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她夢里一模一樣!所以,難道,她努力了幾年還是要走原來的路嗎?
她恐懼極了,持續做噩夢。
每一個夢里都是被攆出家門后緊閉的大門,都是冷冰冰的“幫你們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劉木林感覺無力極了,苦惱無比。
劉老太把劉木林叫過去,把煙鍋在桌腿上磕了磕。讓劉木林給孫秀月找點事做。
“閑的。人閑事就多。”老太太對大孫子說。“以前整天和大毛媽別苗頭,后來都有事干倆人就好了。”
劉木林深感有理,去和劉元彪商量進行大棚種植巡講。眼看著秋天就要到了,冬天的大棚種植很重要,劉河灘有相關的大棚種植經驗,值得推廣。
劉元彪覺得把這個侄子弄到自己手下實在是太對了!不僅送政績,還事事都想的早想的周全。
于是孫秀月和果樹組劉組長就接到公社通知,準備好資料,去各公社宣傳大棚種植。
孫秀月沒時間傷痛了,她整理蔬菜大棚的管理,劉組長整理黃瓜茄子西紅柿辣椒等的具體種植要點。
于是整理著整理著孫秀月覺得這樣種植以后不不利于種植優化。她建議,可以以公社為一個大單位,各大隊為小單位,根據這一年二年或三年的大棚種植情況:比如各品種農作物的面積、產量、凈收入等進行布局調整,挑選出最佳種植點。
比如某地,以后最大規模種金針菜,比如某地,以后最大規模西紅柿,比如某地,以后最大規模種辣椒,諸如此類等等,這樣,公社也好安排農技員駐扎幫助農民優化種子、新品種培育。
這個想法無疑是超前的,也是可行的。
劉元彪很高興,讓劉木林帶著孫秀月到公社,他聽著孫秀月的描述,一邊發問一邊思考,記錄了一疊紙。孫秀月越講越多越講越多,劉木林咳了幾次她都沒注意到。
咳咳咳,說嗨了。畢竟是知道之后二十年大事的人,......
劉元彪兩眼放光,比看劉木林還要有神,直接說要把孫秀月調到公社來做這樣事。這些記錄,別說三年計劃了,三個三年計劃都不止,得有人專門盯著。
孫秀月一下子就回過神了。她拒絕了。
如果對方只是公社領導,她大概還沒膽子,但是,對方是去過她家多次的六爺,這膽子就壯了起來。
輪到劉元彪不能理解了,能到公社做干部,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這個侄媳婦竟然拒絕?他很好奇她是怎么想的。
孫秀月如實說了自己的想法:她就有做衣服這么個一技之長,所以想以此帶動更多的女性,先做服裝加工,等有一定積累了就做自己的品牌,一個品牌是做自己的服裝、鞋帽、床上用品等,以后不想窩里斗,想走出口創匯。一個品牌就是代加工,從給縣服裝廠代加工,到給市里、省里、全國乃至國外品牌的代加工。
劉元彪聽完,贊嘆到:“木林,你給劉家娶了好媳婦!你這一輩的,不會有再超過你媳婦的了!以后再見到你爸你媽,我要好好的叨叨。”
然后他轉向孫秀月:“侄媳婦,你說的很好,你做的也很好!你的理想有國,國有你這樣的好青年當舉杯!你的理想有人,巾幗不讓須眉,半邊天的風景獨好!你的理想,六爺希望可以助你早日實現!”
孫秀月......有點懵,但是,很熱血。幾十年,不曾有人這么贊過她肯定過她!
她感覺自己的心在砰砰砰的跳個不停,她睜大眼睛看著劉元彪。
劉元彪也很激動,他轉了個圈,然后鏗鏘有力的說:“侄媳婦,你回去把你說的細化成紙質的規劃。我想有你這樣的有志青年,我們公社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服裝廠!”
孫秀月激情燃燒著回到家,連夜寫著發展規劃。
既然公社出面,那么布料就不受限制了......布料不受限制那么就不必只做代加工.......做服裝的話打版最重要,打版需要專業人才......一個公社小廠人才不好找......不需要專業人才的布......被套可以做起來了......
寫了大半宿。
第二天,劉木林看她滿臉熱血散了些,指著那疊紙問:“這做起來就是公社的了,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
孫秀月一愣,“有六爺在呢。”
劉木林搖搖頭,“六爺年輕時是個不羈又孝順的,所以留在大新。但是他是個有抱負的,不會一直在大新。他今年四十,三五年政績夠了也許會去縣里,也許會去市里,那時,服裝廠應該走上正軌了。到時候,就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了。”
“那不做了?可是昨天已經答應六爺了。”
“做,為什么不做?只不過你的角色要先立好。”
“我想一下。我以技術入股,不拿工資?還是股份歸股份......”孫秀月思考著,劉木林看著孫秀月:認真思考的媳婦真是可愛!
“這樣,我和公社簽協議,銷量達到1萬,我拿2%提成,銷量10萬或10萬以上,我拿1%提成......類似這種?”
“媳婦,別被股份套住了,這不是咱們自己搞,這是替公家搞。公家現在可不興股份不股份的。角色,你想想你是什么角色?做廠長,要做到什么?做設計員,要做到什么?”
“可是這兩樣不是都很容易被更換嗎?”孫秀月疑惑道。
“媳婦啊!你還想著不被更換?”劉木林笑起來。
孫秀月恍然大悟。是自己走入誤區了。劉木林是提醒自己做好廠子做起來然后被更換的準備。
三五年后環境更放開了,村辦廠社辦廠校辦廠什么的都可以搞起來了。真要換人自己主動離開好了,反正本意也不是要去做那個廠長。
如果大新多一些服裝廠代加工廠或者被服廠,多到形成產業,多到全國聞名,那就更是如她所愿了。
孫秀月忙新活了,大棚種植的宣講就成了劉組長一人。
一圈下來劉組長視野許多。以前他覺得自己的大棚都銷到市里去了呢!到其他公社去看了后,尤其是隔壁公社的金針菜都賣到京城和滬市了,他發現自己還有很大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