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陽光宛如纖細的金紗,透過輕柔的紗簾,絲絲縷縷地灑落在沈逸和林悅溫馨的臥室里。光影斑駁,在木質地板上勾勒出一片片暖黃的輪廓。這原本應是個愜意悠然的周末清晨,沈逸和林悅依偎在柔軟的被窩里,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與慵懶。
然而,一陣急促尖銳的電話鈴聲,如同一把利刃,瞬間劃破了這份靜謐。林悅從睡夢中驚醒,迷迷糊糊地伸手在床頭柜摸索著手機,半睜著惺忪的睡眼,將手機貼到耳邊。電話那頭,傳來母親那熟悉又帶著急切的聲音:“悅悅啊,你和沈逸結婚也有段日子了,打算什么時候要個孩子呀?你爸和我都盼著能早點抱上外孫呢。”
林悅揉了揉眼睛,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她下意識地轉頭看向身旁同樣被電話聲吵醒的沈逸,后者正睡眼朦朧地望著她,眼神里滿是詢問。林悅輕輕嘆了口氣,輕聲說道:“媽,我們才剛結婚不久,事業也正處于關鍵時期,還想再等等。”母親在電話那頭卻不依不饒,語氣中帶著長輩的殷切:“你們現在事業有成,正是要孩子的好時候。早點生孩子,你們精力也跟得上,我們還能幫你們帶帶。你不知道,隔壁家的小李,人家孩子都會跑了,每次看到,我這心里就癢癢的。”
林悅無奈地抿了抿嘴,又敷衍了幾句,才掛斷電話。她重重地嘆了口氣,身體向后靠在了沈逸的肩頭。沈逸感受到她的情緒,輕輕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別太放在心上,咱們自己的生活節奏自己做主。”可話還沒說完,沈逸的手機也“嗡嗡”地響了起來。他和林悅對視一眼,無奈地苦笑,不用猜,也知道是自己的父母打來的。果不其然,電話接通后,父母關切又帶著催促的聲音傳來:“兒子啊,你和林悅都老大不小了,該考慮要個孩子了。咱們家就盼著能添個小寶貝,熱熱鬧鬧的。你看你張阿姨家,天天帶著孫子出去玩,別提多開心了。”
這接連的催生電話,讓原本輕松愉悅的周末氛圍瞬間變得壓抑沉悶起來。沈逸和林悅坐在床上,一時都陷入了沉默。他們靜靜地看著窗外隨風搖曳的樹枝,思緒萬千。他們深知,雙方父母的出發點是純粹且美好的,都盼望著家族能延續香火,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但對于他們自己而言,未來的規劃里,孩子的到來還不在近期的時間表內。
“沈逸,我其實挺理解爸媽的心情,但我真的還沒準備好當媽媽。”林悅率先打破沉默,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與糾結,“我好不容易在藝術領域有了些成績,那些作品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樣。我不想因為孩子而中斷自己的創作生涯。你知道的,靈感這東西稍縱即逝,一旦停下來,再想找回狀態太難了。而且,我還想多參加一些國際展覽,提升自己的藝術影響力。”
沈逸握住林悅的手,認真地說道:“我懂你的想法,我也覺得我們現在的重心還是應該放在事業和個人成長上。公司正處于國際化拓展的關鍵階段,每天都有大量的業務要處理,各種談判、會議一個接一個。我一旦分心在孩子身上,很多工作都會受到影響。公司現在就像一艘正在破浪前行的巨輪,我作為船長,一刻都不敢松懈。”
可兩人心里也清楚,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必須得想出一個應對雙方父母的策略。否則,這持續的催生壓力,遲早會影響到家庭關系。于是,他們決定先靜下心來,梳理各自內心對于生育的真實想法和擔憂。
林悅從床上坐起,披上一件睡衣,走到書桌前,拿出紙筆。她咬著筆頭,沉思片刻,開始羅列自己的顧慮:“除了事業上的考慮,我還擔心有了孩子后,我們的二人世界會被徹底打破,生活的壓力也會陡然增大。以前我們想去哪旅行,收拾行囊就出發了,可要是有了孩子,一切都要以孩子為中心,那種自由隨性的生活就一去不復返了。而且,育兒的知識和經驗我都還很欠缺,真要面對一個小生命,我會手足無措。孩子的吃喝拉撒、生病哭鬧,每一樣都讓我覺得害怕。”
沈逸走到林悅身邊,看著她寫的一條條顧慮,不住地點頭表示認同。他接過筆,在紙上補充道:“我擔心的是精力分配問題。現在公司的業務繁雜,我每天都忙得像個陀螺,不可開交。就算有了孩子,工作上的責任也不會減輕,我怕到時候既照顧不好孩子,也顧不上你。你想想,孩子半夜生病,我卻在國外出差,那種滋味肯定不好受。而且,孩子的教育也是個大問題,我不想因為忙碌而錯過孩子的成長。”
在充分交流彼此的想法后,他們開始商量應對父母的話術。沈逸雙手抱胸,在房間里來回踱步,思索片刻后提議:“要不我們先和爸媽坦誠地溝通一次,把我們目前的想法和規劃詳細地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不是不想生孩子,只是想在合適的時機迎接新生命。我們可以給他們講講我們對未來幾年的規劃,讓他們看到我們是有計劃的。”
林悅皺著眉頭,有些擔憂地說:“我怕爸媽聽不進去,還是會一直催。畢竟在他們那個年代,結婚生子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他們很難理解我們現在的想法。就像上次我跟我媽說我想先專注事業,她就覺得我是在找借口。”
沈逸停下腳步,眼睛一亮,說道:“我們可以找一些關于現代年輕人育兒觀念的文章或者視頻,給他們看看,讓他們了解我們這一代人的想法。現在社會發展這么快,育兒的方式和理念都和以前大不一樣了。同時,我們也向他們承諾,會在未來幾年內好好規劃,等各方面條件都成熟了,一定會考慮要孩子。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時間預期,也許能讓他們安心些。”
兩人討論了許久,反復斟酌每一個細節,終于制定出了一套應對方案。周末,他們精心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邀請雙方父母來到家中,準備進行一次深入的溝通。
父母們陸續來到沈逸和林悅的家中,圍坐在客廳寬敞柔軟的沙發上。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時不時打量著房間,似乎在想象未來這里有孩子歡聲笑語的場景。沈逸和林悅對視一眼,深吸一口氣,緩緩走到父母面前,開始了這場重要的談話。
