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德行善的事,國公府本也沒少做,像冬日里施粥施糧這些,也是年年都做的,但如今想為小女兒積福做些事,一時倒想不出什么來,便看向沈青鸞,道:“阿鸞可有好的想法?”
齊氏問起,沈青鸞也認真想了想,道:“快到秋闈了,我瞧著最近也有不少讀書人進京趕考,聽說京中的客棧,食肆都沒少漲價,上回回娘家,還聽小弟說起,有家境貧寒的秀才在街頭替人抄書換些銀錢。”
秋闈在各地州府舉行,做不到每個州府都設考場,通常是相鄰幾個州府設一處考場,而京城附近的幾個州府便都在京城考,考試就用的貢院。京城是天子腳下,那也不是沒有窮人,更何況周邊的州府,進京趕考的秀才也不乏家境貧寒,趕考之余還要想方設法賺些銀錢艱難度日的。
“母親想做善事,不如幫一幫這些讀書人,給他們送些吃的用的?”沈青鸞沒說給錢或是安排住處,皇帝對顧家頗為忌憚,若是給錢資助,說不定在皇家眼中就成了招攬讀書人,再生出事端來。但送些吃的用的就不同了,不特別針對哪些讀書人,只是做些好事罷了。
齊氏聞言連連點頭,道:“還是阿鸞腦子活,那些貧寒讀書人寒窗苦讀多年,能走到這一步也不易,若是將來能走上仕途,為百姓做些事,咱們也能沾點福氣。只是對這些讀書人,直接施粥反倒不合適了。”
能讀書的,就算家境貧寒,也不至于到那個程度,何況若是當街施粥,只怕在一些人看來與施舍侮辱無異。
“我記得咱們府上有個食肆,就在食肆做就好,嗯,來京趕考的秀才每日可憑路引免費到食肆吃飯,若是將來有考得好的,說不定食肆也能得個好名聲呢!”沈青鸞贊同齊氏的話。
“對,就這么辦!”齊氏點頭,又道,“最近天熱,不如再準備些涼茶?這個就不拘學子還是其他人了,路過的都能領一碗。”
“這個很是!”曹氏也贊同,“可惜我們府上沒有食肆,我再想別的法子吧!”
“這個慢慢考量便是,終歸是積德行善的好事,也不拘做些什么。”齊氏點頭,沒說約曹氏合伙的話,畢竟店是自家的,雖說是各自盡一點心意,但涉及名和利,沒得到時還鬧得不愉快,“怎么不見慧姐兒?時候也不早了,用過齋飯該回府了。”
“一大早便去求簽了。”曹氏嘆了口氣,昨日沒有得好簽,顧慧一直不能釋懷,心里惦記著,一大早便再去求簽。
求簽有概率和運氣的因素,但一般都認為第一次去求才準,再多次去求便不準了。只是顧慧既然這么在意,沈青鸞也不說打擊的話,只寬慰道:“不過是圖個好意頭罷了,事在人為,哪能光想著神佛保佑呢,我瞧著慧兒妹妹用心準備著,必能心想事成。”
曹氏勉強笑笑,她當然希望女兒有個好歸宿,但瞧著女兒走上這條路,將自己逼成這樣,心中只有擔憂忐忑,怕女兒左了心性,更怕她今后的路走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