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輕柔地撥開錦瀾鎮上空的薄云,微光灑在林悅家滿是斑駁痕跡的院墻上,像是試圖撫平歲月的褶皺。
經歷洪水一劫與網絡爆紅的喧囂后,小鎮漸漸恢復了幾分往昔的寧靜,可林悅心里清楚,這只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平和,非遺靈繡的前路依舊迷霧重重。
林悅起了個大早,簡單束發,幾縷碎發垂落在白皙脖頸邊,添了幾分溫婉。
她身著一襲月白旗袍,裙擺繡著淡雅蘭花,是祖母早年的杰作,行走間,仿若幽蘭綻于晨露,靈動又雅致。
祖母坐在庭院石凳上,正仔細整理著絲線,身旁放著那架見證過無數傳奇的繡架,晨光為她鍍上一層暖黃,銀發熠熠生輝。
“祖母,民俗專家說今兒個過來,商討傳承的事兒呢。”林悅輕聲說道,在祖母身旁坐下,伸手幫著分揀絲線。祖母微微點頭,目光透著期許:“希望這回能尋到條正路,靈繡可不能被那些歪心思帶偏了。”
話語間,門外傳來腳步聲,民俗專家李老帶著助手準時到訪。
李老年過花甲,滿頭華發卻精神矍鑠,鼻梁上架著副黑框眼鏡,鏡片后雙眸透著學者的睿智與熱忱。
他大步跨入院中,瞧見林悅祖孫,立刻拱手笑道:“林老、林姑娘,許久不見!靈繡聲名遠揚,我可是歡喜得緊,這次來,就是想和二位合計合計往后的規劃。”一番寒暄后,眾人圍坐桌旁,攤開紙筆,正式開啟這場關乎靈繡未來的探討。
“直播這一塊兒,雖說眼下亂象叢生,但不可否認,它是絕佳的宣傳窗口。”李老率先開口,手指輕叩桌面,“林姑娘,你年輕有朝氣,形象氣質俱佳,若是開直播展示靈繡過程,講解背后民俗典故,肯定能吸不少粉,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非遺。”林悅垂眸沉思,輕咬下唇:“李老,我也琢磨過,可直播變數太多,萬一有人只盯著熱度、流量,把靈繡商業化過度,可就壞了規矩。”祖母在旁附和:“咱靈繡重傳承、守匠心,不能淪為賺錢的噱頭。”
李老推了推眼鏡,神色鄭重:“這顧慮極是,所以咱得立規矩。直播內容得專業、純粹,先從基礎針法講起,配合鎮上民俗節慶,繡些應景物件;定期邀請文化學者、非遺傳承人連線,深挖靈繡文化底蘊;收益嘛,一部分投入技藝研發、材料購置,一部分資助鎮上貧困學子學手藝。”林悅聽著,眼前漸漸浮現清晰畫面:直播間里,她身著傳統服飾,手持銀針絲線,細細講解針法,屏幕那頭,天南海北的觀眾沉浸其中,留言彈幕滿是對靈繡的驚嘆與贊美,間或飄出幾個詼諧提問,氛圍熱烈又不失莊重。
說到這兒,祖母拿起繡繃,指尖輕撫繃面,向眾人介紹起靈繡工藝:“咱這靈繡,門道可深著呢。
單是選線,就得費一番心思,絲線要上乘蠶絲,經多道工序脫脂、染色,染出的色澤純正、經久不褪,日光下泛著溫潤微光,似流動的綢緞。”說著,她捻起一根絲線,迎著光,那絲線仿若剔透玉線,熠熠生輝。
“針法更是靈繡精髓。”祖母繼續說道,手中銀針輕顫,演示起來,“平針繡,針腳細密整齊,多用于打底、鋪色,瞧這繡布上的云彩,用平針層層堆疊,才有這般縹緲輕盈之感;亂針繡呢,看似雜亂無章,實則亂中有序,以不同方向、長短針腳交叉,繡出的光影效果一絕,用來表現花鳥羽毛的層次感,再合適不過。”祖母繡了幾針,原本平整繡布上,瞬間浮現出栩栩如生的羽毛紋理,光影交錯,仿若真羽。
“還有套針,針法一環套一環,層層遞進,繡花朵時,由花蕊往外,色彩漸變自然,花朵嬌艷欲滴;滾針繡,線條流暢婉轉,常用于勾勒輪廓,像這蝴蝶的身形,滾針一勾,線條纖細靈動,活靈活現。”祖母說得興起,手上動作不停,一只蝴蝶在繡布上漸次成型,蝶翼紋路精致,展翅欲飛。
商議妥當直播事宜,話題轉向技藝創新與市場拓展。助手遞上一疊資料,展示當下文創市場火爆案例:故宮文創憑創意周邊火爆出圈,敦煌聯名彩妝吸睛無數。
