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風云涌,狄公智諫心憂重。
正統李唐需維護,千秋青史映忠勇。
金鑾殿上,沉香的煙霧從雕龍玉琢的香爐中裊裊升起,盤旋而上,如同一條游龍般在金色的殿頂下游弋。然而,這氤氳的香氣卻無法沖散彌漫在空氣中的凝重氛圍,殿內的氣氛壓抑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令人幾乎難以呼吸。武則天身著華麗的鳳袍,高踞于雕刻著盤龍的龍椅之上,她那雙歷經世事的鳳目微微瞇起,目光銳利如鷹隼,緩緩掃視著殿下黑壓壓的一片朝臣,每個人的表情都清晰地映入她的眼簾。自從狄仁杰從東海歸京,這金鑾殿上的議題,幾乎日日夜夜都圍繞著“繼承人”三個字打轉,爭論不休,如同一個巨大的漩渦,將所有人的心思都卷入其中。
今日,也不例外。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臣,顫巍巍地從朝臣的隊列中走出,他拄著鑲嵌著寶石的拐杖,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仿佛背負著千鈞重擔。他躬身行禮,用略帶顫抖的聲音奏道:“陛下,臣以為,國不可一日無君,儲君之位懸空已久,于社稷不利啊!”他的聲音雖然蒼老無力,卻擲地有聲,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中回蕩。
他話音剛落,另一位身著緋袍的官員立刻站了出來,他昂首挺胸,語氣堅定地反駁道:“李顯懦弱無能,昏庸無道,如何能擔此大任?臣以為,應另擇賢能,以安社稷!”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意味。
先前的老臣聞言,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他顫巍巍地指著那緋袍官員,反問道:“另擇賢能?誰是賢能?莫非你想擁立武氏子弟,延續武周王朝?”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質問,一絲憤怒,還有一絲恐懼。
那緋袍官員臉色微微一變,連忙跪倒在地,高呼道:“老臣不敢!老臣絕無此意!只是……”他頓了頓,似乎在斟酌用詞,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只是,李顯確實……”
一位身著紫袍的官員也站了出來,他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立儲之事,事關重大,不可草率決定。李顯雖有不足之處,但也并非一無是處,還請陛下三思而后行。”
另一位官員附和道:“臣也認為,李顯畢竟是先帝之子,名正言順,立他為儲君,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紛爭。”
“荒謬!”先前那緋袍官員再次站了出來,他指著那紫袍官員,怒斥道:“李顯懦弱無能,不堪大用,如何能繼承大統?爾等莫非是昏了頭不成!”
“你……”紫袍官員氣得臉色發白,指著那緋袍官員,半天說不出話來。
“夠了!”武則天威嚴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如同一聲驚雷,瞬間震懾住了所有人。她緩緩睜開雙眼,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眾人,語氣冰冷地說道:“此事朕自有決斷,無需爾等在此爭論不休。”
“陛下圣明!”眾臣連忙跪倒在地,齊聲高呼。
金鑾殿上,再次恢復了平靜,只是這平靜之下,卻隱藏著更加洶涌的暗流。
官員們的聲音如同沸騰的油鍋,噼里啪啦地炸響在金鑾殿上。主張恢復李唐正統的大臣們據理力爭,慷慨激昂地陳述著理由,他們的聲音洪亮,如同晨鐘暮鼓,在殿內回蕩。而擁護武氏一族的大臣們則針鋒相對,引經據典,試圖證明武氏王朝的合法性。他們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
武則天端坐在龍椅上,鳳袍上的金絲線在燭光下熠熠生輝。她面色平靜,眼神深邃,靜靜地聽著朝臣們的爭論,仿佛置身事外。她的手指輕輕地敲擊著扶手,發出清脆的聲響,這細微的聲音卻帶著一股莫名的威壓,使得殿內氣氛更加緊張。
狄仁杰站在文官之首,他身材高大,身著紫袍,腰間懸掛著象征身份的玉佩。他面色沉靜,眼神堅定,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他已經數次上書力諫,勸武則天恢復李唐江山,卻始終未能如愿。他知道,武則天內心深處仍然在權衡利弊,或許,她還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他想起之前與武則天的對話,她曾問他:“狄卿,你覺得李顯如何?”他當時回答:“陛下,李顯雖仁厚,但缺乏決斷力,恐難當大任。”武則天聽后,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他知道,武則天心中已有定數,只是時機未到。
殿內的爭吵聲越來越大,幾乎要掀翻了屋頂。有人高喊著“李唐正統”,有人則呼吁著“武氏昌盛”。兩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如同兩股激流,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突然,武則天抬起手,示意眾人安靜。喧鬧的大殿瞬間安靜下來,落針可聞。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武則天身上,等待著她最終的裁決。
武則天緩緩開口,聲音清冷而威嚴:“諸位愛卿,朕心意已決,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這簡短的一句話,卻如同一道驚雷,在金鑾殿上炸響。支持李顯的官員們欣喜若狂,他們互相交換著興奮的眼神,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而那些反對者則面如死灰,他們知道,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狄仁杰心中也松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場漫長的斗爭終于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他也明白,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了荊棘和挑戰。
散朝后,狄仁杰被武則天召入御書房。
武則天揮退了身旁的宮女,御書房內只剩下她和狄仁杰兩人。裊裊香爐中升騰起淡淡的檀香,氤氳在空氣中,更添幾分靜謐。武則天端起一杯香茗,輕抿一口,緩緩放下,目光落在了狄仁杰身上。
“狄卿,”武則天打破了沉默,語氣平和卻帶著一絲探究,“你對朕立李顯為太子,可有什么看法?”
