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為安全起見,殷無右已經提前帶著玲瓏和義父回了云中。現在整個南境的空氣處處透著壓抑和肅殺,無憂只想盡快離開這里去找大姐,繼續待在這里只會讓她感到挫敗。可偏偏在此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打亂了眾人的陣腳。
北固山上不停有巨石落下來,處處都聽得到百姓的哀嚎聲。無憂莫愁汝安她們使出了渾身的力氣,盡可能的保護無辜的百姓。
面對這一巨變,杜若卻彷佛被什么利器擊中了一般變得呆呆傻傻,他不停的念著一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發抖的聲音里透著無限悲憫。他恍惚的穿梭在慌忙逃竄的人群中,只似靈魂出竅,只似跟這人間地獄毫無關系,
莫愁在人群中扶起一個受了腿傷的女子,卻完全沒注意到身后有一塊掉落的巨石正向她滾去,眼見莫愁馬上就要被巨石擊中,千鈞一發之際,一直“神游”的杜若出手將巨石攔了下來
莫愁訝異的看了一眼杜若,她不知道原來杜若是有功夫在身的,能將如此一塊巨石制服,杜若的功夫還非同小可。當時的情況危機,莫愁顧不上多想,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救人。莫愁如果多看一眼杜若,會發現剛剛救了她一命的杜若臉上既有釋然更有痛苦
終于,大地停止了晃動。剛才這一瞬間的震顫已經讓整個南境變得滿目瘡痍。
莫愁焦急的在人群中找尋杜若,終于在一處角落發現了他。他的腳被壓在一塊石頭下,他就那么乖乖的站在那里,看著自己的腳,似乎在研究別人的身體。
“你沒事吧?”莫愁跑過去小心翼翼的把他的腳抽出來,還好,只是皮外傷,沒有傷到筋骨
“沒事”杜若安靜的看著莫愁給自己包扎,面無表情的臉上最終給了莫愁一個大大的笑容。可是,不知為何,莫愁總覺得那個笑容有點苦澀
接下來的幾天,大家忙的不可開交,所有的道路房屋都需要重新修繕,兩派之間已經顧不上爭斗了,所有人都沉浸在親人的離去和流離失所的苦楚中。
大神經的莫愁終于還是覺得杜若不太對勁兒,等她去到杜若房間時,只發現了一封信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杜若不見了
“他喜歡逍遙自在,喜歡安靜的做個看客,也許最近這一連串的事情讓他覺得背離了自己的初衷。放心吧,他可能只是去找個安靜的地方想想清楚,等他想明白了自然就會回來了”無憂安慰道
莫愁不語,無憂望著她單薄的背影有些心疼,可此刻她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這幾天的她一直沉浸在和談失敗的挫敗感中,地震又讓她疲于應付,自己只覺得心力交瘁。無憂只能期冀時間能把莫愁從哀傷中拉出來
且說說離開的杜若。
是的,杜若不僅會武功,功夫還是頂級,只是他從小受祖父教導,不喜插手武林事務,在祖父看來,是非對錯沒有絕對的標準,甚至連生死都不必太介懷,杜若本以為自己已經足夠豁達隨性,可那日眼見莫愁的性命危在旦夕,他還是做不到坦然面對。這件事情已經像是一根刺扎在他心上,他覺得自己這十幾年來的信仰似乎在他救莫愁的那一刻崩塌了。以前,他每每有想不通的地方祖父都能給他答案,帶他走出迷惑。可如今祖父已經不在了,他去哪里找答案哪?
終南山是杜若最終想到的地方。他聽說過很多道家的前輩都在終南山修行過,也許他能在那里解開心中的疑團。于是,如抓救命稻草一般,杜若來到了終南山
終南山常年郁郁蔥蔥,隨處可見的千年古樹似乎時時提醒著訪客這座山的源遠流長的厚重歷史。
被心中紛擾攪的不能片刻安靜的杜若迫不及待的在山中尋找。他循著潺潺流水,找到一處簡易的茅屋。住在里面的隱士名叫孫登,聽說已經隱居在此許多年。孫登的樣子極為普通,穿著很是樸素。說來也怪,眼前的孫登看外表跟身邊的尋常人毫無二致,可說話間的風度卻極飄逸灑脫。明明他的身體就在你眼前,就在這小小的終南山,可杜若卻有一種錯覺,他覺得這位孫真人的思想卻大的能裝下整個世界。
杜若覺得孫真人就是他要找的人
“武林的爭端紛擾,人的生老病死皆是天道,皆是自然。祖父這許多年來一直訓導我要順應自然,超然世外,可我終是看不透”
“看不透就對了,你才多大!老子莊子孔子這些圣人,哪一個不是在這紛紛擾擾的大千世界經歷過一遭,感受過一遭之后才悟出了他們的道。如果你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已然參透了生死,那才是反自然反人性”
“可我總覺得辜負了祖父這么多年的教誨,我。。”杜若還沒說完,就被突然到訪的另外一個人打斷了
“孫兄,我昨天剛試了個新方子,感覺應該不錯,等過幾天丹藥出爐,請你一起品鑒”遠處走來一個寬袍大袖的道者,看上去飄逸不羈,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感覺
“這位道友叫王烈,在終南山的日子比我還長,他從不過問江湖事,倒是極超然自在”
“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無為為貴”王真人說完這些玄而又玄的話后飄然離去
“王真人真是世外高人”杜若真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如王真人般“得道”
“你真這么認為?”孫真人問道
“當然”
“他心無旁騖,在這終南山上只醉心一件事情,那就是五石散”
“五石散?”
