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東夷之戰(zhàn)得勝回朝后,蘇玉楊滿心期待著金帝的封賞,他心中只有一個強烈的愿望,那就是面對綾羅綢緞、加官進爵、金銀珠寶,他一概不要,他只要一個封賞:和火鴻雁退婚,讓金帝給他和姬窈賜婚。
朝堂之上,封賞之日,金帝果然賜予他金銀珠寶,并加封他為副帥。面對如此封賞,蘇玉楊恭敬地跪在金帝面前,眼神堅定地說:“陛下,臣在東夷之戰(zhàn)中奮勇殺敵,只為保家衛(wèi)國。如今國泰民安,臣別無所求,只懇請陛下開恩,解除臣與火鴻雁的婚約。臣對姬窈姑娘心儀已久,還請陛下成全,為臣與姬窈指婚。”
金帝聽后,微微皺起眉頭,他看了木王爺一眼,又看了火王爺一眼,道:“蘇玉楊,你戰(zhàn)功卓著朕自會封賞,但婚姻之事關乎多方利益,朕需慎重考慮,你且退下吧。”
蘇玉楊本想再申訴,蘇帥在一旁拉他退下,他心中雖滿是失落,但也只能無奈退下。
然而,命運似乎并未打算放過蘇玉楊。這日清晨,他的母親,身為金苛公主的蘇夫人,竟未能再睜開雙眼。這消息仿若一道奪命的驚雷,直直地劈入蘇玉楊的心間。他才從戰(zhàn)場上九死一生地歸來,還未來得及好好享受這久違的和平寧靜,就被這巨大的悲痛猛地拽入了黑暗的深淵。他失魂落魄地跪在母親的靈堂之中,周圍人來人往,忙碌地操持著喪事,可他就似被抽去了靈魂,對周遭的一切渾然不覺。
靈堂里,那白色的幔帳隨風輕輕搖曳,似在無聲地悲泣著這位逝去的尊貴之人。蘇玉楊那張本因戰(zhàn)爭磨礪而透著堅毅的面龐,此刻被無盡的哀傷所籠罩,眼神空茫而又痛苦,往昔母親的慈愛關懷,如同鋒利的刀刃,一下下割扯著他的心。
依照慣例,王室宗親與諸位大臣紛紛前來吊唁。火鴻雁,作為蘇玉楊的未婚妻,也前來吊唁。她雖身著華麗衣飾,卻不再是往日那般趾高氣揚。她見蘇玉楊深陷悲痛,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于是收斂了往日的驕縱,默默在一旁協(xié)助料理。她深知此刻自己的身份需得端莊持重,可內心深處,對那未竟的婚事仍懷著一絲期待。
姬窈也來到了靈堂,她依舊一襲素淡衣裙,宛如一朵靜靜開放的白蓮。她的目光中滿是對蘇玉楊的擔憂與憐惜,靜靜地站在一旁,單純地為蘇玉楊的遭遇而哀傷。
在靈堂之中,她瞥見了她的姑姑木嫻郡主。此處且說這木嫻郡主,她嫌棄東夷太子的無能,遲遲讓她當不上皇后,而且她看那太子也大勢已去,便憑借自己的幾分狡黠,悄然返回了五行國。此刻她正與蘇帥交談著,面容帶著幾分憂愁,可眼神里卻藏著對未來的熱望,畢竟她從東夷國脫身,自是渴望新的生活。
因金苛公主的辭世,金帝原定于二月的完婚之事只能暫且擱置。這于蘇玉楊而言,在悲痛之中又添了幾分復雜的情緒。他本就對與火鴻雁的婚事心懷抵觸,母親的離世讓他更加迷茫于自己的感情歸宿。
時光悠悠,到了三月三。關于蘇帥和木嫻郡主的傳聞漸漸在京城中傳開。想當初,蘇玉楊在東夷參戰(zhàn)之時,那木嫻郡主嫌棄東夷太子,使了些手段,偷偷潛回五行國。她知曉蘇帥乃是軍中威名赫赫之人,便趁蘇帥在城中巡防之時,故意騎著一匹白馬,撞了蘇帥的隊伍,蘇帥看她紅衣白馬,甚是颯爽,心生歡喜。