“林姑娘,靈繡底蘊深厚,大可借鑒這般模式。”助手說道,“將靈繡元素融入服飾、飾品,開發特色文創,推向市場,不愁沒銷路。”
林悅翻看著資料,心底燃起小火苗,腦海中靈感紛至沓來:繡著靈繡圖案的手帕,裝在古雅禮盒里,當作伴手禮;精致小巧的刺繡胸針,別在現代時裝上,碰撞出復古與時尚的火花;還有手機殼、筆記本封面,用靈繡勾勒獨特花紋,瞬間格調拉滿。
“不過,創新可不能丟了傳統精髓。”祖母適時提醒,目光慈愛又嚴肅,“針法、構圖、寓意,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得原汁原味傳承下去。”眾人紛紛點頭。李老提議與高校服裝設計、藝術專業合作,讓學生以靈繡為課題實踐創作,既能激發年輕人創意,又為靈繡注入新鮮血液;再聯合本地手藝人,打造非遺工坊,批量生產高品質文創產品,統一品牌、規范管理,推向全國市場。
午后,陽光熾熱起來。一行人前往鎮上剛修繕的文化廣場,這里即將舉辦一場非遺市集,專為靈繡等本地技藝搭建展示平臺。
廣場上彩旗飄揚,攤位依次排開,攤主們忙著布置展品,歡聲笑語回蕩在空中。
林悅的攤位在顯眼位置,擺上祖母珍藏的經典繡品,花鳥靈動欲飛,山水磅礴大氣,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圍觀。
“這刺繡真神了!多少錢,我買一幅!”一位游客驚嘆道。林悅微笑著解釋:“這些暫不出售,是祖上傳承,給大伙看看靈繡模樣。您要是感興趣,我現場繡個小物件,或是定制文創。”
說著,她拿起繡繃,穿針引線,當著眾人面繡起簡單的蝴蝶圖案。銀針起落間,蝴蝶漸漸成型,翅膀上絲線光澤流轉,栩栩如生,周圍響起陣陣掌聲與快門聲,游客們紛紛拍照上傳社交平臺,話題#錦瀾鎮靈繡市集#迅速升溫。
市集落幕,夜幕悄然降臨。林悅拖著疲憊身軀回到家,卻難掩興奮。洗漱完畢,她躺在床上,望著窗外月色,暢想未來:靈繡直播步入正軌,粉絲量與日俱增,直播間成了非遺愛好者交流圣地;文創產品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工坊日夜忙碌,帶動小鎮就業,鄉親們錢包鼓了,臉上笑容也多了;鎮上建起靈繡博物館,收藏經典繡品,定期舉辦展覽、講座,學生們排著隊來研學,靈繡走進校園課本,成為文化必修課;逢年過節,靈繡元素裝點大街小巷,門神威風凜凜、福字熠熠生輝,傳統習俗重煥生機。
可美夢總有荊棘纏繞。次日清晨,林悅打開手機,一條熱搜刺眼奪目:#靈繡炒作造假,浮空方舟是特效#。
點進去,評論區一片嘩然,有人跟風質疑,有人惡意揣測,更有競爭對手雇水軍抹黑。林悅臉色煞白,手指顫抖,祖母瞧見,亦是滿臉驚愕。
“悅兒,別慌。”祖母強裝鎮定,握住林悅的手,“咱身正不怕影子斜,拿出真本事,讓他們瞧瞧靈繡到底是不是真家伙。”
林悅深吸一口氣,迅速聯系李老與鎮長,商議應對策略。決定即刻開直播辟謠,現場展示靈繡神奇,邀請公證人員、媒體全程監督;收集洪水救援現場證人證言,整理成冊發布網絡;律師函警告惡意造謠者,追究法律責任。
直播當日,林悅一襲紅衣,端莊大氣,直面鏡頭,身后是祖母與一眾鄉親撐腰。她拿起繡針,繡出一只報喜鳥,鳥羽色彩斑斕,繡畢瞬間,鳥兒振翅飛起,繞場一周,落于林悅肩頭,親昵蹭蹭她臉頰。鏡頭前觀眾目瞪口呆,彈幕瘋狂刷屏:“服了,原來是真的!”“靈繡太牛了,誤會一場。”熱度再度飆升,謠言不攻自破。
經此風波,林悅愈發堅定守護靈繡的決心。
往后日子,她穿梭于直播間、工坊與學校間,忙碌卻充實;攜手各界力量,攻克技藝傳承難題,拓展市場版圖;閑暇時,與祖母坐在庭院,聽老人講祖上故事,將非遺精神深埋心底。在時代浪潮中,靈繡如古老帆船,揚起創新之帆,乘風破浪,駛向光明璀璨的未來,化作熠熠星辰,鑲嵌在華夏文化浩瀚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