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蘇州府城絲綢業鼎盛時期,朝廷加派織造新稅引發民間動蕩。
臘月的山塘河浮著薄冰,沈素娘呵著白氣推開臨水木窗。對岸專諸巷傳來織機扎扎聲,像極了阿爹臨終前嘶啞的喘息。她攥緊手中褪色的賬本,墨字洇著水痕——“萬歷二十三年冬,欠嚴府絲錢三十兩。“
繡繃上的百子千孫圖還剩半幅牡丹未點,金線卻在晨光里泛著冷。素娘咬斷絲線,忽聽得樓下木梯吱呀作響。三個皂隸踢開半掩的店門,鐵尺敲得柜臺咚咚震:“沈家繡莊接嚴老夫人壽屏,今日申時交樣!“
素娘指尖發顫。嚴府壽屏向來是城東錦云閣的生意,怎會輪到專諸巷末流的沈家繡莊?領頭的皂隸將文書拍在案上,羊皮紙邊沿卷著焦痕:“錦云閣昨夜走水,嚴大人親點你們接替。“
暮色漫過七里山塘時,素娘抱著畫稿立在嚴府朱門外。門房引她穿過九曲回廊,太湖石在暮靄中化作猙獰獸影。正廳里燃著龍涎香,嚴老夫人扶著翡翠抹額斜倚榻上,目光掃過畫稿忽地凝住:“這麻姑獻壽圖......“
素娘垂首盯著青磚縫里的冰晶。畫稿上麻姑衣袂翻飛,裙擺竟用蘇繡十八色暈染法勾勒出云霞紋——這是沈家秘傳的針法,十年前隨父親沉入運河的絕技。
“放肆!“茶盞摜碎在腳邊,滾燙的茶水濺濕素娘的素綾裙,“錦云閣的畫師今早投了虎丘劍池,你倒敢拿他的遺作充數!“
---
閶門碼頭的晨霧裹著桐油味,陸明遠卸下最后一捆湖絲,掌心被草繩勒出深紅印子。碼頭石階上結著薄霜,他摸出懷中的冷燒餅咬了一口,忽聽得身后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明遠哥!“鄰家小妹阿蘅喘著氣扯他衣袖,“專諸巷出事了!王叔他們攔著稅吏不讓搬織機,官差說要拿人抵稅......“
陸明遠扔了燒餅就往西跑。轉過萬年橋,遠遠望見專諸巷口堵著黑壓壓的人群。二十幾個織工手挽手堵在巷口,稅吏的哨棒雨點般落下。最前頭的王老四額角淌血,仍死死抱著那臺祖傳的提花機。
“住手!“陸明遠擠進人堆,“萬歷十五年頒的《絲捐則例》寫得明白,十張織機方納捐稅。我們巷攏共九張機,何來欠稅之說?“
稅吏頭目冷笑,靴底碾著地上的竹制花本:“陸公子倒是熟讀律例。可惜新加的織造稅不同舊例,凡有機戶皆按人頭抽銀——你們九戶三十七口,統共該繳七十四兩!“
人群炸開鍋。抱著嬰孩的周娘子跌坐在地:“老天爺!織一匹重錦才得三錢銀子,這稅錢是要吸人骨髓啊!“陸明遠攥緊的拳頭咯咯作響,忽見巷尾閃過黛色裙角——昨日在嚴府見過的繡娘正貼著墻根疾走,懷中緊摟著青布包袱。
官差的鐵鏈嘩啦套上他脖頸時,陸明遠最后瞥見那抹黛色消失在晨霧里。原來沈家繡莊的東家,竟是個眉眼比緙絲還精致的姑娘。
---
素娘將織金襕裙鋪在八仙桌上,燭火映得遍地金鱗。這是嚴老夫人壽宴當日要穿的禮服,前襟卻被火星燎出銅錢大的洞。更鼓敲過三響,她拈著孔雀羽線的手忽地頓住——窗外竹影間分明晃過個人影。
“誰?“她握緊銀剪。
“姑娘莫怕。“低沉的男聲混著鐵鏈輕響,“在下專諸巷陸明遠,白日里見姑娘懷抱繡品神色慌張......可是接了修補織物的急活?“
素娘將窗欞推開半寸。月光落在青年臉上,映出眉骨處新鮮的血痂。他腕間鐵鏈已除,青布直裰沾著稻草,卻掩不住通身的書卷氣。
“陸公子既精于織造,可識得這種金線?“她將半截斷線拋出窗外。
陸明遠對著月光細看,忽然變了臉色:“這是永樂年間的庫金!嚴府竟敢私用禁物......“話音未落,遠處傳來犬吠。他閃身翻進窗內,帶進凜冽的寒氣:“姑娘若信得過,我能仿制此線。“
素娘望著他拆開織金襕裙的暗縫,露出內襯的雙宮綢。青年骨節分明的手指撫過經緯,突然從懷中掏出個油紙包。淡金色的蠶絲在燭火下舒展,竟與庫金別無二致。
“這是用柘葉喂養的金蠶絲。“他指尖翻飛,斷線處漸漸綻出合歡花紋,“家父曾任織造局匠官,成化年間因私改貢品花樣獲罪......“
四更梆子響時,最后一針落下。陸明遠抬頭撞上素娘的目光,她慌忙轉身去取茶盞,卻碰翻了繡繃。繃架上未完成的百子圖鋪展開來,有個執蓮童子竟與他幼時模樣一般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