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會寫這么一個故事?有人問我。
起筆時向往冬天。初次接觸滑雪的一點皮毛,原定也是滑雪題材,寫完第二章后,構想劇情發展不想太快,于是筆鋒轉折。
但也沒想過這么慢,哈哈哈可能我比較慢熱。
寫到一半的時候,我回顧來時的路。
結果憑白的,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和煩惱,在整個過程中滋生了好多。
過程經歷坎坷,面對最初連載時被抄襲,然后帶書離開,來到閱文連載。這也算是我人生中的一小段“煉心”之旅。課余普及了如何維權的知識,以后也會著重留意在每一次寫作中,做足證據保留。互聯網太透明赤裸了,往后發布新書,盡量做好萬全準備。
關于每一章的發布時間,以及每一章的每一次修改時間,附有手改紙質底稿,必要情況下隨時可以作為呈堂證明。同時,還是那句老話,抄襲者的人生是不是會淺薄些?
接下來,講點開心的。
有天我在東湖步道散步,湖水很藍,灰翅浮鷗在蘆葦叢中嘶鳴,我無意識的跟著一只蝴蝶往前去,陽光透過堅挺的水杉灑在我臉上,這是個很美的地方。
城市中,我很少看到蝴蝶,但是在這里,好像隨處可遇。在珞珈山的幾天我度過的很平靜順利。因為我是個比較信冥冥注定的人,很快就做了決定,打算在這個城市暫住。
我喜歡這里的煙火氣,平淡又溫馨。
能夠甘于平凡,就已經是不平凡了。
……
肯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熱干面和排骨藕湯嘛。哈哈哈。我是那種一旦產生了留戀念頭,就會為一座城寫一個故事的人。
這也是故事的靈感來源之一。最終促使下筆寫,是等來了惠風和暢的一天,我在東湖騎行過程中聽到了路邊有人演唱《畫心》,很好聽,改天微博放視頻給大家。
我比較愛折騰,生活里過得開心了,腦子里就會時不時的彈出各種虐心情節小點子,然后融入到劇情里。屬于那種,典型的閑了沒事兒給自己找點事兒的人,簡言之,閑的了。
《只在天空之上》在我看來虛構和紀實參半。
謹以此書,紀念逝去的朋友和親人。
寫《只在天空之上1》的過程很痛苦,原因在于大部分內容與我的“烏托邦”背道而馳。以至于寫《只在天空之上2》的時候心情就愉快很多。
無論怎樣,感謝閱讀。
……
《只在天空之上2》摘取片段:
一生癡絕處,一夜魚舞游。
夜色之中世界偷偷開始敞亮,時逢春雨,晚晚難眠。思緒飄蕩之際,她推門出來,正好瞧見他撐傘站在院子里。
他如往常瑣碎零散的日子一樣,溫柔的注視著她。
一絲悵然從心口化開,骨頭癢癢的,趙方晴攥緊了袖口的衣料:“這么晚了,站在院子里做什么?”
檀兆安靜的勾了勾嘴角,言緩道:“你不也沒睡。”
趙方晴逃避性的自覺垂下眼眸,盯著水洼里的光亮,無意識的抬手撫摸了自己的眉心。
后來,她如是記道。
“檀先生愛笑,性格隨和溫敦,閑暇之余他喜歡陪我在東湖散步,他的臉上不見風霜。我想我大概是,很愛很愛他了。”
你個混蛋。
原來,紅塵之中,我們早就見過啊。
世事無常,人來又人往。
相愛恨晚,相見,也恨晚。
……
一本戲中,有無數名,究竟俱屬陪賓;原其初心,止為一人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