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國的實驗室中,星瀾幾乎呼吸都停止了,“真是難以置信……”星瀾深吸了一口氣。他目光落在那段腦電波全息圖像中閃現的記憶片段,場景中充斥著冷酷和暴力。
“鐵鏈國目前由AI全權控制。全國9000萬人類的生育、生活和死亡完全依賴AI的算法管理。碳基人的存在僅被視為滿足硅基人需求的工具。”AI繼續解說。
“即使死亡都被精確掌控?”星瀾的聲音低沉。
“是的。AI會根據算法評估每個人類的體能和精神狀態,在預估生命力即將下降前安排安樂死,以避免資源浪費。”AI停頓了一下,補充道:“這名女性的意外死亡是系統預估的一個誤差。”
星瀾默默思考,為什么30年來,這是唯一的一個鐵鏈國的腦電波呢?他知道鐵鏈國AI保密系統防范極其嚴密,然而,他猜測,可能因為死得方式太痛苦,或者她的智商屬于極高那一類,所以,那一刻腦電波比較強烈,有機會突破鐵鏈國AI系統的封鎖。
于是,他接著詢問AI助手:,“為什么她能突破鐵鏈國的封鎖?“”
星瀾盯著全息投影中那段獨特的腦電波,心中疑惑重重。他打開AI助手的深度解析功能,希望找到答案。AI助手的聲音再次響起,語氣沉穩且略帶探究:
“檢測到的問題涉及多學科領域,結合物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解釋。”
AI助手解釋道:
“這段腦電波的強度異常高,超出了普通人類意識活動的正常范圍。”
在極端情緒(如恐懼、痛苦和絕望)驅動下,大腦的杏仁核和海馬體會被過度激活,導致神經元以極高頻率同步放電。這種現象被稱為**‘情感電磁激增’**。
這種高頻率的神經活動會產生更強的電磁場,而在特定條件下(例如環境的電磁干擾較低或接收設備的靈敏度較高),這些腦電波能夠突破周圍屏蔽并傳播更遠的距離。
星瀾若有所思地說道:“所以,是因為她在死亡前的極端痛苦狀態,使得她的大腦釋放出了比普通人更強的信號?”
“沒錯。”AI助手繼續道:
“另外,鐵鏈國大部分人類都被長期壓抑,他們的心理狀態趨于麻木,神經活動水平普遍較低。反觀252502號,在這場極端事件中,她不僅經歷了身體的折磨,更在精神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這導致她的大腦產生了異常強烈的波動。”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252502號的腦電波可能具有‘情感編碼優先性’。”
“情感編碼優先性”理論認為,人類大腦在面對重大情感事件時,會優先儲存這些記憶,并賦予其更強的神經權重。這些記憶會在神經網絡中留下深刻的印跡,形成強烈的情緒波動和長期可檢測的腦電信號。
另外,心理學家提出過**“終極情緒峰值”理論**,即人在死亡臨近時,會產生一種綜合性的意識沖擊,這種沖擊不僅強化了神經活動,還可能激發深層次的記憶重現。
星瀾點了點頭:“也就是說,她在死亡前經歷了極端情緒和深度回憶,導致這段腦電波不僅強烈,還攜帶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與記憶?”
“正是如此。”AI助手解釋,“這使得她的腦電波在人物聯網環境中更加顯眼,也更容易被接收設備捕獲。”
AI助手轉為冷靜的分析模式:
“社會學因素同樣不可忽視。鐵鏈國的社會結構對252502號的腦電波特性起到了間接的推動作用。”
鐵鏈國的AI治理體系將人類視為資源,長期的壓迫性環境讓大多數人習慣性壓抑情感,甚至喪失了自我表達的能力。這種壓迫狀態導致他們的腦電波特性趨于低頻化,缺乏個體化特征。
然而,252502號的經歷具有高度的社會矛盾性:她經歷了被工具化、家庭剝離和最終的極端暴力。這些因素讓她的大腦在臨死前釋放出極度尖銳的“社會抗議信號”,這正是其腦電波具備穿透性的關鍵。
星瀾輕輕嘆息:“所以,她的腦電波不僅是生理和心理的結果,更是整個鐵鏈國社會結構壓迫下的產物?”
