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5年,武則天身體漸衰,朝政被二張把持,連其子女也難近其身,唯有太平公主可偶爾覲見。
一日,太平公主在武則天身側(cè),武則天忽然問道:“你覺得那楚王如何?”
太平公主心想這楚王她是知道的,年紀輕輕在軍中即有才干。于是回答道:“楚王義勇,可擔得良將之才。”
武則天聽到后沒說什么話,只是內(nèi)心還是感慨的,這孩子擅騎射兵術(shù),頗有太宗之風,也算是李家難得出的人才。
對于他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她都是看不上眼的。可對李旦的幾個兒女,她還是有所關(guān)注的。楚王優(yōu)秀她是知曉的,但是為君者除了兵者良將還需要有韜略之才,這些他還都尚未成熟。崇昌縣主是個機靈的孩子,又是在自己身邊長大的,還有幾分自己年輕時的才情,又有幾分善解人意的溫柔,是個乖巧的孩子。想著想著,她忽然好像想到了什么,然后詢問上官婉兒說:“你覺得朕不近人情嗎?”
上官婉兒心里咯噔一下:“陛下作為帝王,當有帝王之殺伐。”
武則天滿意的笑了笑:“你在我身邊許久,也懂得了不少道理,但是說你一點都不恨我肯定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去研墨制誥吧,今天把能想到的人都想出來,你也在身邊提醒著,罪不及子孫啊。”
于是,武則天在自己的晚年,竟然將自己以往的政敵都進行了赦免,也包括王蕭兩家。這樣的大度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啊。
上官婉兒的內(nèi)心此時是矛盾的,她曾經(jīng)是恨陛下的,但作為女子,她對她又是敬佩的,因為她女性的地位才上升了,如今自己才有施展才學的機會。而如今陛下年邁,她需要為自己找個靠山,所以私下里和中宗李顯有了很多交集。
同年二月,以張柬之為首的幾位大臣擁立李顯為帝,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并昭告天下,還位于中宗,這其中也有上官婉兒的功勞。而武則天早有歸還李氏江山之意,于是順水推舟,退居后位,立遺詔與高宗合葬。
中宗即位后,封幫自己上位的五個大臣為王,也封了上官婉兒為昭儀。然而朝堂并不穩(wěn)固,他過于重視貴族利益,以至于在選拔人才方面頗為掣肘。再加上他的皇后韋氏的不滿足和安樂公主的耽于享樂之風頗為奢靡,也引起了朝堂諸臣的不滿。但奈于李氏江山的穩(wěn)固,也都隱而不發(fā)。
王氏家族擔心自家公子被安樂公主瞧上,于是急忙地匆匆給王維定了崔家的親事,這下本來想要婚姻自由的王維也沒了法子,不過好在對象是自己好友崔興宗的姐姐,溫柔又大方的女子,自己也沒提什么反對之意,然后就跟著家族的人回了太原老家,以遠離風云變幻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