“爸、媽,我們知道你們一直盼著我們能早點要孩子,我們特別理解你們的心情。”沈逸率先開口,臉上帶著真誠的微笑,“你們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現在盼著抱孫子,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也特別感激你們對我們的關心。”
林悅接著說道:“我們現在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尤其是我,剛在藝術展覽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作品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認可。我希望能繼續在藝術領域深耕,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沈逸的公司也在拓展國際業務,與很多國外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他肩上的責任重大。如果現在有了孩子,我們可能沒辦法全身心地照顧好寶寶。孩子需要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去教育,我們不想因為忙碌而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愛。”
隨后,沈逸轉身拿起平板電腦,坐到父母中間,給他們展示了一些關于現代育兒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的資料,以及一些年輕夫婦因為過早生育而面臨生活和事業困境的案例。他一邊滑動屏幕,一邊耐心地講解:“你們看,現在養孩子和以前不一樣了,從孩子的早教、營養搭配,到后面的教育資源選擇,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規劃。這對我們的經濟和精力都是巨大的考驗。有些年輕夫妻因為沒有做好準備,孩子出生后,生活質量急劇下降,事業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沈逸的父親皺了皺眉頭,說道:“我們也是為你們好,想著早點要孩子,我們還能幫襯著點。你們現在工作忙,等以后年紀大了,想要孩子更不容易。而且,我們也想在身體還硬朗的時候,多陪陪孫子孫女。”
林悅溫柔地握住父親的手,說道:“爸,我們知道您是為我們考慮。但我們也想對孩子負責,等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陪伴他成長,再迎接他的到來,這樣對孩子也是最好的。我們不想因為倉促要孩子,而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失關愛。您和媽把我養大,肯定也希望我能給我的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對吧?”
沈逸接著說:“爸、媽,我們向你們承諾,在未來三年內,我們會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等我的公司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林悅的藝術事業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就會開始考慮要孩子。在這期間,我們也會不斷學習育兒知識,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經過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雙方父母的態度終于有了一些松動。林悅的母親嘆了口氣說:“行吧,既然你們考慮得這么周全,我們也不好再逼你們。只是希望你們別讓我們等太久。你們不知道,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我這心里就盼著能早點抱上自己的外孫。”
送走父母后,沈逸和林悅都感到如釋重負。他們回到客廳,癱坐在沙發上,相視一笑。他們知道,這次溝通只是暫時緩解了父母的催生壓力,未來還需要不斷地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溝通,同時也在各自的事業和生活中為未來的育兒生活做好準備。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沈逸和林悅在工作之余,開始有意識地學習育兒知識。他們在網上購買了大量的育兒書籍,從孕期護理到孩子的成長發育,每一個知識點都認真研讀。他們還報名參加了一些育兒講座,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他們對育兒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同時,他們還共同規劃了未來幾年的事業發展目標。沈逸制定了詳細的公司發展戰略,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拓展三個國際市場,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林悅則為自己制定了藝術創作計劃,打算參加兩個國際藝術展覽,出版一本個人作品集。
而在與父母的日常交流中,他們也會適時地分享一些自己對于育兒的新認識和準備工作。比如,林悅會跟母親分享自己在育兒書籍中學到的有趣知識,沈逸也會跟父親討論未來孩子教育的方向。這些交流,讓父母們看到了他們的誠意和決心,進一步緩解了父母的焦慮和期待。盡管催生的壓力依然存在,但沈逸和林悅相信,只要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一定能找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點,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