如此結識后,她在蘇帥面前,總是刻意展現(xiàn)自己的柔弱嬌美、聰慧伶俐,言語之間滿是對蘇帥的欽佩敬仰。她還精心打探蘇帥的喜好,每逢交談,總能說出些讓蘇帥心中暗喜的話語。她對軍事謀略偶爾發(fā)表的見解,看似獨到,實則是事先精心準備,只為引得蘇帥對她另眼相看。如此這般,蘇帥竟?jié)u漸被她迷惑。(此處“相形之下,蘇玉楊的母親就顯得太古板了。”這句話有些突兀,與上下文邏輯不符,可考慮刪除。)
消息傳開,京城上下議論紛紛。茶館之中,眾人圍坐,七嘴八舌地談論著。一位書生模樣的人搖著頭,輕聲說道:“這木嫻郡主,瞧著是個厲害角色,這般手段,實在是有些不地道。”
旁邊一位老者也附和道:“蘇帥一世英名,莫要被這女子給蒙蔽了才好。”
在那貴族的深宅大院里,夫人們也在悄聲議論。一位貴婦人皺著眉,不滿地說:“這木嫻郡主的行徑,實在有失體統(tǒng),真不知蘇帥是怎么想的。”
另一位也點頭稱是,眼中滿是不屑。
蘇玉楊聽聞父親與木嫻郡主之事,心中震驚之余滿是疑惑。他尚在為母親的離世悲痛萬分,此時又聽聞父親如此倉促地有了新的感情糾葛,只覺得此事太過荒唐。他望著父親與木嫻郡主相處的情景,心中矛盾至極。一方面,他明白父親歷經戰(zhàn)爭之后,或許對感情有了新的渴望;可另一方面,他又覺得如此行事,實在是對母親的不敬,也有損家族的聲譽。
姬窈得知此事后,心中亦是感慨萬千。她為蘇玉楊家中的變故而痛心,也為蘇玉楊接連遭受的打擊而難過。往昔與蘇玉楊相處的美好回憶,此刻在她心中愈發(fā)珍貴,卻也更顯苦澀。
蘇帥面對眾人的非議,心中亦有掙扎。他知曉自己的行為在外人看來或許難以理解,可他自覺在戰(zhàn)爭中歷經生死,對感情之事有了新的感悟。他向家人和朋友解釋,稱自己與木嫻郡主之間的感情乃是真心實意。他想到木嫻郡主那般善解人意、八面玲瓏、剛柔并濟的樣子,只覺得兩人甚是相得。當然,他也清楚自己的權勢地位會讓此事備受矚目,壓力重重,可他實在不想放棄這剛剛尋得的幸福。
木嫻郡主為了能與蘇帥在一起,全然不顧眾人的指指點點。她逢人便訴說自己在東夷國的種種不堪,強調自己對蘇帥是一片真心,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定會成為蘇帥的賢妻。
火鴻雁眼見蘇玉楊家這一連串的變故,自己的計劃全被打亂,心中焦急萬分。她心想自己不能坐以待斃,于是重新思量對策。她對姬窈的監(jiān)視愈發(fā)嚴密,卻不再似從前那般盛氣凌人地威脅。
她尋到姬窈,看似溫和卻實則強硬地勸說道:“姬窈妹妹,你且聽我一言。如今蘇玉楊家中突生變故,他正沉浸在喪母之痛中。你若此時還與他有所牽扯,只會給他增添更多煩擾。你也知曉,我才是與他門當戶對之人。我也聽聞你母親與木嫻郡主一向不睦,你難道真要卷入蘇家之事,與她成為一家人么?妹妹你是個聰明人,莫要因一時沖動,做出錯事。”
姬窈心中明白火鴻雁的話中深意,她也不想因自己而讓蘇玉楊陷入更多困境,此刻縱有千般不舍,也只能默默隱忍。
就在蘇帥與木嫻郡主籌備婚事,婚期定在三月十九之時,東夷太子聽聞木嫻郡主在五行國的所作所為,不禁怒從心頭起。他覺得木嫻郡主此舉不僅是對他的背叛,更是讓他在東夷國顏面盡失。于是,東夷太子差遣手下之人潛入五行國,暗中搜集木嫻郡主勾引蘇帥的證據(jù)。
這些人喬裝改扮,悄無聲息地穿梭于五行國的大街小巷。他們與五行國一些看不慣木嫻郡主行事的人勾結,從木嫻郡主的日常行動軌跡、與蘇帥交往的瑣碎細節(jié)入手,很快就搜羅到了諸多證據(jù)。比如,有她安排人手打探蘇帥行程的記錄,有她買通蘇帥身邊之人獲取情報的證人,還有她故意在蘇帥常去之地徘徊等待的目擊之人。
