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梨園驚弦(1912)
銅鏡邊緣的鎏金牡丹剝落第三片花瓣時,沈清歡數清了門外軍靴踏擊青磚的次數。二十七聲,比昨日多六響。她蘸著花露調開松煙墨,鏡中倒影卻總被那抹軍灰色攪散。
“少帥當心門檻。“班主的聲音掐著諂媚的尖調。珠簾嘩啦作響,沈清歡腕間翡翠鐲子磕在妝奩上,濺起幾星螺子黛。那黛粉落在來人锃亮馬靴尖,竟像雪地里綻了朵墨梅。
陳硯之俯身拾起滾落腳邊的玉簪。他虎口槍繭擦過她指尖時,戲服廣袖里的《西廂記》抄本簌簌作響。“沈老板畫遠山眉,該用無錫毫筆。“他聲音帶著硝煙淬煉過的沉,指尖卻輕輕拂去她鬢角散落的金粉,“前朝宮里流出來的畫眉墨,配不上這雙眼睛。“
沈清歡在鏡中與他目光相撞。這人軍裝筆挺如刀裁,眼底卻汪著秦淮河的月色。她想起昨夜后臺窗欞外,這雙眼睛如何追著自己甩出的三尺水袖,在寒星冷月下站成雕像。
“陳少帥懂戲?“她轉身時鳳仙花染的指甲掐進掌心。戲袍上金線繡的蝶撲在他胸前勛章,翅翼刮過“忠勇勛章“四個陰刻字。
“家父說沈老板的《游園驚夢》能安軍心。“他解下配槍擱在妝臺,檀木槍托刻著未干的小楷——“三生石上舊精魂“。沈清歡呼吸一滯,這分明是她上月在戲樓楹聯上題的殘句。
更漏聲撕開沉默。陳硯之突然握住她懸在空中的描眉筆,就著殘墨在鏡面寫:“亂世梨園血染衣,不如隨我掌中劍。“沈清歡看著墨跡蜿蜒如淚,抬手抹去半邊字跡:“軍爺看差了,這是《牡丹亭》的妝鏡,照不出將軍夢。“
第二章寒刃溫玉(1916)
臘月雪粒子敲打戲樓瓦當時,陳硯之正在軍營沙盤插旗。北平城縮成掌心一點朱砂,他卻盯著沙盤邊緣的梨園模型——那是他親手用炮彈殼熔鑄的銅雀臺。
“報告!大帥砸了戲園子!“親兵沖進來時帶進一蓬雪。陳硯之抓起配槍的手突然頓住,槍管滾燙的溫度讓他想起三日前,沈清歡在他臂彎里顫抖的模樣。
那夜他為救被綁票的戲班單刀赴會,右臂刀傷深可見骨。沈清歡拆了金線繡的戲服給他包扎,血珠順著《游園驚夢》的唱詞往下淌。“值得么?“她問。他嗅著她發間茉莉頭油香,突然懂了父親書房里那幅“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深意。
此刻陳大帥的咆哮震落梁上積塵:“堂堂少帥要娶戲子?“碎瓷濺到陳硯之軍靴上,他望著廳堂懸掛的“精忠報國“匾額,想起沈清歡唱《岳母刺字》時眼角將墜未墜的淚。
“她不是戲子。“陳硯之解開軍裝露出后背,二十道戒尺印猙獰如蜈蚣,“十四歲您送我去日本軍校,說陳家男兒脊梁不能彎。“他重重叩首,“今日這脊梁要彎,只為替她擋風雨。“
雪夜馬蹄聲驚碎梆子。沈清歡抱著裂了縫的銅鏡獨坐戲臺,忽見陳硯之渾身是雪進來,左臉還滲著紅印,懷里卻帶著包桂花糕。“趁熱。“他笑時呵出白霧,袖口白雪又隨之飄落。
她咬破酥皮嘗到鐵銹味,突然發狠扯開他軍裝。二十道戒尺傷疊著新添的鞭痕,在燭火下泛著青紫。“傻子。“她將臉埋進他染血的胸膛,聽見兩顆心隔著戲服金線瘋狂共振。
第三章烽火驚鴻(1937)
秋海棠紅透北平城時,沈清歡在妝匣底層藏了把勃朗寧。陳硯之三年前赴淞滬戰場前夜,將槍塞進她水袖:“若城破,用這個。“當時月光漫過他新添的額角傷疤,像給誓言鍍了層霜。
今夜戲園來了穿馬靴的異鄉客。沈清歡描眉的手很穩,螺子黛是陳硯之從南京總統府求來的。鏡中忽然多出個戴白手套的人影,生硬的中國話夾著酒氣:“沈小姐的戲,大日本皇軍很欣賞。“
她轉身時廣袖掃落茶盞,飛濺的瓷片割破對方臉頰。怒吼聲與槍栓響動中,戲臺帷幕突然燃起大火。沈清歡在濃煙中看見熟悉的身影——陳硯之軍裝殘破如血旗,左手軍刀右手持槍,像從地獄爬出來的修羅。
“走!“他攔腰抱起她躍下戲臺。子彈擦過鬢角時,沈清歡聽見他胸腔震動:“還記得你說我像長坂坡趙子龍?“她攥緊他染血的領章,在沖天火光里笑出淚來:“少帥如今...咳咳...可比趙云狼狽多了。“
南京城墻坍陷那日,沈清歡在重慶防空洞教流童唱《木蘭辭》。潮濕的巖壁上晃著煤油燈影,小女兒們用染癘瘡的手扯她戲服下擺:“先生,城門開了能回家嗎?“
她望向洞外血色的天,忽然有個傷兵踉蹌著遞來染血信箋。陳硯之的字跡被雨水泡得模糊:“卿若見長江水倒流,便是我魂歸金陵。“信紙背面粘著半片牡丹戲服殘角,金線已褪成暗紅。
第四章殘妝照影
清明雨浸透石碑時,沈清歡在墓前擺了兩盅酒。左邊那盅緩緩滲入黃土,右邊映出她滿頭的雪。戲服內袋里的勃朗寧早生了銹斑,倒像朵枯萎的鐵海棠。
“陳硯之,他們說要渡江了。“她摩挲著碑上冰冷的名字,指尖觸到當年自己刻的“三生石“印記。三十七年光景在細雨中流轉,仿佛又見那軍裝筆挺的青年倚著雕花柱,用染血的手指在沙盤上畫梨園。
最后一場戲唱的是《游園驚夢》。沈清歡甩出水袖的剎那,梁間驚起棲燕。褪色的戲服在風里展開血色山河,八十歲名伶的眼中突然迸出十八歲的光。銅鏡轟然碎裂時,她看見無數個時空的自己——后臺畫眉的少女,火海中回望的婦人,防空洞里教戲的先生——都在鏡片里朝她微笑。
墳塋旁新立的墓碑上,戲服金線繡的蝶停在“沈清歡“三個字上。春風拂過時,兩只蝴蝶的翅尖恰好拼成半句詩:“來世續寫游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