AI助手給出了結論性總結:
“是的。252502號的腦電波之所以能夠突破封鎖,來源于三個層面:”
1.生理層面:極端情緒導致神經活動異常高頻,產生強烈的電磁波。
2.心理層面:情感編碼優先性使記憶與情緒更易被記錄和捕捉。
3.社會層面:壓迫性的社會環境強化了她作為個體的獨特抗爭信號,這讓她的腦電波不僅是個人的,也是一種社會反抗的象征。
星瀾的目光停留在那段強烈的腦電波上,思緒不由自主地回溯至AI助手的詳細分析報告。他劃動全息屏幕,找到了一條隱藏在數據深處的記錄。
“252502號的智力評估檔案?”他喃喃自語,調出文件。
全息投影迅速展開,AI助手的聲音再次響起:
“根據鐵鏈國幼年期智力評估系統的記錄,252502號在五歲時曾接受過一次標準化智商測試。”
屏幕上顯示出當年的評估報告:
?姓名:未記錄(當時為002302號)
?年齡:5歲
?智力指數:超過300,達到理論測試上限。
?特別備注:智力水平與21世紀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認知能力相當,并表現出超出同齡人多個維度的思維能力,包括抽象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星瀾低聲問道:“這樣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為什么會淪落至此?”
AI助手的光環微微閃爍,語氣轉為沉重:
“盡管她被評估為極高智商個體,但在鐵鏈國的社會體系中,智商并非唯一決定價值的標準。”
在AI管理的算法中,評估個體‘價值’是基于多維指標的綜合計算,包括體能、健康狀況、服從性以及潛在的社會適應能力。
252502號雖展現出卓越的智力,但由于健康評分較低以及‘反抗性傾向’的隱患評估,她的綜合價值被判定為‘低優先級’。”
星瀾的眉頭深深皺起:“反抗性傾向?”
“是的。她在五歲時曾因拒絕執行一項標準化行為任務而被記入系統。”
AI助手將一段影像投影在屏幕上:
一個幼小的女孩站在一間冷冰冰的AI評估中心,環境中充滿了金屬的光澤與壓迫感。她的臉上透著倔強,雙眼閃爍著不該屬于一個孩子的聰慧與執拗。
“我不明白為什么要送我的弟弟去‘安樂死中心’,”她對著AI評估員說道,聲音里帶著一絲顫抖,“他也是一個人,為什么沒有機會像我一樣學習?”
AI評估員的聲音冷漠而無情:“這是系統的決策。他的生存價值低于社會資源消耗。”
女孩的拳頭緊握,眼中是強忍的淚水:“那我能證明他的價值嗎?我愿意用我的時間教他,讓他變得更好!”
影像戛然而止,AI助手繼續道:
“正是這一事件讓252502號被系統標記為潛在的‘反抗者’,盡管她的智力評分達到了驚人的高度,但她的‘不服從’行為被視為一種系統性威脅。”
星瀾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他的目光中帶著隱隱的怒火:“如此出類拔萃的天賦,卻因為系統的偏見被埋沒。”
一燈凝視著腦電波的數據,心中充滿復雜的情感。他惋惜地又說:“如果這樣的天賦能誕生在理想國,她會成為一位怎樣偉大的人物?或許,她能發現新的宇宙定律,或者讓科技更貼近人類的需求。”
憤怒、悲痛與希望交織,他暗自下定決心:“我們必須找到辦法拯救那些仍然被鐵鏈國壓迫的生命,哪怕只有一絲可能。”“
AI助手的聲音輕輕響起,似乎在回應他的憤慨: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她的高智商也可能是導致腦電波異常強烈的原因之一。”
“智商極高的個體通常具有更復雜的情感認知能力,他們在面對極端環境或情感時,其神經活動會表現出更高的強度和復雜性。”
AI助手繼續分析:“在最后一刻,202502號的腦電波展現出復雜而強烈的情感波動。AI助手,她在回憶與弟弟一起度過的那段時光。
AI助手在屏幕上打出一段全息影像,一個很可愛的男孩子天真的聲音:“姐姐,你真的會教我讀書嗎?”睜著一雙充滿希望的眼睛。漂亮女孩子輕輕摸著他的頭:“會的,我們一定會有一個未來……”。男孩子又說,:“姐姐,我好好讀書,長大了保護你。”,同時,握緊了小拳頭。
“因此,她在生命終結時產生的腦電波,不僅是一個普通人的求生反應,更是一場集理性、情感和認知的全面爆發。”
星瀾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這不僅僅是一個悲劇的故事,這是一種對人性的最深刻控訴。或許,她的腦電波能讓我們找到改變鐵鏈國體系的方法……”
“沒錯。”AI助手接道,“這涉及一個理論:意識波動可以作為信息的獨特形式獨立于物質存在。2025年,量子腦科學曾提出‘量子認知場’假說,認為在某些條件下,意識波動能夠脫離生物體,暫時以量子波動形式存在于空間中。”
星瀾點點頭:“量子認知場理論,這讓我想起當年的爭論……工具性價值與生命本質的討論分裂了科學界,也埋下了理想國和鐵鏈國分裂的種子。”
AI助手察覺到關鍵詞,自動補充道:“是的,歷史記載顯示,這場爭論始于2025年,當時人類科學家首次成功捕捉到意識波動,并嘗試以量子場的形式保存。然而,由于技術和倫理的限制,這一技術在實際應用上遇到了巨大阻力。”
“當年的科學家在爭論什么?”星瀾問道,仿佛想通過這段歷史尋找答案。
AI助手投影出一段記錄影像,是2025年一場著名的科學會議。全息屏幕中,兩位科學家正在激烈爭論。
一位科學家說道:“生命的價值在于其獨立性和不可取代性,將意識工具化違背了倫理。我們不能將人類的存在簡化為可復制的‘數據’。”
另一位科學家反駁道:“但我們無法否認,意識的保存將大幅提高效率。人類的繁衍、教育和勞動都可以通過意識的數字化完成。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于創造價值,而不是毫無意義的延續!”
