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劉江林跑來告訴孫秀月:“俺嫂,俺醒的時候那個人已經走了。”
孫秀月仔細問了劉江林昨晚的情形,基本都是劉江林在講劉河灘這幾年的發展,講他種植果樹的心得。當然,免不了講孫秀月,講了孫秀月,又免不了講劉木林。
孫秀月聽著應該沒有什么禁忌。讓她好氣又好笑的是:劉江林和青年說了一晚上的話,竟然沒有問青年的姓名。
算了,有緣江湖再會。
這次危機雖然解除,但是暴露出來的問題還需要打補丁。
于是西大灘樹林那里就多了很多提示牌。最大的一塊上面寫著游玩須知,總的來說就是游玩可以,安全第一,要想露營,得先登記。去哪兒登記呢?村委辦。隨附電話號碼******。
隨之村委又開始了安全普法教育,特別邀請了縣消防、公安來村里上課,孫秀月只想到了留照,以貼長廊。但是消防公安人家自己有想法,以縣新聞上了市電視臺,又被市臺選送了省臺。
所以,這次意外引發的后續,很好的宣傳了一次劉河灘。
劉河灘上市報市臺的新聞次數很多,但是上省臺新聞只以前發錢那次。畢竟,相比江南的村鎮,劉河灘也不算什么。
剛好又是夏天,所以,陸續有城里的學生以及家長來劉河灘游玩。民宿迎來了一批客人。
孫秀月又讓劉江林牽頭,推出了采摘活動,還有觀星活動。
額,這個觀星就是字面的觀星,其實就是看星星。
這是孫秀月從那年劉淼帶著劉晶晚上躺涼床上拿著星座卡看星空時受到的啟發,她后來找到劉淼的地理老師,購買了一批星座卡,又請老師寫了各季節的星座解說詞。
雖然她說付費,但地理老師并不缺錢,他爸爸就是外貿公司的總經理,忠字塔邊上那棟市里樓層最高檔次最高的大樓就是他爸兼的總經理。
提到忠字塔,也就只剩下一個名字了,那個高聳的鋼鐵架子在劉磊引發報道的那年就被拆了,現在是街心花園,各種顏色的花花圍成花朵狀。
不差錢的鄭老師很樂意幫助農民致富,不僅整理了星座解說詞,還打印了十份送給孫秀月。
孫秀月跟著地理老師學了星座知識后,回劉河灘又找了一群青少年進行了傳承。學的最好的是劉江林、劉月靈、陳庭朋,比較好的是劉蓓梅、陳庭右、史家聲。
劉江林農校畢業后直接就留在了劉河灘上班,畢竟,這是他畢業前兩年就開始“實習”的地方,他有小商品批發店股份,又有錄像廳的收入,所以,并不看重同學們看重的“鐵飯碗”。
他關心的是經他嫁接、管理的果樹,明年的果子會是什么樣的?病蟲害是不是真的減少了?已到婚嫁年齡的他現在每天鉆研在書海和果林里。
孫秀月看著劉江林成為了技術人才,很高興,怎么都不會再走以前老路了。對于二娘叨叨的結婚事宜她覺得順其自然吧,畢竟,劉江林是自己不開竅,喜歡他的姑娘可不止一個。
劉月靈是劉四娘的老閨女,哥哥姐姐都在城里上班,只有她這一個最小的跟在父母身邊做開心果。劉月靈比劉淼還小一歲。性格活潑,是個吃貨,聰明但是沒什么上進心,夏天過后她要上高中了。
陳庭朋就是那個家里生了十一個娃家的小娃。他媽生了九女二男,如今,最小的他下學期上初三,最大的姐已經做奶奶了。他家曾是劉河灘最窮的人家,幾個姐姐都不能一起出門,因為沒有那么多衣服。
日子從分田到戶開始變好了,他的八個姐姐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起早摸黑的伺候農田,那年,他家終于可以吃個大概飽了。
后來村里建大棚招人時,一家只要一個,只有他家,進了兩個人,再后來成立合作社,大棚更多了,他媽和姐姐們都進了大棚種菜種瓜,地都交給了他爸和他哥,家里人把他送去了學校。
合作社越來越好,他們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他認真學習,每次考第一,村里的獎勵他媽都給他收著,說是以后給他上大學。
大學啊?他能考上嗎?考上了又會被分配到哪里去呢?他覺得像四丫她哥那樣做個農技員就挺好的。他爸媽都老了,他哥也結婚有孩子了,他以后要照顧爸媽不能走遠的。
劉蓓梅,就是四丫劉北梅,她上初中時自己改成劉蓓梅。
陳庭右是陳隊長的大孫子,十九了,高中一畢業就歡快的投入了劉河灘的建設中,他的目標是接陳隊長的班。
史家聲是史克浪的兒子,二十歲,初中畢業的時候家里窮,供不起他上高中,因為他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在上學,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至于兩個姐姐,那是只讀了兩年書。
在史克浪牽頭鬧事終于賴到劉河灘后,史庭生得以繼續去上高中,所以,雖然他二十了,高中也才畢業,不過他考上了市里的財會中專,九月就要報到。史克浪為此又哭又笑的,喝了酒后抱著他爺的牌位直說對得起他爺。
當初史克浪鬧事時,史家聲是覺得非常丟人的,他覺得人窮不能志短,他爸怎么能這樣的?還帶頭鬧事!那段時間他一直躲在家里不出門。
他們家原本在村里的口碑就不好,因為他爸喜歡在村里晃蕩,還講究一個“賊不走空”,從不會空手回家。所以村里除了一起鬧事的幾家,別的人家都和他們家不怎么來往。
一起鬧事的,有他大伯家,有他二伯家,有他四叔家,還有他三姑四姑家,額,他三姑四姑是幫他爸還有四叔換親的。
在當地,換親的口碑是不好的,是讓人看不起的。
史家聲自小對他爸積累了不少怨恨,他多么希望自己不是他爸的兒子。
加入劉河灘后,一切都和原本不同。劉河灘“獎勵勤勞有能者,看重認真工作者,鄙視勞而不獲者”。強調“不翻后賬,重視當下,放眼將來”。
這些詞都貼在村規上方的墻上,史克浪當年就是被這些給征服了。
今年他加入了新成立的市場組。
史家聲上高中后,漸漸明白了他爸身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