“對,相傳是一種能讓人長生不老的藥丸。很多人都以為長生不老只是個傳說,但他們道教弟子卻很執著,一直醉心于煉丹,托好老莊的人,大都賤物貴身。你很崇敬莊子吧?”孫真人話鋒一轉,問了杜若一句
“是,祖父非常崇尚老莊學派,弟子從小熟讀道德經和南華經,老夫子和莊夫子在我心里就如同圣人一般”杜若實話實說
“那莊子如何看待生死?”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那你覺得莊子會求長生嗎?”
杜若如被雷擊一般定在原地,一時間竟動彈不得,是啊,既然萬物與我為一,又何必去執著于長生哪?
“沒想到通透豁達如王真人也未悟道”杜若落寞的說
“哪怕他事事處處跟莊老夫子想的一樣,做的一樣,也未必就是得道”孫真人緩緩說道
“晚輩不明白”杜若越來越不懂了
“莊子妻死,鼓盆而歌。他認為人死后會以另外的形式繼續存在,永遠不滅,人應該安時處順,順其自然,所以他不悲傷,甚至鼓盆而歌。但無論如何,莊子的妻子卻是實實在在的消失了,鼓盆而歌多少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了。說到底,人也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嗎?人有天然的惻隱之心,幫助別人會感到開心,親人離去會悲傷難過,這些都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情感,如果一定要人不悲不喜無欲無求的面對這大千世界,那,人跟草木又有何區別?順應自然不應該反人性。其實不必去刻意模仿至圣先賢,他們也是普通人,說的也未必全對,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看著杜若茫然的臉,孫真人繼續說道”年輕人,不要著急去走別人走過的路。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先去經歷去感受,然后再決定自己要走的路,別人的路終究只是拿來做參考,不要亦步亦趨,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
老夫子清靜無為,莊夫子逍遙灑脫,孔夫子仁愛尊禮,孟夫子敢為天下先,墨夫子苦修律己,奮不顧身。路徑不同卻同為圣人。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只要心安,置身紛紛擾擾的江湖中一樣可以氣定神閑,游刃有余,亦可以退守田園,不問世事。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論。進退皆可,但求心安。人活一世,只得一個心安而已。所以,不必去模仿誰,不必重復別人的路,跟隨自己的內心,走自己的路。”
孫登說完,自顧自的離開了,留杜若呆呆的愣在原地,孫登的話有太多哲思了,杜若需要時間消化。
杜若在終南山住了下來。他會每天伴著朝陽在山間散步,興之所至,他由著自己探索。一個月下來,他的足跡踏遍了整個終南山。他見過在巢穴里嗷嗷待哺的小鳥,在等待外出覓食的父母。他見過因為同伴身死而在身旁哀鳴不已,久久不肯離去的燕子。
杜若仔細的回憶著過去,他結交了很多朋友,也遇到過很多壞人,曾經感受過朋友在一起的美好,也親眼看到過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在終南山的日復一日里,杜若的心似乎觸動了一下,他似乎得到了些什么
杜若決定離開前去見了孫真人一面
“你想通了?”
“算不上,但我想回去了,我的朋友需要我”
孫真人微笑著點了點頭,“聽從自己的內心,總有一天,你會找到你的路”
杜若鄭重的道了謝,轉身離開
下山時,杜若一身輕松。
相濡以沫還是相忘于江湖都不重要,只要心靈豁達,灑脫,通透,不管你身在逼仄的陸地還是遼闊的海洋,你都是自由的,你都可以如鯤鵬般自在遨游。所以,不必相濡以沫,也不必相忘于江湖,或者,既可以相濡以沫,也可以相忘于江湖,無可無不可,無不可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