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解剖室福爾馬林霧氣氤氳,蘇夏的柳葉刀尖懸在捐贈者編號0715的胸腔上方。手機突然震動,監護APP彈出紅色警報——江辰的機械心臟電池耗盡前兆,剩余電量7.15%。
“同學,禁止攜帶電子設備。”
教授敲擊著不銹鋼解剖臺,蘇夏在眾人注視下將手機塞進標本罐。防腐液漫過屏幕的剎那,她看清江辰發來的CT影像:普魯士藍沉積已侵蝕80%心肌組織。
實驗室排風扇轟鳴聲中,她劃開人體心臟冠狀動脈,發現實習手冊夾著泛黃的《D-0157代謝報告》。在“建議治療方案”欄,有人用手術刀刻出星圖坐標——正是七歲時的潮間帶。
夕陽將階梯教室染成琥珀色,江辰藏在后門陰影里偷聽《臨床藥理學》。教授書寫板書的粉筆灰落在他口罩上,與呼吸機的過濾網發生微妙化學反應。
“普魯士藍螯合劑雖能解毒,但會加速心肌纖維化...”
蘇夏突然站起提問:“如果配合新型體外循環技術呢?”她的影子投在黑板心電圖波形上,恰好與江辰此刻的心律吻合。
教授擦拭著金絲眼鏡:“那需要患者承受每小時三次的血液置換,就像...”
“就像潮汐沖刷礁石。”蘇夏打斷道,粉筆在黑板畫出環形人工心臟設計圖。江辰的呼吸面罩突然結滿冰霜,他扶著墻撤退時,在門框留下七個帶血的指印——對應童年注射的七個針孔。
住院部消防通道堆滿醫療廢料,江辰用留置針管在紗布上寫信。蘇夏找到他時,血書正被生理鹽水稀釋成淡粉色:“醫學能解剖痛苦,卻測量不了你眼里的星光。”
他們溜進夜間停用的高壓氧艙,江辰的機械心臟在密閉空間產生低頻共振。蘇夏將聽診器按在他心口,聽見自己名字隨著電流聲循環播放:“蘇夏...蘇夏...蘇夏...”
晨光穿透觀察窗時,護士長發現艙內壁刻滿數學公式。最新代謝數據證明:每當蘇夏的掌心溫度傳導至他左胸金屬外殼,普魯士藍濃度會下降0.715%。查房記錄空白處多出一行手寫體:“建議治療方案:持續接觸傳染源(蘇夏濃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