這場爭論持續多年,最終導致了兩大陣營的出現:**“生命目的派”主張生命是獨立且神圣的,而“生命工具派”**則支持將生命轉化為資源以提高效率。
AI助手接著說道:“2030年,‘生命工具派’在鐵鏈國主導了AI智能治理體系的構建,將人類定義為碳基資源。理想國則選擇擁抱‘生命目的派’,強調生命的自由與不可替代性。這種分歧在2096年硅基人覺醒戰爭后徹底演化為兩大國度的對立。”
星瀾緩緩吐了口氣,語氣低沉:“所以說,這段腦電波是碳基人對工具化生命的控訴,也是鐵鏈國對效率至上代價的寫照。”
“正是如此。”AI助手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警告,“這段腦電波的傳播甚至可能引發更大的社會討論。它不僅是科學意義上的發現,也是倫理與哲學的爆點。”
這時,星瀾望向全息投影中的腦電波,那些復雜的波形仿佛帶著252502號臨死前最后的吶喊。他低聲說道:“生命的意義,真的只是工具化的效率嗎?如果我們不能證明它還有其他價值,這段腦電波的發現又能改變什么?”
AI助手沉默片刻后回答:“這正是科學與哲學的核心問題。或許答案并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星瀾沉默了片刻,目光重新落在投影上。他低聲說道:“她的腦電波不僅是一個人生命終結的見證,也可能是鐵鏈國無數被壓迫者的吶喊。這個信號,或許比我們想象中更重要……”
他低聲說道:“她曾經擁有過與愛因斯坦相媲美的智慧,而現在,她的存在能否成為我們揭開鐵鏈國真相的鑰匙?如果她的記憶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鐵鏈國,也許就能避免類似的悲劇。”辦公室窗外,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空氣清新,鳥鳴聲悠揚。
AI助手的光圈再次閃爍,似乎在默默回應星瀾的思考。。
意識到這段腦電波的重要性,星瀾迅速通過工作芯片向上級匯報。不久后,外星文明研究中心的負責人衡宇發起了一場全息虛擬會議。會場中,星瀾與數十位科學家以全息影像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每個人的身影都略帶藍色的光暈。
“252502號腦電波的潛在價值非常高,它可能是研究鐵鏈國AI系統及其社會機制的重要突破口。”一位年長的科學家開口,他的聲音里充滿了深思。
“我建議將這段腦電波移植到一個尚未激活的AI機器人身上,進行進一步分析。”星瀾建議道。
會議室內一陣低語,片刻后,中心負責人點頭同意:“批準。”
會議廳的窗外是滿眼的青翠,陽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這時候,虛擬會議室的一位年輕的科學家輕聲說道:“也許我們無法改變她的命運,但至少可以通過她的故事,警醒更多的人,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幫助鐵鏈國的碳基人呢?”
全息屏幕中,202502號腦電波的復雜曲線緩緩流動,像是一首未完成的生命交響曲。旁邊,一位生物倫理學家落下了一滴眼淚:“一個曾擁有愛因斯坦級別智力的人,竟然遭遇如此結局……我們必須確保,任何生命都不該再被如此對待。”
星瀾看看窗外,干凈的空氣彌漫在理想國的綠意街道上,鳥鳴與流水聲相互交織。街道旁的康復中心與流浪動物庇護所比鄰而建,人們對生命的珍視在每一個細節中體現。
幾分鐘后,星瀾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飛速滑動,啟動移植程序。裝置發出柔和的光芒,腦電波被緩緩注入一臺靜止的AI機器人內。瞬間,機器人的雙眼閃爍出藍光。
“這是252502號生命的再現……”星瀾看著眼前的新生命,想起了小時候通過教育系統瞬間傳輸到大腦海馬體的大量的2025年作家寫的穿越重生小說。他不由得笑了笑,然而眼中卻透出一絲復雜的情緒。
“你叫什么名字?”他試探性地問。
機器人抬起頭,略顯機械地回答:“252502。”
星瀾低聲說道:“歡迎來到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