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做出決定后,立刻投入到與投資者的新一輪談判中。會議室里氣氛凝重,雙方代表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林總,按照我們之前提出的條件,這已經是最大的讓步了。如果你們還不接受,那這筆投資恐怕很難達成。”投資者的代表語氣強硬。
林悅目光堅定,回應道:“我們理解你們的立場,但公司的長遠發展不能僅僅依賴于短期的資金注入,而失去了自主決策的權利。我們希望能夠在保證一定控制權的基礎上,達成合作。”
經過數輪艱苦的談判,雙方終于達成了一個相對平衡的協議。雖然林悅在一些方面做出了妥協,但也為公司爭取到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資金支持。
資金問題暫時解決,林悅緊接著將重心轉移到內部改革上。她首先對公司的組織架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精簡冗余部門,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從今天起,我們要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加強溝通與協作。每個人都要為公司的整體利益著想,而不是只關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林悅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嚴肅地說道。
在成本控制方面,林悅嚴格審查各項開支,削減不必要的費用。同時,她推動生產部門進行技術創新,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哪怕是節約一張紙、一度電,積少成多也能為公司節省不少開支。但同時,質量不能有絲毫的降低。”林悅對生產部門的員工們強調。
為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林悅加大了對研發的投入。她鼓勵研發團隊勇于創新,推出更具市場吸引力的產品。
“我們要做行業的引領者,而不是追隨者。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市場拓展方面,林悅親自帶領銷售團隊深入調研市場,尋找新的商機。他們不僅鞏固了現有的客戶關系,還開拓了一批新的客戶資源。
“客戶的需求就是我們的行動指南,要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
然而,改革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一些員工對新的工作要求和制度感到不適應,出現了抵觸情緒。
“林總,新的制度讓大家壓力很大,很多人都有怨言。”有部門經理向林悅反映。
林悅深知改革必然會帶來陣痛,但她堅信這是為了公司的未來。
“我們要給大家時間去適應,同時做好溝通和培訓工作。讓大家明白,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公司能夠更好地發展,也是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
在林悅的堅持和努力下,公司逐漸走上了正軌。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新產品在市場上獲得了良好的反響,銷售業績開始穩步回升。
但林悅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前方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們。
“大家不能有絲毫的松懈,我們要繼續努力,讓公司實現真正的破局重生。”林悅在公司的慶功會上鼓勵著每一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