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3年,在楊國忠和李林甫的構陷下,多年在戶部掌管國庫財務的楊慎矜被免職,國庫被楊國忠等人把持,而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耽于享樂。
朝廷內沒有了像張九齡那樣的人的直諫,官宦們都開始變得曲意逢迎,玄宗并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變化為后來的朝局生變所帶來的影響。
玉真公主為朝廷擔憂,因此向皇上提出自己要修習道法,不再享用天下租賦,要削去公主封號,歸還公主府。玄宗知曉玉真公主是嫌自己奢靡,所以以此來警告自己。但是人往往都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與楊貴妃過著奢靡生活的唐玄宗怎么能再走的出來呢?那興慶宮都是在楊國忠的監督下重新修繕的,那華清宮的溫泉池也都是玉砌的。作為皇帝來說,這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本該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又何來彈劾和不妥呢?
如此一來,玉真公主和玄宗之間的關系也開始產生了裂痕。
李白明白玉真公主的苦心,于是賦詩一首《贈孟浩然》來表達對玉真公主的崇敬之情和對孟浩然的懷舊之情。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雖然玉真公主沒能止住玄宗的驕奢淫逸的生活,但是對于愛慕她的小年輕們來講,她高潔的品質就已足夠讓他們對這位生長于皇家的公主刮目相看的。
于是,李白在當翰林供奉的時候,除了喝酒吟詩,還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也不好說什么,誰讓這位大神后面有玉真公主撐腰呢。當然,李白覺得這件事做得有點過了,就又用兩首清平調彌補上: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有人說這首詩是在贊揚楊貴妃的美貌,可只有他心里頭知道最后那兩句描寫的是玉真公主,這也與他寫過的《玉真仙人詞》相呼應上。誰能是那瑤臺月下的女神仙呢?除了玉真公主便再無其他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