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知”蟬鳴不斷的季節,夏日獨有的烘烘熱風不斷吹著學生們的臉龐,一股接著一股的熱烈暖風,給本就汗流浹背的學生和送行的家長們,增添了更多的“溫暖”。
熱烈的夏日陽光,刺眼而又明朗。正如那14、5、6歲時的青春,熱辣而又短暫。
2004年9月1日,夏,東河省天陽城城北縣。
一所初中校園里,到處都是新入校的初一新生和剛升級的原初一、初二年級的男女學生們,擠著堆、不斷涌動著邁步前往分班名單張貼處。
正值開學季,笑鬧聲、唏噓聲等混著咸咸的汗水味、塵土味,和那四處滿溢、無法躲藏的夏日獨有火熱,縈繞在校園里,到處充滿著青春的生機與活力。
“哎!快看,秋秋~,你也分到了八班!”一道清亮又可愛的聲音打破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緊接著說道:“咱倆還在一個班級呢。真的是,有情人永不分離,哈哈哈。”
分班成績榜單前,一個笑容明媚、單眼皮、齊耳短發的瘦瘦的女生,吵嚷著,她的視線透過人群,直直地望向在她左后方的另一個女生,身高足有1米69,瘦削的臉龐、大大的眼睛,霸氣、溫婉是她給人的第一眼印象。外冷內熱的萬秋,是一年級公認的御姐范級花、一眾校園小男生心中的女神,人贈愛稱“秋秋姐”。
此時,大嗓門的江莓不由分說,一把攬過來正在盯著分班成績單尋找自己名字的萬秋,萬秋被矮她一頭的江莓突然一把撈過去,差點撞到旁邊同學的身上,只能尷尬又無奈的點頭致歉后便匆忙跟著江莓被攬了過去。(江莓這一拉,差點沒把萬秋的挎包給扯掉,二人都沒發現的是,挎包上的一個手工編織小件掉落在地上。那是萬秋的母親給她編織的金魚,代表著幸運平安。萬秋十分珍愛,隨身攜帶。)
跟著江莓來到第二面名單墻跟前,在名單前站定后,萬秋滿眼無奈又寵溺的看向她,“恩,確實。看來姐姐我還要受你迫害了,我的小江莓。”(萬秋忍不住心里想:不知要幫叔叔阿姨為這個小傻妮子操心到什么時候,希望她能夠在新的學期隨著年齡增長,心智也長大點吧,我的小江莓,不然哪天,我不在你身邊,你可怎么辦呢。)
一個路過的清秀男生,注意到地上的金魚織物,男生素日就是沉默寡言又略帶距離感,他面無表情,朝著萬秋、江莓二人離去的背影張望了片刻,撿起地地上的金魚,收起來放在上衣口袋。男生的眼睛略窄長,薄薄的嘴唇、輪廓分明的臉頰,略帶曬黑的皮膚,中規中矩的清爽短發,穿著一身黑色短袖、藍色牛仔褲和一雙紅星帆布鞋,大約一米七五的身高。
江莓、萬秋二人一前一后,徑行往初二八班教室走去。前邊的江莓腳步輕快又毛躁,拉著萬秋的手左拐右扭,繞過身邊一群有一群的同學,萬秋也顧不上自己的發型和步態,隨著江莓的腳步一起往校園西側的輔教學樓(志遠樓)走了過去……。
分班當天已經到新班級報到的江莓和萬秋,收拾好各自的位置。和初一入學第一天相差無幾的自我介紹+班主任見面儀式過后,便跟著同學一起領取了新書。初二不像初一,當天下午就跟著老師的節奏,按照身高排了座位。迷迷糊糊的一天結束,二人便開始跟著放學的鈴聲,散步一起回家。
江莓與萬秋是從小到大的死黨,雖然兩家不是同一個小區,但所住的房子距離不超過200米。江莓的爸媽在國企工作,一家人住的家屬樓小區正好在城中村所建,與萬秋的父母進城打工所租住的民房是同一個片區。中間隔著的僅有一個巷子和拐兩個彎,不足兩百米的距離。
小學時的萬秋,一到晚上放學和周末,便會和左鄰右舍的孩子們一起到江莓家所在的家屬樓小區里玩耍,因為有籃球場、乒乓球案臺和小食堂,是周圍500米范圍內為數不多擁有休閑活動區域的家屬院小區。
那是90年代的小縣城,天陽城城北縣到處都還是城中村民房,僅在縣城的核心主干道四周建設起來少量的三四層總高的單位辦公樓和公司辦公樓。旁邊臨建設的主要是職工家屬院、單位家屬院等住宅樓。90年代的中國小縣城,鮮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人們出行主要靠11路,部分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用上了鳳凰牌自行車,極少數家庭有四輪汽車出行。街道上,行人和騎自行車出行的人居多。節奏雖然慢慢的,別有一番小城風味。
江莓與萬秋都是同齡人,相差不足半歲,一次江梅被男生扔過來的癩蛤蟆給嚇的大哭,萬秋仗義相助,趕跑了調皮搗蛋的男生,并安慰江莓,讓小江莓有了大姐護著的親切感受,于是便也成了小萬秋的跟班小妹,兩人一來二去經常一起玩耍,逐漸成了無話不說、形影不離的好友。……轉眼間,二人已結識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