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謙拿來的是一本裝幀精美的《簡愛》,看起來很是陳舊,但保存完好。
下午兩點的陽光透過天窗斜斜地照在書頁上,讓整個場景都籠罩在一種溫柔的光暈中。
“1992年的初版。”他小心翼翼地翻開書頁,“那時候本地只有一家新華書店,每一本外國文學都很珍貴。”
這句話讓辛迪想起來,二十年前的老城區和現在很不一樣。
那時的南薪街還是市里唯一的文化街,經常有文人雅士在此聚會。
后來商業區慢慢東移,這里才漸漸沉寂下來。
他指著扉頁上一行褪色的字跡:“你看這個。”那是一行手寫的數字:1-3-5-2-4。字跡工整,但已經很淡了。“這是當年在現場發現的那本《簡愛》上的數字。”
他說,“和辛迪小姐小說里寫的那個密碼序列只差了最后一個數字。
辛迪小姐寫的是1-3-5-2-8。”辛迪的心跳漏了一拍。這個數字序列,辛迪一直以為是自己虛構的。當時寫這段情節時,辛迪只是覺得這五個數字的組合看起來很舒服。
“你知道當年這個案子在本地引起了多大轟動嗎?”他忽然問道,“一個年輕女教師在家中遇害,現場卻沒有任何打斗痕跡。
她生前最后的行程是去書店買書,死后身上還穿著一條鮮艷的紅圍巾。”
辛迪點點頭。
當時這個案子確實轟動一時,不僅因為案情離奇,更因為死者的身份。
林雨薇是市一中最受歡迎的語文老師,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文學討論。
她的死讓整個城市的文化界都震驚了。“那時候南薪街上只有三家書店。”他繼續說,“新華書店、楓林書店和一家二手書店。
林雨薇經常來楓林買書,因為這里的書比較齊全。”他從檔案袋里取出一張老照片。
照片上是九十年代的楓林書店,門口站著一位穿制服的警察和一個十來歲的男孩。
“那是我養父,也是負責這個案子的陳警官。”
他指著照片說,“那時候我剛來南薪街不久。”
辛迪仔細端詳照片。
少年時期的宋謙已經顯露出日后的俊朗,只是眼神中帶著些許迷茫,和現在的成熟穩重很不一樣。
“養父在五年前去世,臨終前把這些資料和書店都留給了我。”
他的聲音有些低沉,“他一直覺得愧對林雨薇。案子到現在還是個懸案。”
辛迪注意到他說這話時的表情有些復雜。
顯然,這個案子對他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未解之謎,更承載著某種特殊的意義。
“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現在很不一樣。”
他突然說,“沒有監控,沒有手機定位,調查全靠人力。而且......”他欲言又止。
辛迪追問:“而且什么?”“而且有些事情,可能涉及到一些敏感人物。”
他看著辛迪的眼睛,“這也是為什么這個案子這么多年都沒有進展。”
這個信息讓辛迪心里一動。難道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命案?
“對了,”臨走前宋謙叫住辛迪,“辛迪小姐建議先仔細看看這幾本書,特別是關注其中的紅色意象。
等你看得差不多了,我們可以詳細討論。”
他將整理好的五本書遞給辛迪:《簡愛》《紅字》《紅與黑》《紅樓夢》《紅玫瑰與白玫瑰》。
這些都是林雨薇生前最后購買的書籍,按照她的借閱時間順序排列。
走出書店時已是下午四點十五分。
秋日的陽光變得柔和,給老城區的建筑鍍上一層金色。
辛迪回頭看了眼這座兩層樓的老建筑,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見證者,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守護著這個未解的謎題。
回到家后,辛迪立刻投入了閱讀。
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在當下的語境下似乎有了新的意味。
辛迪一直讀到深夜,直到隔壁鐘樓的報時提醒辛迪已經是凌晨兩點。
就在辛迪準備休息時,手機震動起來。
是宋謙發來的短信:“睡了嗎?明天下午三點,時光咖啡館見面詳談?那里和這些書一樣,都保留著二十年前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