東夷太子拿到這些證據(jù)后,匿名送至金帝的手中。皇上見此證據(jù),頓時龍顏大怒,即刻下令徹查此事。皇上心想,此等事情若是發(fā)生在眼皮子底下而不加以管束,朝廷的風氣必然受損,各方勢力的平衡也會被打破。于是,他傳召木王爺進宮,命他處理此事。
木王爺接旨后,心急如焚。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女兒的名聲若是毀了,家族的聲譽也必然受到牽連。他趕忙進宮面見金帝,滿臉愧疚地說道:“陛下,臣對小女疏于管教,實在是罪該萬死。小女做出這等事來,臣雖尚未詳查,但也知其行為不妥。臣愿全力配合陛下徹查,若小女果真有不端之舉,臣定不輕饒。還請陛下暫息雷霆之怒,以保我朝的清明風化。”
木嫻郡主得知事情敗露,卻仍不肯罷休。她跑到金帝面前,淚流滿面地哭訴道:“陛下,臣妾在東夷國的日子實在是苦不堪言。回到五行國后見到蘇帥,臣妾是真心傾慕于他啊。臣妾知道自己的行為或許會被人誤解,可臣妾對蘇帥的愛意是千真萬確的,還請陛下成全臣妾。”
蘇帥為了能與木嫻郡主成婚,也進宮向金帝陳情。他將自己與木嫻郡主相處的種種情形細細說來,強調自己感受到的是木嫻郡主的真情,表示自己愿意為了這段感情接受朝廷的懲處,但懇請金帝成全他們。他言道自己征戰(zhàn)多年,護國有功,如今只是想在戰(zhàn)后尋得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并非是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金帝聽聞二人之言,陷入了沉思。他考量著蘇帥的功勞,可朝廷的規(guī)矩和眾人的議論也不能全然不顧。此時,火王爺瞅準時機,為了能讓火鴻雁與蘇玉楊成婚,進宮面見金帝。
“陛下,老臣斗膽懇請陛下成全小女火鴻雁與蘇玉楊的婚事。蘇玉楊年少有為,小女也是聰慧賢良,他們二人本就有婚約在身。如今蘇帥與木嫻郡主之事雖錯綜復雜,但陛下若是能同時成全這兩對婚事,既能平息當下的紛爭,又可穩(wěn)定各方勢力。陛下圣明,還請陛下斟酌。”
金帝再次召見蘇玉楊,此時的蘇玉楊已被這一連串的變故折磨得身心俱疲。他來到金帝面前,眼神空洞而又疲憊,宛如一潭死水。
“蘇玉楊,朕知道你心中定是不愿,可朕也需考慮朝廷的安穩(wěn)和各方的利益。你對這兩門婚事有何想法?”金帝問道。
蘇玉楊沉默許久,腦海中閃過家庭的變故、父親的堅持、姬窈的溫柔以及火鴻雁的強勢。他深知自己無力抗爭這一切,最終只能無奈地長嘆一聲,說道:“陛下,臣已無力反對。一切但憑陛下做主。”
金帝微微頷首,心中也有一絲不忍。可為了朝廷的穩(wěn)定,他還是決定準了這兩門婚事。消息傳出,京城再度嘩然。姬窈聽聞此訊,心中滿是苦澀。她明白,自己與蘇玉楊之間的距離,已被命運無情地越拉越遠。而蘇玉楊,也在命運的捉弄下,漸漸喪失了反抗的力量。
不過,姬窈心中卻暗暗起了一絲倔強,她不再想只是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開始思索自己是否能有別的法子,來改變這既定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