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風的資本攻勢已經悄然展開,蘇妍知道,下一步的勝負將取決于她是否能夠迅速應對這場復雜的資本博弈。隨著資本市場的動蕩,蘇妍不僅要保護蘇氏集團的核心資產,還要確保公司的未來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持續領先。
一天早晨,蘇妍剛剛開始處理日常事務時,林然匆匆走進辦公室,臉色凝重。
“蘇總,趙風通過外部投資機構購買了大量蘇氏集團的股票,已經控制了約5%的股份。”林然語氣低沉,“他正準備發起一場敵對收購。”
蘇妍皺了皺眉,隨即平靜地說道:“5%?他想通過資本收購來打擊我們。”
林然補充道:“不僅如此,趙風還通過一些私募基金,聯合了多家投行和風險資本。他的目標是通過資本市場,擠壓我們的流動性,逼迫我們在股東大會上做出妥協。”
蘇妍冷靜地坐直了身體,眼神堅定:“他敢。那就讓他嘗嘗與我對賭的滋味。”
蘇妍意識到,趙風的資本攻勢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股權收購,它背后隱藏著對蘇氏集團控制權的威脅。為了應對這一場資本戰,蘇妍開始著手調整公司的股東結構,并加強與核心股東的聯系。
她首先聯系了集團的大股東——蘇家族的親戚們。作為創始家族的直系后裔,蘇家族成員在公司中持有的股份至關重要。
“家族的股份必須確保我們掌控,任何時候都不能讓趙風得逞。”蘇妍在一次家族會議上表明態度。
家族成員紛紛表態:“我們支持你,妍兒。蘇氏集團不能被趙風這種人奪走。”
與此同時,蘇妍指派李昊負責聯系幾家信任的金融機構,密切監控趙風的資本流動,并安排資產保護措施,以確保公司能夠在資本市場上擁有足夠的反擊能力。
趙風的攻勢漸漸升溫,蘇妍知道,一旦趙風掌握了足夠的股份,他便能在股東大會上控制董事會,進一步削弱她的決策權。他并不急于通過公開市場收購,而是通過私募基金和隱形股東,悄悄增持股份。
趙風通過自己的私人律師團隊向股東們施加壓力,暗示如果支持收購計劃,股東們將獲得“更高的股息回報”。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操縱一些中小股東的投票意向。
“蘇妍并不懂資本的游戲,她還太年輕,根本無法抵擋這場資本的風暴。”趙風冷笑著看著自己手中的股權報告,“一旦我控制了蘇氏集團,她的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然而,趙風的信心很快被蘇妍的反擊打破。
為了打擊趙風的收購計劃,蘇妍首先通過股東大會提出了增資擴股的計劃。這一舉措雖然需要公司注入更多資金,但它能夠有效稀釋趙風手中的股份,減少其收購的可能性。
“增資擴股的計劃一旦推出,趙風的股份將被稀釋,他的控制權將變得不再穩固。”李昊建議道。
蘇妍點頭:“這一次,我們必須提前布局,確保擴股的成功。”
擴股計劃的消息一經發布,資本市場的反應迅速而激烈。趙風原本計劃通過公開市場收購獲得更多股份,但現在他面臨的情況變得復雜:增資擴股將大大增加市場上流通的股份數量,趙風若想繼續擴張股份,必須支付更高的成本。
趙風的投資者開始質疑這一決策,一些資本方甚至選擇撤回投資,認為增資擴股的計劃是為了“對抗敵對收購”而非實際擴展公司業務。這使得趙風的資本布局變得更加困難。
隨著股東大會的臨近,蘇妍準備進入最后的戰斗階段。她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與公司核心團隊商討戰略。
“股東大會上,我們必須讓所有股東明白,增資擴股計劃是為了蘇氏集團的未來,而非個人權力之爭。”蘇妍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立場。
“我們要加大力度,向小股東和員工股東傳遞這一信息,讓他們理解公司的長遠發展。”林然補充道,“同時,增強對媒體的掌控,避免趙風的輿論攻勢影響我們的決策。”
在媒體的配合下,蘇妍通過一系列公開演講和電視訪談,明確表態:蘇氏集團的每一次戰略決策,都是為了股東的利益和公司可持續發展,增資擴股是為了提升公司的競爭力,而非應對某一資本方的威脅。
而趙風的行事手段則逐漸顯現出不擇手段的惡劣,股東們開始對他的做法產生懷疑。
股東大會的日子終于到來,蘇妍站在會場中央,目光堅定,準備迎接最后的決戰。
“親愛的股東們,今天我們站在這里,不是為了個人的得失,而是為了蘇氏集團的未來。”蘇妍的聲音清晰而有力,她看向那些曾經對她有所質疑的股東們,“我們不僅要應對當前的資本挑戰,更要通過合作與創新,為公司創造更強大的生命力。”
趙風的代表則站了起來,開始對增資擴股提出質疑:“這筆增資將會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而蘇氏集團的管理層也并沒有充分證明它能帶領公司走向更大的成功。我們認為,這項計劃不符合股東的最大利益。”
然而,蘇妍并不慌張,她已經準備好了所有反擊的材料。在股東大會上,她詳細展示了增資擴股對公司的戰略意義,強調這一舉措將增強公司的資本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領先。
“我們不只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為了企業的長遠未來。”蘇妍的每句話都擲地有聲,她的演講獲得了不少股東的支持。
最終,經過激烈的投票和討論,蘇妍成功地贏得了股東大會的支持,增資擴股計劃順利通過,趙風的收購計劃徹底失敗。
趙風雖然未能收購成功,但他并不會輕易放棄。就在蘇妍的計劃實施后,他轉而開始布局資本市場,通過與其他競爭者的聯盟,準備再度挑戰蘇氏集團的領導地位。
然而,蘇妍并未停下腳步。在資本市場的博弈中,她看到了更深層次的機會——不僅僅是防御,更是全面進攻。她開始加強與全球頂尖風險投資機構的聯系,計劃通過戰略性收購進一步擴展蘇氏集團的產業鏈。
“趙風的攻擊只是暫時的,真正的對手是市場。”蘇妍心中有了更加清晰的戰略構想,“我們要打破行業壁壘,創造新的商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