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姝怡的突然出現,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她的言辭直指蘇晴音的固執,仿佛在暗示畫廊的失敗另有隱情。蘇晴嵐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初夏則感到事情并不如表面那般簡單。
翌日,初夏決定前往蘇家老宅,試圖從中找到更多線索。老宅位于城市的邊緣,周圍被高大的梧桐樹環繞,顯得格外幽靜。她推開斑駁的鐵門,踏上鋪滿青苔的石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緊張。
屋內陳設依舊,仿佛時間在這里停滯。初夏在書房的書架上發現了一本舊相冊,翻開后,里面是蘇晴音與唐姝怡的合影。兩人笑靨如花,親密無間。然而,在相冊的最后幾頁,初夏發現了一些信件,字里行間透露出兩人因經營理念不同而產生的分歧。
“晴音,我理解你的藝術追求,但我們必須考慮畫廊的生存。請三思。”——姝怡
這些信件讓初夏意識到,畫廊的失敗或許并非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她決定與蘇晴嵐分享這些發現。
當晚,初夏與蘇晴嵐在一家小酒館碰面。她將信件遞給他,輕聲說道:“或許,你姐姐和唐姝怡之間的矛盾,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
蘇晴嵐仔細閱讀信件,神情逐漸凝重。他低聲道:“看來,我一直以來都忽略了姐姐內心的掙扎。”
初夏握住他的手,安慰道:“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未來。”
就在這時,酒館的電視上播放了一則新聞:“著名畫廊策展人唐姝怡將在本市舉辦新展覽,主題為‘重生’。”
兩人對視一眼,仿佛都明白了什么。初夏提議道:“或許,我們應該去看看這個展覽,或許能找到更多答案。”
展覽當天,畫廊內人頭攢動。初夏和蘇晴嵐在人群中穿梭,終于在一幅名為《涅槃》的畫作前停下。畫中展現了一只浴火重生的鳳凰,象征著新生與希望。
“這幅畫,是晴音的遺作。”身后傳來唐姝怡的聲音。她緩步走來,目光柔和地看著畫作,“她用這幅畫表達了對未來的期望。”
蘇晴嵐眼眶微紅,低聲問道:“為什么不早點告訴我?”
唐姝怡嘆息道:“我以為你需要時間來接受這一切。現在,我希望我們能一起完成她未竟的事業。”
初夏感受到兩人之間的冰釋前嫌,心中也為他們感到欣慰。她明白,只有面對真相,才能真正走出過去的陰影。
展覽結束后,三人坐在畫廊的休息室里,開始討論如何重新振興蘇晴音的藝術理念。唐姝怡提議舉辦一系列以“重生”為主題的藝術沙龍,邀請各界藝術家參與,共同探討藝術與商業的平衡。
蘇晴嵐表示贊同,并提出可以利用自己的攝影專長,為每次沙龍制作專題影集,記錄下每一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和心得。
初夏則建議通過媒體宣傳,擴大沙龍的影響力,讓更多人了解蘇晴音的藝術理念。
隨著計劃的逐步推進,三人之間的默契也日益加深。他們共同面對挑戰,解決問題,仿佛回到了當年蘇晴音和唐姝怡共同創業的時光。
在一次沙龍活動中,一位年輕的畫家感慨道:“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可能早已放棄了自己的藝術夢想。”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蘇晴嵐。他意識到,姐姐的精神正在通過他們的努力得以延續。他感激地看向初夏和唐姝怡,心中充滿了力量。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順利的時候,一封匿名信打破了他們的平靜。信中指責他們利用蘇晴音的名義謀取私利,甚至威脅要曝光他們的所謂“真面目”。
初夏感到事態嚴重,決定展開調查,找出幕后黑手。她利用自己的記者身份,開始追查匿名信的來源。
經過一番努力,初夏發現匿名信來自一家競爭畫廊的前員工。此人因不滿被解雇,企圖通過詆毀他們的名譽來報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