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戈擾攘的戰場上,一陣嬰兒的啼哭聲,顯得尤為刺耳,與眾不同。有士兵會突然愣住,但又馬上回過神繼續與敵人廝殺。
沒有人想到將軍在后方產子,士兵在前方拋頭顱、灑熱血的這場仗能贏。嬰兒的啼哭聲,在這一刻,無疑是凱旋的歌聲,美妙無比。“將軍,我們贏了!!!”,四周圍滿士兵,帷幔后虛弱不堪的將軍,聽到大家高呼這句話,望著烏云密布、戰火紛飛的天,流下了酸苦的淚,閉眼陷入昏睡中。
若不是嬰兒哭鬧,將軍恐怕不會醒來,帳篷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抱著孩子,激動無比淚流滿面說道:“將軍,是個女娃,將軍給娃取個名字吧”。
“她來得不巧,如今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亡……”將軍話音未落,便被老人打斷:“將軍,今日與西泠蠻人大戰,我們可是贏了,孩子的哭鬧跟戰歌一樣,怎么會是來得不巧?”。
將軍本一臉愁容,聽到這,終于略露喜色,“今日凱旋,那就叫璇兒吧”。“南宮璇,好好好,好聽,那將軍好好休息,我找了奶婆子,來照顧將軍和將軍嫡子……”老人踉踉蹌蹌的退出了帳篷。耗費大量精力的將軍,再次陷入昏睡。
此戰與西泠蠻人,可謂是打仗幾年以來的大戰,朝廷與百姓沒有人相信能贏。南宮皇室家族都準備簽投降書,自愿俯首稱臣、納貢賠款。
南宮楚歌本是最不起眼,最閑散的公主,可自從父親南宮晏去世,二弟南宮君鎏繼承皇位,她便不止是一位公主……
南宮君鎏根本不懂治國,重用奸臣,導致苛捐雜稅數不勝數,百姓被壓迫、被魚肉。曾經海晏河清的北泠國,變得千瘡百孔,引得東西南三泠國家頻頻來犯。
而北泠國無可用之才,先皇帝南宮晏共四子:南宮君鎏是唯一的皇子,其他旁支男丁稀少,且多數為孩童。而群臣不是年邁,就是奸佞小人。
造成北泠人才短缺,是因為南宮君鎏廢除科舉,他認為只有世家大族才能治國,所以朝堂已許久無新鮮血液。貴族里唯一的可造之才,吳尚書的嫡長子吳波,可偏偏是個文官。吳波主動請纓為軍師,可連將軍都沒有,要軍師有何用?
東西南三泠中為西泠國最為強盛,東南二泠的風向都跟著西泠走,一致圍攻富國北泠。起初西泠提出用公主和親來消戰,而南宮楚歌就是此時登場……
南宮楚歌是南宮晏的長女,南宮晏帶領北泠人打仗時,一直把楚歌帶在身邊。不危險嗎?當然危險,楚歌隨時都可能成為敵軍,拿捏南宮晏的軟肋。但…楚歌已經沒有母親了……
南宮楚歌是南宮晏在行軍途中,與逃難鄉野之女所生的私生子,此女體格太弱,產子沒多久就斷氣了。南宮晏的皇后,是世家大族之首沈宰相的嫡女,怕私生女引起世族不滿,也怕楚歌受欺負,就一直養在軍營。
所以楚歌從小,對用兵之道耳濡目染,同時也天賦異稟,是練武奇才,9歲便能與軍營中的士兵單挑,次次奪魁。南宮晏把南宮楚歌養的很好,或是對她母親的愧疚,南宮楚歌身形高挑壯碩,從小跟著士兵們大口吃肉喝酒。
可以說跟北泠京城貴族之女,絲毫不沾邊,南宮晏怕日后回京,大家唾棄楚歌,便又請禮儀嬤嬤來教習楚歌。楚歌學什么都快,君子六藝也都樣樣精通。南宮晏時常感嘆,若楚歌是個男兒身,該多好……
南宮楚歌對西泠提出的公主和親要求,嗤之以鼻,“用女人嫁娶換和平?你們是忘了樂平公主了嗎?”南宮楚歌在朝堂上大喊。
樂平公主是先皇南宮晏的妹妹,當年南泠也是用和親的方式,求娶公主,朝廷一致同意用此方法,來換兩國交好,樂平公主愿為蒼生,而犧牲自己的幸福。
可不久便傳來噩耗,說樂平公主難產死了,南宮晏不相信阿妹亡故,便安排眼線暗地調查,才知道真正的死因:樂平公主是自縊而亡,當時還懷有身孕……
南宮晏痛哭流涕,為知道真相,御駕親征,南下取了兇手的頭顱,掛在兩國交界之處的城墻上,以此昭告天下。
原來樂平因溫和貌美被南泠君的哥哥下藥強暴,南泠君由此嫌棄樂平,并對樂平打罵,囚禁她。樂平肚子里的孩子,便是南泠君哥哥的,他天天對著她的肚子踢踹。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又是一次打罵,不久后,樂平下體開始不停的流血。樂平艱難的、咧著帶血的嘴角,溫柔輕笑,輕輕撫摸著圓滾滾的肚子想:“是腹中的胎兒也怕疼,在哭泣吧?”一瞬間紅了眼眶,不停的在抽泣。
然后平靜的拿著白綾,掛在高高的房梁上,輕飄飄死去……晚上才被送飯的宮女發現。沒人在乎一個妃子死去,因為還會有更多妃子來;沒人在乎一個女人死去,因為在和親的那一刻,就已經失去自我,到了一個完全陌生,遙遠,沒任何親朋好友的地方……
南宮晏屠了整座皇城,提著南泠君與其兄長的頭顱,高高掛在城墻之上。最后南宮晏不愿樂平長眠他鄉,帶著樂平的棺槨回到北泠。
以皇后的禮制,將樂平厚葬進了皇陵,并為樂平吃齋念佛三年。“皇后?”當楚歌聽父皇身邊的老將軍,憶起南宮樂平時,不由對皇后這個詞發出疑惑。心里大概猜出八分:父皇因生母低賤,從小不受寵,受盡白眼,與同父異母卻有相同遭遇的樂平心心相惜。互生情愫,奈何兩個人是根本不可能……
這是楚歌所能想到的,楚歌想不到的是,南宮晏對南宮樂平的愛已經到達,幾乎病態的程度。當初南宮晏想冒天下之大不韙,封樂平為皇后,來由此擺脫和親。樂平不愿蒼生飽受戰火之苦,也不愿南宮晏留下千古罵名,以死相逼去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