狄仁杰略微沉吟,整理了一下思緒,而后恭謹地回答:“陛下圣明,此乃社稷之福,江山萬民之幸。”
武則天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笑意,但那笑意并未達到眼底,反而在她深邃的眸中閃過一絲難以捉摸的復雜情緒。“狄卿,你總是如此謹慎,”她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了然,“朕知道,你心中還有顧慮。”
狄仁杰沒有否認,坦然道:“臣確實有些擔憂。太子之位,牽一發而動全身,朝中局勢復雜,此事恐怕不會如此輕易結束。”他頓了頓,目光堅定,“那些反對者,絕不會善罷甘休,定會伺機而動。”
武則天輕輕嘆了口氣,仿佛早已預料到這樣的局面。“朕何嘗不知?”她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卻又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但朕意已決,絕不會更改。李顯仁厚,可堪大任。”
她目光灼灼地看向狄仁杰,語氣鄭重:“狄卿,你需助朕穩定朝局,莫讓那些宵小之輩有機可乘,擾亂朝綱。”
狄仁杰感受到武則天語氣中的信任和期許,心中也更加堅定。他躬身領命,沉聲道:“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太子,安定社稷。”
武則天微微頷首,眼中流露出一絲贊賞。她知道,狄仁杰是她可以倚重的肱骨之臣。
“狄卿,”武則天再次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深意,“朕知道你一直心系李唐江山,如今朕立李顯為太子,也算是遂了你的心愿。”
狄仁杰心中一凜,他知道武則天洞察人心,自己心中的想法早已被她看穿。他不敢有絲毫隱瞞,坦誠道:“臣確實希望李唐江山能夠千秋萬代,陛下此舉,實乃明智之舉。”
武則天笑了笑,沒有再說什么。她知道,狄仁杰的忠心毋庸置疑,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好了,狄卿,”武則天站起身,結束了這場談話,“你退下吧,去安排接下來的事情吧。”
“臣遵旨。”狄仁杰躬身領命。
離開御書房后,狄仁杰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心中仍舊盤旋著與武則天的那番對話。太子之位確立,看似塵埃落定,實則暗流涌動,他必須盡快找到應對之策。思慮再三,他決定前往上官婉兒的住處。他知道,上官婉兒不僅是武則天的親信,更是個心思縝密、聰慧過人的女子,或許能從她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為未來局勢的走向提供一些參考。
狄仁杰沿著宮道一路前行,思緒紛繁復雜。他想起上官婉兒年少時的聰慧,以及在武則天身邊多年積累的政治經驗,或許她能看透這表面平靜下的波濤洶涌。
穿過幾重宮門,繞過一片梅林,狄仁杰終于來到了上官婉兒的住處。這處院落布置得清雅別致,與宮中其他地方的富麗堂皇截然不同。院中種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幾株修竹挺拔而立,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更添幾分清幽之感。
狄仁杰剛走到門口,便聽到一陣悠揚的琴聲從屋內傳來。琴聲時而舒緩如流水,涓涓細流般撫慰人心;時而激昂如戰鼓,金戈鐵馬般氣勢磅礴,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狄仁杰心中一動,這琴聲中,似乎隱藏著一絲淡淡的憂傷和無奈,與他此刻的心境竟有幾分相似。
他駐足傾聽,試圖從這琴聲中捕捉到一絲線索。這琴聲,究竟是上官婉兒即興而奏,還是另有深意?他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仔細聆聽著每一個音符,試圖從中解讀出隱藏其中的情緒。
琴聲漸漸低沉,最終歸于平靜。狄仁杰這才回過神來,輕輕走到門前,正準備抬手敲門,卻聽到屋內傳來上官婉兒清脆的聲音:“是誰在外面?”
