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更漏未至,養儀殿內燭火搖曳如鬼魅,鎏金狻猊爐騰起的一縷青煙散在空中。姜竹銳跪在榻邊,青筋暴起的手背死死抵著龍榻邊沿。
“竹銳……”姜廣知用盡全力微微抬起身子,一把抓住姜竹銳的手臂,眼中閃動著破碎的光,顫聲道:“竹銳,答應朕三件事……務必做到!”
姜竹銳抽泣道:“父皇,您會好的,一定會好的,我已經找到了這世上最好的大夫……我這就叫他們進宮給您診治!父皇,您再堅持一下……”
一陣劇烈的咳嗽打斷了姜竹銳的話,鮮血從姜廣知的口中噴到了姜竹銳的袖上,鮮艷的血跡,如同雪地里綻放的紅梅,觸目驚心。姜廣知努力喘息著:“沒有時間了,聽朕說,聽朕說……”
姜竹銳死死咬住牙關,眼眶灼熱,卻不敢眨眼,生怕錯過父皇任何一絲氣息。他重重地點頭,淚水砸在錦褥上,暈開一片深色。
姜廣知的眼中突然迸發出一道精光,銳不可當:“其一,你務必守好這大鈺江山,護好大鈺子民,延續這盛世之景,長長久久!”
姜竹銳挺直脊背,大聲應道:“兒臣定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其二,護好蘭錦,保他一世平安!”姜廣知的眼神變得柔和起來,眼尾褶皺里凝著的淚終于滑落。
“兒臣定不負重托!”姜竹銳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
“還有……”姜廣知的聲音驟然低弱下去,像風中殘燭,隨時會熄滅。抓著姜竹銳的手也慢慢癱軟下來,姜竹銳下意識去握那雙手,卻只觸到一片冰涼。
姜廣知使出最后力氣,吐出了三個字——“原諒朕!”
“什么?”這三個字輕如嘆息,卻如雷霆炸響在姜竹銳耳邊,他睜大眼睛,瞳孔在燭火里縮成兩點寒星,悲痛和震驚布滿面龐。他無法理解,父皇彌留之際,為何要對他說出這樣三個字,這三個字如何能成為橫亙生死最后的橋梁。
他轉頭看向母后,此時的焦榕,眉間僅是微微一顰。那副素白的臉龐、通紅的眼眶,靜匿之下卻如深沉的大海壓抑著波瀾。
......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了譚莯急迫的聲音:“讓我進去,我有要事找陛下!”
蘇鐵橫劍阻攔:“不可啊,譚將軍,沒有陛下的傳喚,任何人不可進入!”
“我顧不了那么多了!”譚莯一劍擊開了蘇鐵擋她的佩劍,闖了進來。她快步奔至龍榻之前,看著眼前的景象微微一震,她下唇被咬得發白,右頰不受控地抽搐了兩下。
譚莯重重地跪在地上,用懇求的語氣道:“陛下,解藥何在?”
眾人皆是滿臉驚訝地看著譚莯。
“陛下,快告訴我,解藥何在?”譚莯促膝向前挪了兩步,聲音陡然拔高,眼底浮起血絲。
姜廣知的面容微微抽動,如同被風吹皺的湖水,唇角勾起一抹極淡的苦笑。隨即,緩緩地閉上了眼睛,徹底失去了生機。
他的雙臂陡然滑落,腕間墨玉佛珠轟然崩裂,玉珠跳落滿地,其中一顆滾到譚莯膝邊,猶帶余溫……
“父皇——!”隨著一聲悲鳴,姜竹銳的額頭重重磕在龍首榻沿。
姜竹銳緩緩抬起頭,一道血痕已顯現在額頭,他卻渾然不覺,只死死盯著龍榻上那張青白的面容——父皇的唇角竟凝著那一絲笑意。
趙得壽上前觸探姜廣知的脈搏,注視著他的臉,發出一個長長的嘆息:“陛下……駕崩了……”隨后,他深深跪拜在龍榻之下,把頭埋得很低很低,久久沒入暗影之中,沒有人能看見他此刻的面容。
......
子時三刻的更漏聲穿透夜幕,沉悶而悠長地回蕩在墨色蒼穹之下。緊接著,宮墻內外,一聲聲悲鳴如潮水般漫開……
“皇帝駕崩了——”
殿外驟起聲聲喪鐘,如萬鈞雷霆碾過九重宮闕,琉璃鴟吻在鐘聲中簌簌落灰,沁出了冷鐵色,映著慘白的殘月。
萬響鐘聲,層層疊疊,沖向京城的每一個角落,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頃刻間驚愕與哀慟之意,彌漫四野。
星霜晦暝,山河易主。皇城內外悲歌方起,卻已成風暴之眼。一羽可驚波瀾,片葉能引狂濤。
......
趙得壽一聲呼喚自背后傳來:“太子殿下,請隨老奴移步殿外吧,該發遺詔了!”那聲音異常平靜沉穩,并未帶太多悲傷之感。
姜竹銳聞言,輕輕拭去了面龐上的淚痕,強忍著心中悲痛緩緩起身。他深吸一氣,似要將滿殿悲涼盡納胸臆。他跟隨著趙得壽一步一步向殿外走去,每一步,都似有千鈞之重,每一步,也似踏在刀鋒之上,步步錐心。
此時,養儀殿外的丹陛之下,已黑壓壓跪滿了朝中大臣。左相劉一樹與右相曹安,如同兩座沉默的山岳,位列最前。
燈火搖曳,明滅不定,映照著一張張不安的面孔,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他們深知,此刻非但龍馭星沉,更是一個時代的終章。在這新舊交替的瞬息之間,滿朝文武皆如棋枰之子,新的弈局將引向何方,每個人心底各自盤算了起來。
趙得壽緩步上前,手指如鷹爪般探向身旁司禮太監捧著的紫檀木匣。那匣上雕著九條蟠龍,龍目皆嵌著血紅的瑪瑙,在燈火下泛著妖異的光。他指尖輕觸機關,只聽“咔嗒“一聲脆響,鎏金鎖扣應聲而開。
他慢慢展開那卷明黃云紋錦緞,絲帛摩擦之聲在沉寂中格外清晰,仿佛撕裂了某種不可言說的禁忌。遺詔上的墨跡猶新,朱印如血,在燈影中森然欲滴。
趙得壽嘹亮而冷冽的聲音緩緩響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承大統,臨御十七載,上敬天地宗廟,下撫黎庶萬民,夙夜兢惕,未曾懈怠。今氣數將盡,特頒遺訓以定社稷:
皇太子姜竹銳,仁孝聰睿,器宇天成,即皇帝位,克承大統。著禮部于朕崩七日內,奉太子于奉先殿告祭列祖,行登基大典。
二皇子姜蘭錦,封順安王,賜丹書鐵券,食邑江北二十萬戶,特許王府衛隊增至三千。其俸祿、儀仗皆按親王雙倍供給,后世子孫承爵不降等。
右丞相曹安,任顧命大臣。賜尚方劍,可劾百官,可諫君過。
左丞相劉一樹,領五軍都督府監軍。凡六部奏章、邊關軍報,皆與曹安共署方行。
朕已令司禮監掌此詔,若有違逆者,以謀逆論。諸臣當同心輔弼,使江山永固,勿負朕托!
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