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會晃了兩晃,叫道:“哎呀!好小子,你再來。”
趙保當腰又是一腿,姚會仍又晃了兩晃,說:“小子再來。”
趙保又是一腿。
姚會單臂用力,“叭”就是一掌,趙保“哎喲”一聲,摔倒在地。
那一個叫賈山的奔過來與姚會交手。三彎兩轉使了一個招法,用他頭顱沖著姚會一撞,姚會往后一仰,單臂用力,就給了賈山一拳。
那講情況的看客又對賈寶玉等小聲說:“這個賈山,人稱金角鹿,皆因他會使一個頭。他腦袋往上一撞,要讓他撞上,總得躺下。”
賈寶玉二人看到,遇到姚會,賈山這個苦頭吃上了!姚會雖不是鐵布衫、金鐘罩,但天然皮糙肉厚,自來的神力,賈山根本撞不動!姚會隨即就給了他一拳,“崩”的一聲,賈山栽了一個筋斗,躺在地上。姚會趕上去要踢,賈山使了個鯉魚打挺,縱起身來。旁邊早有陸凱說:“出家伙砍他。”
那邊趙保爬起,就把刀亮出來。龍信也把飛刀亮出來,把趙保胳膊扎了一刀。這邊賈山也拉刀對著姚會就砍,姚會拉出那把滾圓大鐵錘,等著賈山的刀到,將錘往上一迎,“當啷”一聲,賈山就把虎口震裂,撒手丟刀就跑。那邊趙保倒不顧龍信,過來對著姚會后脊背,用刀就扎。姚會一回身,用錘橫的一撩,趙保那口刀也就拿不住了,“當啷”一聲,墜落于地。幸好有陸凱過來擋住姚會。陸凱來的時候,本沒帶著兵器,一彎腰將賈山那口刀撿起,奔了姚會,舉刀就剁。姚會拿錘一擋,陸凱的刀早就抽將回去,絕不叫他錘碰上。斗了兩三個回合,只聽那邊“噗咚”一聲,龍信叫賈山一頭撞了一個筋斗。姚會一發(fā)怔,這么個工夫,不料身背后趙保沖著他的腿腕子給了一腳,姚會腿一軟,“噗咚”往下一跪,正在陸凱面前。陸凱舉刀要剁,這時賈寶玉沖上來用劍擋住陸凱的刀,叫道:“難道你還敢殺人嗎?”
陸凱看了賈寶玉一眼,也未問姓名,舉刀就砍,兩個人就交了手。
柳湘蓮也沖了上去,與趙保和賈山交了手。
這時對方陣里一聲喊:“陸姑娘來了!”沖出一個姑娘。她有二十多歲,烏云般頭發(fā)用一塊鵝黃絹帕扎住,玫瑰紫小襖,油綠汗巾扎腰,桃紅的中衣,大紅的弓鞋;臉敷脂粉,耳掛金鉤,蛾眉杏眼,鼻如懸膽,口似櫻桃,生得雖然美貌,卻帶妖冶之氣。手中持把寶刀殺向賈寶玉。
柳湘蓮立刻舉腰刀與這姑娘交上了手。
柳湘蓮這口刀上下翻飛,閃砍劈刺,遮蔽攔掛,上三下四,左五右六,神出鬼沒,削耳撩腮,這一路萬勝花刀,砍的陸姑娘沒有還手的功夫,只可招架而已。陸姑娘知道勢頭不好,暗一忖度,今天可能要輸于對手。自己心中一害怕,心一慌,手眼身法步更不跟趟。柳湘蓮看了一個破綻,一抬腿,正踢在姑娘右腕之上,姑娘“哎喲”一聲,一撒手,鋼刀“當啷啷”墜于地上。
柳湘蓮這口刀往上一遞,就在陸姑娘后脊背那里,要是稍一用力,這口刀就扎進去了。但柳湘蓮沒有扎陸姑娘,大聲說:“你們要想陸姑娘活命,就都住手!”
陸凱一見妹妹性命堪憂,立刻住了手。他的手下也都跟著住了手。
賈寶玉這時指著姚會、龍信二人說:“這二人只是為了掙些盤纏在這擺攤賣藝,有何不可?”他又一指陸凱等人,厲聲道:“你們就仗著是地頭蛇,人馬多,欺負他二人,還要痛下殺手,這算什么?太說不過去了!現在我要你們放了這二人,否則……“說到這他看向柳湘蓮。
柳湘蓮接道:”否則我就對陸姑娘不客氣!”
陸姑娘這時對陸凱說:“哥哥,快放了那二人吧。”
陸凱無可奈何地說:“放了他們吧。”
賈寶玉這時對姚會、龍信二人說:“我們幫你們一些盤纏,你們上路吧。”說著拿出十兩銀子遞給二人。
龍、姚二人千恩萬謝后走了。
陸凱也領著手下悻悻地走了。
賈寶玉一行人離開時,四周觀眾響起一片掌聲。
##########
賈寶玉一行繼續(xù)縱馬前行,夜間來到一個三岔路口,不知從哪條路走。天還沒亮,又無人問訊。賈寶玉說道:“我們就由這大道走吧。”不知恰巧錯了,一路皆是山路,行人稀少。到來日下午,不知不覺走了二百里路程。見一個市鎮(zhèn),有一家酒店,幾人覺得腹中饑餓,遂下馬走入店中,坐到一張桌子旁呼叫店伙計;“店家,快取些酒菜來!”
店小二連忙上前問道:“幾位用什么菜,打多少酒?”
賈寶玉道:“你揀好的取來就是。酒要打二斤。”
小二應聲下去,不多時端上一盤牛肉,一盤雞肉,一盤燒鴨,一盤青菜,一壺酒,還有饃饃。
四人吃了一會兒,問:“店家,這里到代州怎么走?”
小二道:“要到代州去,卻要縮轉去一百多里,在三岔路口往東南大路走。若貪近些,卻從此向南轉東。只是山路難走,且近來山內出了一個夜叉,不知傷了多少過客。所以往來客商,單身不敢行走,須要成群結隊,方可走得。”
賈寶玉道:“原來如此。不知這里是什么地方?”
小二道:“此地叫做百家道。”
寶玉心想:“我們既到此地,豈可走回頭路?不如就走這山路還近些。這夜叉不知何物,想是獸類罷了,怕它什么!”
大家吃飽了,寶玉摸出一塊銀子,交與小二,算了飯錢。
小二道:“這銀子還多一些哩。”
寶玉道:“多便賞你罷。”
小二十分感謝,牽過馬來伺候。
四人上馬,快馬加鞭一路前行。但只貪趕路,哪知把宿頭錯過。來到荒山野路,天將黑了。立在山巔遙望,前面并無村落。
又行了一程,只見路旁一所寺院,四周皆是松樹。走到寺前一看,門上有一朱紅匾額,舊得紅漆剝落些了,上有三個金字,依稀辨得出來,是“土地廟”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