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端午過后具體的收割日期,等通知,上級會根據天氣情況通知具體的收割時間。天氣太難測了,所以,農忙都是搶收和搶種。
現在,隊長通知明天開始割麥,所以,今天要整理所有收麥的農具。
農忙時節,男女老幼齊上陣。早上四五點開始,晚上十來點結束,夜里還有守夜人員。
公社、大隊都會有人深入到各村,有問題立即解決,這個時候效率可高了。
一個生產隊就是一個工作單位,隊長統籌安排:割麥是最中間的力量,都是哪些人,分成哪幾組組,各組負責哪里;運麥又是哪些人,開拖拉機的、推平板車的、推獨輪車、用扁擔挑的;打麥是哪些人,用打麥機的、用碌碡壓的;曬麥又是哪些人,以及各組需要多少工具等等。
還有后勤保障:做飯的、煮水運水的、修理農具的、維修機器。
生產隊會計平時還挺自傲的,這個時候跟個龜孫子似的。別的還罷了,那成堆的農具:鐮刀、扁擔、鐵叉、木杈、五股杈、木锨、木推、齒耙,可都由他收發負責啊!有問題隊長可以向他問責,他只能自己兜底。勞心勞腿還勞嗓。要是有計步器,一天五萬步杠杠的。
大場這個時候白天黑夜都是燈火通明的,臨時拉的大燈泡下蚊蟲成堆,只有二歲三歲小孩子才有功夫捉蟲。大點的孩子,比如大民小民也放農忙假下地撿麥穗去了。
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割麥的男人長褲長衫,彎著腰,左手摟麥,右手握鐮,咔咔咔;割麥的女人戴著斗笠、裹著腦袋,帶著護袖,束著褲腿,半下蹲,左手摟麥,右手握鐮,嚓嚓嚓;割下的麥子打成捆,運麥的人挑著扁擔排成行的從田里挑到路上,挑挑挑;拖拉機、平板車、獨輪車空車以待,拉拉拉。
大場上也是流水化作業:絡繹不絕的麥子運過來要趕緊攤開晾曬,手工打過的麥桿也要經碌碡再次壓過。大場現在可以明顯的看到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曬麥子,一部分,壓麥稈。
曬麥子人用木推將麥堆推薄后,每過個把小時就上場推一次,以確保上下層的麥子可以曬勻。
壓麥稈的部分可以看到很多圓形的麥稈圈,老農趕著毛驢或牛拉著碌碡一圈一圈的轉著,用杈將麥稈挑開,下面落下一層麥子。這些麥子再運到曬麥部分。
在大場上工的基本是老弱婦孺這些需要照顧的人群。
孫秀月不在這群人中,她和其他的孕婦負責燒水。
擦著擦不盡的汗,孫秀月想,這樣的情形也就是最后一次了吧。
插秧和割麥一樣的累死個人。所以農忙結束所有人都是又黑又瘦。
等到插秧結束,小麥也曬好了,這時候就要交公糧了,公糧交過,就該分糧了。
平時上工所得的工分多少,在每次分糧食的時候體現的特別明顯。
每家的糧食是按照工分的多少進行比例分配,稱好的糧食分放在整個村子僅有的那塊水泥地—大場上,一堆一堆的,誰家糧食堆大誰家糧食堆小,一目了然。
生產隊會計這個時候會自得的在大場上轉著,在每個糧食堆邊上用粉筆畫個圈,在圈外面寫上戶主的名字。
孫秀月知道自家不會分到多少糧食,都沒去大場看。她的文化考試和試講都已過關,入職手續也辦好了,但是因為現在放暑假,學校讓下學期再正式上班。
農忙結束劉木林也上班去了。孫秀月讓大民帶著小民先去大場看熱鬧,可以領的時候再回家告訴她。
大民小民拖著麻袋找到寫著“劉木林”字樣的糧食“堆”,恩,勉強可以稱之為“堆”吧,小小的,大民往麻袋里裝糧食。小民羨慕的看著緊鄰的糧食堆,大大的糧食堆邊上寫著“劉元平”。
二丫劉西梅大川劉洋林帶著弟弟妹妹都來了,這一大群的勞力不僅將自己家的糧食扛了回去—他們家靠大場最近,還將劉木林和劉老太分到的糧食幫忙運了回去。
劉海林已經去供銷社上班,他踏實肯干,吃苦耐勞,郝站長對他頗為照顧。
劉西梅也壯著膽子邁出了她勇敢的第一步。借著羅邦英的東風,去針織廠推銷了一通頭花和發圈。
針織廠都是一群大姑娘小媳婦,聽說這是從大城市來的花樣,瘋搶!去了兩次后,針織廠基本人均至少入手一件,發圈更是幾根幾根的買。畢竟,發圈只要一毛五就能悄咪咪的美一美。
后續還有七大姑八大姨通過針織廠的姐姐妹妹嫂子弟妹預定的。
是的,竟然要預定了呢!
劉西梅簡直不敢相信。孫秀月提醒她主要是產出低的緣故,劉西梅也不在意,“俺嫂!俺們的頭花確實是不夠賣的對吧。”她很自得,干瘦的臉上都笑出魚尾紋了。
孫秀月拿出記錄的本子,和劉西梅盤賬。
頭花賣了一共46朵,發圈賣了有217根。
46*2=92元217*0.15=32.55元
合計124.55元
劉西梅聽到這個數字,高興的轉圈圈。她長那么大也沒見過五塊錢!現在,她竟然賺到了比五塊錢多很多的錢!
孫秀月告訴劉西梅還要刨除成本。
成本......目前還有很多碎布,所以幾乎可以不計入。值錢的是人工。頭花目前還是孫秀月在做,但是發圈都是劉西梅在繞。
但是劉西梅完全不明白什么人工。她只知道她平時就是走路時手中都不會空著的,不是在捻線,就是在納鞋底。但是沒有錢拿!
捻線需要棉花和捻錘,捻錘是一根數據線粗細長25-30厘米的竹條,穿進銅錢或算盤珠子,在竹條5厘米處做好固定。竹條另一端挖出一個勾。
捻線時左手拿著理蓬松了的棉花,右手擰捻錘,利用捻錘旋轉的慣性,將蓬松的棉花擰成細細的棉紗,每捻好一段棉紗,就纏在捻桿上,然后在捻桿的勾上繞一下固定住,再捻下一段。
這種捻出來的棉紗不結實,還不能當線用,兩股或三股棉紗再搓成一根線的時候就結實了,這種線可以用來納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