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九月份的天氣依舊炎熱,因為分院不一樣,我們所處的位置也不在一起。音樂學院的教官看著年齡不大的樣子,和阿似還有她們方陣的女孩子們有說有笑。我們傳媒學院在操場的另一側,隔很遠能看到阿似正和邊上的一個女孩在聊天,眉眼歪歪的好像很開心。
“我們今天練習站姿和列方陣,從左往右報數(shù)。”
這是我們傳媒學院的教官說的。
不知道阿似她們的教官是否也這么嚴肅...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中午。A市的天氣更熱了,中午像個大火爐。我飛奔著找到阿似,阿似額頭前的碎發(fā)全濕了,臉頰也紅撲撲的,她看見我高興的拉我到幾個陌生女孩面前。
“來來互相給你們介紹下,這是我發(fā)小叫她小幽就行。她目前在傳媒學院,是攝影系專業(yè)。”
“這個是小海,我們聲樂系班長和我一個宿舍的。”我看向那個個子很高的女生,看面相挺平易近人的。
“這個是青青,我對面床鋪的,大提琴專業(yè)。”這個女生笑起來很可愛,那兩個酒窩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是婧婧,聲樂班長的上鋪,學圓號的。”婧婧有一雙很漂亮的狐貍眼,看向我的時候很明媚,那種光讓我恍惚了一下。
“這個吶就是我的上鋪,小楊同學。”阿似挽著那個叫小楊的女孩子,兩個人都熱的汗漉漉的,卻還是手腕手,很親密的樣子。
“這不知道的以為你們認識很久了~”我笑著說道。這是我熟悉的阿似,熱情活潑自然熟,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吧,從小沒遇到過什么挫折,被父母保護的很好。
“走,我們快去食堂吃飯。”
我們五個人浩浩蕩蕩的朝著大學食堂走去。這個藝術學院里共有三個食堂,一個是附小食堂,一個是大學食堂,還有一個是教工食堂。學生可以用沖過卡費的學生卡消費,或者是直接在食堂買飯票,有兩塊的也有五塊的,看個人需要。阿似高中就在這里上的附小,對附小食堂更加了解,她帶我們來附小食堂吃飯。很快就圍成一桌一起吃飯了,青青說這里的食堂好貴,加兩個葷菜就要15元了,阿似每次吃飯也是必要兩個葷的,我和她吃飯基本每次都是20元左右。“是的呀A市畢竟是一線城市這消費水平肯定高。”婧婧也愛吃肉,兩葷一素一湯。勺子聲、筷子聲、說笑聲在這個偌大的廳里不斷的循環(huán),一頓飯吃的很是熱鬧。
“阿似,你待會在哪午休?”我喝著最后一口豆腐湯,瞄了一眼阿似。阿似高中在這邊上學的時候家里人不放心她,在學校邊上租了個房子,她母親陪讀。現(xiàn)在雖然上了大學,但是她母親還是沒有回去,聽阿似意思是,可能陪讀到大學結束。學校的學費繳納也很是讓人無語,不住宿但是宿舍費必須交。后來阿似說,可以午休的時候回來睡一會,她還沒有體驗過宿舍生活,對現(xiàn)在的一切都很好奇。
“那你們宿舍是哪片樓啊?”學校的南門是女生宿舍1號樓,但在北門也有一個女生宿舍是2號樓。
“我們是南門的女生宿舍,505房間。”聲樂班長小海解答了我的疑惑。
“好的,那等我空了去找你玩我在北門那邊宿舍。”吃完飯,我們互相道別。路上,阿似依依不舍的和我揮揮手,說等下午軍訓的時候還能再見。
我目送著五個女孩的離開,看到阿似這么開心,我也替她開心,開心她教到新朋友了。藝術學校的氛圍,確實沒有普通高校那班寧靜。高中的阿似經(jīng)歷了一段不愉快的校園生活,每年暑假我們會在C市的老家相聚,那個時候她總是郁郁寡歡的,我問她她也不說發(fā)生了什么。但是我知道,那肯定不是她夢想中的高中校園生活,我除了陪伴她并無其他辦法去幫她解決煩惱。但可喜的是,這并沒有改變她的初心,她依然相信人傷害了人,但也有人治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