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崎嶇,草木葳蕤,三輛車在暗夜里緩慢爬行。
從新坡出發,通往紫貝的官道只有一條。
“周教授,我們為什么要去紫貝,而不是直接去五指山?”小椰妹好奇地問。
“我們不能和大部隊一起出發,目標太大太顯眼,只能分頭行動!”周教授說,根據我的研究,要找到黎錦江山圖,必須要搞清楚一個人,他就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
在周教授看來,當年,馬援率樓船部隊登上海南島,在渡海時遇到怪事,有士兵說看到亦人亦魚的在船前帶路,部隊一度做好了作戰準備。
看怪物沒有惡意,大家才放松警戒。
到了夜晚,只見三位人魚模樣的東西登上了頭船,說要見伏波將軍,眾將士愕然!
馬援一生南征北戰,對各種異事見怪不怪了,同意召見。
“我們是鮫人族,居住在深海歸墟之國。今感念將軍上島開疆之德,特奉上鮫綃江山圖,以助將軍一臂之力!”說完,三個鮫人跳進了大海,很快不見了蹤影。
馬援并不知道此圖的用處,只見圖呈心形,邊上有“海島一家,永不相棄”的字跡,圖上隱約是海南島的輪廓。
此物所用材料光滑細膩,堅實異常,刀劍砍而無痕,火器焚而無跡,遠而觀之光澤照人,不知何種材料,非常神奇!
帶著此圖,馬援登島征服了島上的俚人(今黎族之先民),環島巡視海疆,然后設置城郭,教群眾打井取水、耕作鑄造,留下了許多民間傳說與歷史遺跡。
馬援逐漸意識到,鮫綃江山圖是一張寶圖,不僅數次危難中拯救眾多將士,寶圖所到之處,一片和諧安定氣象。
傳說,馬援班師回朝時,曾經路過紫貝。為了維護海南島的統治秩序和安定和平,他決定把鮫綃江山圖留下,并分成三段,成立神秘組織——“漁哥會”世代守護。
“據我考證,鮫綃江山圖分別放置在紫貝、五指山、儋耳。我曾多次尋訪,由于時代久遠,一無所獲……”周教授一邊開車,一邊和小椰妹說起他的研究成果。
“鮫綃江山圖被分成了三段?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小椰妹說,那現在要去的就是文昌吧。
“是的,馬援離島前,曾在此設營,并把一個戰鼓埋在哪里,此地得名‘銅鼓嶺’。”周教授認為,銅鼓里有關于鮫綃江山圖的線索。
經過一夜行駛,早晨他們到了銅鼓嶺山腳下。
據記載:銅鼓山,在城東六十里青藍都,半在海中。相傳諸獠鑄銅為大鼓……后遺瘞此山,因名。
下車后,小潔、阿云開始使用無人機掃描儀,對方圓10公里進行探視。
“找到了!”阿云說,就在山下一個名叫攔海村的地方。
攔海村位于銅鼓嶺5公里的地方,地勢較高,背山靠海。
確定位置后,大熊、二貓開始使用自助微型挖掘機作業。
很快,一個小型山洞浮現在大家眼前,大熊身先士卒走了進去,二貓緊隨其后。
不一會兒,大熊、二貓便抬出來了一個銹跡斑斑的大銅鼓。
天剛蒙蒙亮,村子里非常安靜。
“小心點,把銅鼓打開!”周教授指揮說。
此時,小椰妹發現,周圍滿是人,
手持武器,正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