱過程中,小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初次與蘇然相遇的山坡上,回到了在大城市奮斗的舞臺上,回到了領獎的那一刻。她的歌聲充滿了力量和情感,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音樂愛好者們紛紛表示,要把陜北民歌的魅力帶回自己的家鄉,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
小萱看著這些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心中充滿了欣慰。她知道,陜北民歌將會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開出絢麗的花朵。
隨著民歌傳承基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小萱收到了許多國外演出的邀請。她有些猶豫,畢竟走出國門意味著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未知。蘇然鼓勵她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世界聽到陜北民歌,聽到《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小萱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踏上國外的舞臺。在國外的演出中,小萱遇到了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等諸多困難。但她并沒有退縮,她用歌聲和真誠去打動每一位觀眾。當她唱起《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時,盡管觀眾們聽不懂歌詞,但他們卻能感受到歌曲中蘊含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家鄉的熱愛。
在一次國際音樂節上,小萱的演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許多外國媒體紛紛報道了這位來自中國陜北的民歌歌手。小萱成為了陜北民歌的國際代言人,她的名字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一起,在世界音樂舞臺上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回國后,小萱更加堅定了傳承和發展陜北民歌的信念。她不斷地創作新的歌曲,將陜北的民俗文化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但她始終沒有忘記《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首歌就像是她的精神支柱,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唱起它,她就充滿了力量。
在小萱的努力下,陜北民歌不僅在國內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在國際上也擁有了眾多的粉絲。而小萱,依然是那個質樸的陜北姑娘,她用自己的一生,書寫著關于《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傳奇故事,讓這首古老的民歌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流傳,永不凋零,就像那陜北高原上永遠盛開的山丹丹花,以它那紅艷艷的色彩,裝點著這片充滿故事和情感的黃土地,也溫暖著每一個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人的心。
在未來的日子里,小萱繼續在陜北的土地上耕耘著,她帶著孩子們參加各種民間藝術活動,到各地去演出,傳播陜北民歌文化。她的生活忙碌而充實,每一個清晨,她都會站在山坡上,對著朝陽唱起《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那歌聲仿佛是她對生活的禮贊,對夢想的堅守,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久久回蕩,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尋自己心中的那片“紅艷艷”。
隨著歲月的流轉,小萱在民歌傳承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和蘇然的感情也愈發深厚,兩人在一個寧靜的陜北秋日舉行了簡單而溫馨的婚禮。婚禮上,小萱身著紅襖,蘇然穿著新衣,他們站在山丹丹花叢中,對著這片養育小萱的土地和鄉親們許下了一生的承諾。小萱再次唱起《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那歌聲里滿是幸福與希望,鄉親們的歡聲笑語和祝福聲交織在一起,成為了他們最珍貴的回憶。
不久后,小萱有了身孕。在孕期,她依然沒有停止對民歌的傳播與教學,只是更多時候,她會坐在傳承基地的院子里,輕輕哼著《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一邊撫摸著微微隆起的腹部,一邊給孩子們講述歌曲里的故事,眼中滿是溫柔與期待,她盼望著孩子能在這歌聲與愛中成長,將來也成為陜北民歌的傳承者。
孩子出生后,是個可愛的小女孩,小萱為她取名叫丹丹,寓意著像山丹丹花一樣堅韌而美麗。丹丹從小就對音樂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和濃厚的興趣,她總是跟在媽媽身后,奶聲奶氣地學唱各種民歌。每當小萱唱起《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丹丹就會揮舞著小手,跟著節奏扭動著小身子,那模樣甚是可愛。
小萱看著丹丹一天天長大,心中滿是欣慰。她開始帶著丹丹參加一些小型的民歌演出,讓丹丹在舞臺上感受民歌的魅力。丹丹第一次登上舞臺時,雖然有些緊張,但當音樂響起,她聽到媽媽唱起熟悉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便也跟著大聲唱了起來。那稚嫩的童聲與小萱成熟的嗓音交織在一起,仿佛是一種傳承的交接,臺下的觀眾無不被這一幕所打動,紛紛鼓掌叫好。
在丹丹十歲那年,她已經能夠熟練地演唱許多陜北民歌,尤其是《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她唱得別有一番風味。小萱決定為丹丹舉辦一場個人民歌演唱會,地點就在他們的家鄉。消息傳開后,鄉親們紛紛前來幫忙,大家齊心協力布置場地,都為丹丹感到驕傲。
演唱會當天,現場人山人海。丹丹穿著漂亮的演出服,自信滿滿地走上舞臺。當她開口唱起《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時,那清脆的歌聲如同山間的清泉,流淌在每一個人的心田。小萱站在后臺,眼中含著淚花,她看到了女兒的成長,也看到了陜北民歌的未來。蘇然則在一旁用相機記錄下這珍貴的時刻,他知道,這一刻將成為他們家庭乃至整個陜北民歌傳承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隨著丹丹的逐漸長大,她不僅在國內的民歌舞臺上大放異彩,還憑借對《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陜北民歌的精彩演繹,獲得了去國外著名音樂學院深造的機會。小萱和蘇然雖然有些不舍,但他們知道這是丹丹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陜北民歌走向更廣闊世界的機遇。
丹丹在國外學習期間,努力學習西方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也不忘向世界各地的同學和老師傳播陜北民歌。她常常在學校的音樂會上演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用歌聲向世界展示中國陜北的獨特文化魅力。許多外國同學被這首歌曲深深吸引,紛紛向丹丹請教關于陜北民歌的知識,丹丹總是耐心地解答,她的熱情和專業讓更多的人對中國陜北這片土地產生了向往。
幾年后,丹丹學成歸來。她帶回了新的音樂理念和創作靈感,與小萱一起對《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進行了創新改編。她們保留了歌曲原有的韻味和情感,加入了現代音樂元素,使這首歌煥發出新的活力。新改編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一經推出,便在音樂市場上引起了轟動,不僅在國內各大音樂平臺上收獲了極高的點擊量,還在國際音樂交流中獲得了廣泛贊譽。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萱、蘇然和丹丹一家三口繼續致力于陜北民歌的傳承與發展。他們在陜北建立了更大規模的民歌文化村,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前來學習和交流。文化村里,每天都能聽到《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歌聲,這歌聲仿佛成為了一種文化的符號,象征著陜北人民的熱情、堅韌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許多年后,當小萱和蘇然漸漸老去,丹丹接過了他們手中的接力棒,成為了陜北民歌傳承的領軍人物。她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民歌接班人,讓陜北民歌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依然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首經典的民歌,也如同陜北高原上永不熄滅的火焰,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永遠在人們心中綻放出紅艷艷的光彩,訴說著陜北這片土地上的傳奇故事,見證著無數熱愛音樂與生活的人們的夢想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