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芬緊鎖著房門,將自己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心中充滿了對梅家和王家前往上海后生活的種種思緒。
梅家的掌門人梅弘昌,是個嚴肅而古板的男人,他對兩個兒子寄予厚望,卻對其他家庭成員顯得漠不關心。然而,在這個三妻四妾盛行的年代,梅弘昌卻能堅守一夫一妻制,只娶了梅水桃一個女人,并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這足以證明他的正直與知足。
梅弘昌全心全意培養兩個兒子,在他看來再大的家業,如果兒子不行,家底也遲早有一天敗落,所以梅弘昌不貪心,不求多子多福,只求兩個兒子爭氣。
戰亂爆發后,梅弘昌毅然決然地支持兩個兒子外出闖蕩,他自己留在巴城鎮以守護蘇州的家業。
梅子墨緊隨王黎陽的步伐,去上海一起闖蕩,努力賺錢,養家糊口,發展壯大自己的生意;
而梅子安則在上海的光華大學深造,這所學校寓意“光我中華”,足以看出梅弘昌對兒子的期望與國家的情懷。
然而,李素芬的心中卻充滿了不暢快。她曾偽裝成大家閨秀的模樣,輕聲細語地與梅子墨交往,最終成功地嫁入了梅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本性逐漸暴露,對梅子墨的軟弱感到不滿。她沒少嘲諷梅子墨沒出息,卻忘了自己曾經的偽裝。
梅子墨性格軟弱,不敢忤逆父母,只能默默忍受著家庭的不公,只會在每次回家探親之際,偷偷買些東西讓妹夫王黎陽帶給妹妹,以表心意。
而梅子安則截然不同,他性格火爆,從小由姐姐帶大,對姐姐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看不慣父母對姐姐的刻薄,經常挺身而出,為此甚至不惜與父親發生沖突。
好幾次,硬是差點讓父親梅弘昌拿家法伺候他。
可梅子安知道,父親最喜歡他,所以肯定不會真的揍他的。
所以梅子安經常光明正大的買東西給姐姐,和姐夫的關系也特別好。
梅子安在上海讀大學,姐夫和哥哥都一直幫著梅家照顧他。
所以即使梅家夫婦對女兒態度一般,也不會苛待梅香菱。
這一切都讓李素芬嫉妒得發狂。她覺得梅家的人都是虛偽的,只能容忍自己對孩子的不待見,卻不允許別人說半句不是。
然而,梅弘昌雖然對女兒冷淡,但也不會允許李素芬在家說梅家人的壞話。他更關注家族的聲譽和兒子的成長,對于家長里短的事情總是選擇忽視。
現在蘇州只剩下梅弘昌和梅水桃在家,李素芬沒有了訴苦的對象,內心苦悶至極。她覺得梅家的人都是虛偽的,但又不得不壓抑著自己的嫉妒心。而院子外的閑言碎語卻不可避免地傳到了梅水桃的耳朵里,這讓李素芬更加惶恐不安。
在這個動蕩的年代里,梅家和王家雖然比普通人多些錢財,但并非大地主出身,與老百姓來往密切。李素芬雖然明白讀書的商賈人家總是要面子的,但內心的嫉妒和不滿卻如同野草般瘋長,難以抑制。
梅家如今雖已不復祖上之輝煌,但家底依然殷實,足以維持家中的體面與秩序,包括聘請傭人來打理家務。家中的傭人,作為信息的傳遞者,將外界的閑言碎語帶給了當家主母梅水桃。
梅水桃聽后,只是微微皺眉,并未立即表態。她深知,在這個家中,真正能做主的是丈夫梅弘昌。她選擇沉默,既是出于對丈夫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身份的認知。她明白,作為一家之母,她需要保持冷靜與理智,不能輕易被外界的言論所左右。
與此同時,王家迎來了新的生命——梅香菱順利誕下了一個女嬰,還未取名,這個女嬰就是王君君。
這個新生命的到來,給家里帶來了無盡的喜悅與希望。梅香菱、王雙雙以及王巧巧,這兩個女人和一個小女孩因為新生命的誕生而緊緊相連,她們頭碰頭地逗弄著懷里的小嬰兒,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幸福。
王巧巧雖然年僅九歲,但在這個亂世之中,她早已學會了懂事與堅強。她懂得如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也懂得如何珍惜眼前的幸福時光。
在梅香菱和王雙雙的眼中,王巧巧不僅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更是一個值得依靠的小大人。
王雙雙特別喜歡自己嫂子和侄女,王巧巧的名字就是她取得,她和哥哥王黎陽說過,生下的女孩都要由她這個姑姑來起名字。
如今這個小囡囡,王雙雙也想好了,就叫王君君。
梅香菱聽了以后,噗嗤一笑:“你不怕你哥哥聽了說你。”
王雙雙傲嬌地說道:“才不怕呢,他答應過我的。”
“好耶,我覺得很好,我叫巧巧,妹妹叫君君,姑姑叫雙雙,以后我們就是巴城鎮三姐妹。”王巧巧興奮的拍手鼓掌。
“我已經寫書信寄給了爹爹,想來他收到信很快就會回來了。”王巧巧開心的邀功。
“還是我們巧巧厲害,嫂子你要生的時候我都慌了,雖然已經經歷過了一個巧巧,可是當時好歹我哥還在家里,現在就我一個人,我真是急死了。還好巧巧幫了大忙,真是女中豪杰。”王雙雙拍著胸脯說道。
“你們兩都是我生命里的福星,要不是你們倆,我還不知道要受什么罪呢!”梅香菱幸福的靠在雙雙懷里。
巧巧就側躺在母親和姑姑身邊,逗弄著剛出生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