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過后就是周五,下午不上課,開展校本課程活動。
同學們從多種興趣課程中選擇一個最喜歡的進行學習,我選擇了心理活動。
我記得第一次上心理健康課,是一個微胖的女老師來帶我們做游戲,還會根據我們的畫進行分析解讀,我從那個時候開始對此感興趣,并開始對身邊的人進行分析。
雖然并沒有分析出什么東西…但有一個機會可以接觸一下,我肯定是要踴躍參加!
在這里我遇到了小學期間的第二個好朋友,一開始只是知道這也是個特別活潑的小姑娘,后來我倆成為前后桌,發現這個小姑娘跟我特別能聊得來,感覺是世界上第二個彼此。
在校本課程的班級里,我倆只認識彼此,自然而然的倆人就在一起玩了。
又一次一起回家的路上,我的放學回家搭子開口,“你最近怎么跟易茗淮關系那么好了?”
我踢著腳下的小石塊,“我跟她一個校本課程的,那里只有我倆認識,就經常說話組隊,上課也是前后桌,再加上她家也往這邊走,有時候話沒說完,就一起走了。”
“而且有時候,你跟你的朋友一起走,我沒什么話聊。”沉默片刻,我補充著。
“好吧,也確實。”搭子揮手跟我告別,“今天中午早點出來,我想去買本書。”
“好。”我應下后走遠,上學前的小賣部是人最多的時候。
學校西邊這條街上有三家小賣鋪,一家在學校正門門口,主要賣文具;第二家在不遠處狹窄胡同入口,店面很小,只能站下八、九個人,有一個玻璃柜隔開賣家與買家;第三家在筒子樓樓下,賣零食、賣課外書、賣游戲點卡,主要還是他家課外書上新很快、很全。
上課前、放學后,是同學們光顧的高峰期,如果想買到書,需要我們擠到第三家小賣鋪的最里面一層,再到柜臺后的書架上挑選。
所以,這就需要我們今天提前十分鐘出發。
到家后,媽媽在廚房做飯,我走進去問道,“媽媽,我今天提前一會走,需要我幫忙嗎?”
“好,飯馬上就好了,今天炒了你最愛的土豆絲。”她掀開鍋蓋,一瞬間廚房充滿了酸辣土豆絲的味道,“去把米飯盛一下吧。”
“你爸等會回來。”
我應過后開始盛飯,父親最近都沒有出差了,這段時間下班就早早回家,平時也會送我去上補習班。
在母親的引導下,我們倆之間的氛圍也越來越融洽。
今天做的菜都是我愛吃的,酸辣土豆絲、西葫蘆炒雞蛋以及一碗紫菜蛋花湯。下午的課剛好是我最喜歡也是最頭疼的作文課。
我們的作文課一般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閱讀,需要我們閱讀課外書,并記下讀書筆記;第二部分就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寫一篇作文。
我很喜歡看書,無論是青春板塊小說還是文學作品。那最頭疼的……就是寫作文,語文老師說我的作文不像作文。
好吧,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有點困難,我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