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謙提議第二天傍晚去他的公寓繼續討論,因為那里收藏著更多關于案件的資料。
辛迪猶豫了一下,但專業的好奇心最終戰勝了其他考慮。他們約定在下午五點見面。
第二天傍晚,南薪街籠罩在薄暮的微光中。
宋謙的住處就在楓林書店樓上,是一間充滿書香氣息的老式公寓。
與樓下書店的古樸氣質不同,這里的裝修偏向現代,但隨處可見的書籍又為空間增添了文藝的氛圍。
“我泡咖啡的水平比不上時光咖啡館。”他走進開放式廚房,“不過好在有速溶咖啡。”
辛迪在書房里環顧四周,目光被墻上的一張照片吸引。
那是一張老舊的班級照片,看服裝應該是九十年代初的。“那是林雨薇帶的最后一個班。”
宋謙端著咖啡走過來,“照片是在她去世前兩周拍的。”辛迪湊近細看。林雨薇站在教師隊伍中間,笑容溫婉。
她穿著一件白色襯衫,脖子上系著那條命運般的紅圍巾。“奇怪……”辛迪突然說,“發現什么了?”
“你看這個。”辛迪指著照片的一個細節,“她手里拿著一本書,雖然看不清書名,但書的厚度和裝幀,很像……”
“《簡愛》。”
他接過辛迪的話,“確實是這本書。她經常在課堂上分析這部小說。”
辛迪若有所思:“所以,她是不是早就在計劃些什么?那五本書的購買順序,可能不是臨時起意?”
“我也是這么想的。”他在書桌前坐下,打開電腦,“辛迪找到了一些她的課堂筆記。這些都是學生們整理的,你看……”
電腦屏幕上是一份詳細的教案。
林雨薇對《簡愛》的解讀獨具特色,特別強調了“困境中的反抗”這個主題。
“等等。”辛迪突然注意到一個細節,“這個日期……”
教案的最后一頁標注著:1992年10月15日。也就是她遇害前的最后一堂課。
“她在課上特別提到了一句話。”宋謙調出另一個文檔,是一位學生的課堂筆記,“她說:‘有時候,最危險的不是明顯的敵人,而是那些假裝關心你的人。’”
這句話讓辛迪心里一震。
它既像是對《簡愛》的評論,又仿佛是某種預言。
“辛迪發現一件有趣的事。”辛迪說,“你注意到了嗎?這些筆記的謄抄日期,都是在她去世之后。好像……”
“好像有人刻意收集了這些資料。”他接過話頭,眼神變得深邃,“而且不只是筆記。她的日記、教案、甚至購物清單,都被人仔細保存了下來。”
“你的養父?”他搖搖頭:“資料是從不同的學生那里收集來的。有人似乎想要重現她生前的最后一段時間。”
這個發現讓辛迪背后一涼。誰會做這種事?為什么要這么做?外面的雨聲漸漸大了。
宋謙起身去關窗,辛迪注意到他書桌上放著一個小相框。
相框里是一張年代久遠的照片,但和剛才看到的那些不同,這張照片明顯是私人性質的:年輕的林雨薇坐在時光咖啡館的窗邊,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她的側臉上,她低頭寫著什么,嘴角帶著淡淡的微笑。“這張照片……”辛迪剛要問。
“是我父親拍的。”他的聲音有些低沉,“在她去世前兩天。”辛迪轉頭看著他的側臉,突然意識到一個可能性:宋謙對這個案子的執著,或許不僅僅是為了完成養父的心愿。
但在辛迪能問出更多之前,他的手機突然響了。“抱歉,我接個電話。”他走到陽臺。
透過半開的玻璃門,辛迪聽到他壓低聲音說:“是的,辛迪已經找到了……不,還需要一點時間……辛迪知道,但是……”
這個神秘的通話讓辛迪心里泛起一絲不安。宋謙究竟還隱藏著什么?他真的只是想解開這個懸案嗎?
雨仍在下,將窗外的街景變得模糊。
辛迪看著書桌上那張林雨薇的照片,忽然有種奇怪的感覺:那個陽光下的笑容,像是在訴說著什么。而我們,或許只觸及了真相的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