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瑟報名的英文演講比賽要求還是很高的。線上初賽做得她有點忐忑,最后出分的時候,她更是覺得無顏再對江東姐妹。她決定先把比賽的事放一邊,先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這天除了學習任務外,她的安排是了解一位女性化學家并發帖宣傳。昨天了解了喬治桑,她也著手自己的寫作,還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她想成為喬治桑那樣灑脫的人,想成為喬治桑那樣耀眼的存在。也許若干年后她和她身邊人都會入黃土,但喬治桑不會被遺忘,盡管喬治桑已經去世了一百多年。今天了解的女化學家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
沐瑟在最新的帖子里寫道:“是時候把她的本名還給她了。與其稱之為居里夫人,我更想以她的本名稱呼她。”底下收到了很多友好的評論,沐瑟想自己是喜歡這樣子的。即便自己什么改變都做不了,她最起碼要讓做過貢獻的女人被看見。這又何嘗不是改變地球的嘗試。她想起昨晚刷到的一位女性科學家,她毫不猶豫點了關注。那位女士很友善,鼓勵女孩子學習物理和化學。雖然沐瑟是文科戰神,但她明白鼓勵女孩子學習理科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鼓勵更多女孩進入技術高層,意味著改變格局,創造一個新型的社會。雖然沐瑟理科偏弱,但她目前理科進步得確實快。她計劃選擇文科,除了文科擅長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想要參與社會的設計——也就是游戲規則的制定。
沐瑟希望看到有一天,暴力不再成為手段。沒有歧視也沒有失聲,自己的好姐妹們快快樂樂地生活在這世上。女孩子們可以自由去選擇,不必自卑更不必焦慮。不論什么樣的女孩子都可以行走在陽光下,她們都可以被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稱呼。當居里夫人不再是居里夫人,而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當瑪麗-安娜·皮埃爾萊特在化學書上出現,而不是作為拉瓦錫先生消失的另一半,也許沐瑟會喜歡這個世界的。但是現在,沐瑟還做不到去愛這個世界,去愛這個陽光并不普照晝半球的世界。
她想過如果她能走到那個英語演講比賽的線下賽,她會呼吁大家做些什么。來吧,把這個世界變成一個你會愿意去愛的世界,一個你會愿意去感受的世界。她會這么說的,因為這是她想說的,也是她一定要說出口的。但在此之前,她要好好鍛煉英語口語。她打開了“X”的聊天框:1.
X:你寫的不錯啊,一定要多寫!沐瑟:謝謝姐姐!姐姐,你能陪我聯系英語口語嗎?X:Fine.
X姐其實是英國人,被另一個中國朋友忽悠下的這個社交媒體。但X姐似乎很喜歡這個社交媒體,目前24小時全天在線。看到沐瑟的消息總是能夠秒回,是因為她覺得這個小妹妹很陽光,也很有梗。看到沐瑟說想練習英語口語是有點意外的,但轉念一想,自己不是英國人嗎…雖然平時對線用的是中文,但是她的母語還是英文呀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