狄仁杰連忙答道:“是老夫,狄仁杰。”
隨著一聲輕微的“吱呀”聲,木門緩緩向內打開,露出了上官婉兒的身影。她身著一襲素雅的白色衣裙,裙擺上繡著幾朵淡雅的梅花,更襯得她肌膚如雪般白皙,眉目如畫般精致。烏黑亮麗的秀發挽成一個簡單的髻,幾縷青絲垂落在臉頰兩側,更添幾分柔美。她站在門口,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畫,令人賞心悅目。
看到狄仁杰,上官婉兒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眼波流轉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她微微欠身,輕聲道:“狄大人,快請進。”聲音清脆悅耳,如黃鶯出谷般動聽。
狄仁杰邁步走進屋內,上官婉兒輕輕關上門,轉身引他到桌旁坐下。屋內布置簡潔雅致,一張古琴擺放在桌上,琴弦還在微微顫動,似乎在訴說著剛才的樂曲。琴旁放著一盞香爐,裊裊青煙緩緩升起,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幽香。
狄仁杰的目光落在古琴上,琴身古樸典雅,散發著淡淡的木香。他由衷贊嘆道:“婉兒姑娘的琴藝,真是精妙絕倫,剛才的琴聲,聽得老夫如癡如醉。”
上官婉兒淡淡一笑,眼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輕聲道:“狄大人過獎了,只是閑來無事,隨便彈奏罷了。”她伸手輕輕撫摸著琴弦,仿佛在撫慰一個受傷的孩子。
狄仁杰凝視著上官婉兒,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疑惑。他注意到上官婉兒眉宇間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愁緒,眼神中也似乎隱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憂慮。她的笑容雖然依舊溫婉,卻仿佛蒙上了一層薄紗,讓人難以捉摸。這微妙的神情變化,讓狄仁杰敏銳地察覺到,上官婉兒似乎有什么心事,卻又刻意隱藏著,不愿表露出來。
他略微沉吟,決定開門見山地詢問。“婉兒姑娘,”狄仁杰緩緩開口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探詢,“老夫心中有一事不明,想請教姑娘。”
上官婉兒聞言,抬起頭來,目光與狄仁杰相遇。她微微一笑,笑容中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禮貌和疏離:“狄大人有何疑問,但說無妨。”
狄仁杰略一停頓,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后問道:“敢問姑娘,陛下為何突然決定立李顯為太子?”他緊緊盯著上官婉兒的眼睛,試圖從她的眼神中捕捉到一絲蛛絲馬跡。
上官婉兒聞言,神色微微一變,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她輕輕放下手中的茶杯,沉吟片刻,然后緩緩說道:“狄大人,此事……”她頓了頓,似乎在思考該如何回答。“此事關系重大,恕婉兒不便透露。”她抬起頭,目光坦然地迎視著狄仁杰的目光,語氣中帶著一絲歉意。
狄仁杰看著上官婉兒閃爍其詞的樣子,心中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他決定換一個角度,繼續追問:“那么,姑娘可知陛下此舉有何深意?”
上官婉兒微微一笑,笑容中卻帶著一絲苦澀:“狄大人,圣意難測,婉兒只是一介女流,如何能揣摩圣意呢?”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和自嘲。
狄仁杰心中暗嘆,看來從上官婉兒這里很難得到答案。他再次問道:“婉兒姑娘,老夫知道你才智過人,深得陛下信任。你一定知道些什么,對嗎?””狄仁杰問道。
上官婉兒的眼眸深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如同平靜的湖面被投入一顆石子,蕩起層層漣漪。但她很快便穩住了心神,眼中的慌亂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如既往的平靜與沉穩。她輕輕抬眸,目光與狄仁杰對視,語氣平靜地說道:“陛下圣意,深不可測,豈是我等臣子可以妄自揣測的?”
狄仁杰目光如炬,緊緊盯著上官婉兒的眼睛,一字一頓地問道:“婉兒姑娘,你真的不知這其中緣由嗎?”他的語氣雖然平和,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上官婉兒的眼神再次閃爍了一下,這一次,她沒有立刻回答。她垂下眼簾,纖長的手指輕輕撫摸著琴弦,仿佛在思考著什么。琴弦發出輕微的嗡鳴聲,在寂靜的房間里顯得格外清晰。
狄仁杰并沒有催促,只是靜靜地等待著上官婉兒的回答。房間里的氣氛變得有些凝重,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緊張的氣息。
上官婉兒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頭來,目光與狄仁杰再次相遇。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有無奈,有猶豫,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恐懼。
她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么,卻又最終沒有說出口。她再次垂下眼簾,纖長的手指輕輕撥動著琴弦,發出一聲低沉的琴音。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房間里的寧靜。一個宮女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臉色蒼白,神情驚恐。她跪倒在地,身體微微顫抖,顫聲說道:“不好了,婉兒姑娘,宮里……宮里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