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雨夜遺匣
蘇州博物館地下三層的恒溫恒濕庫里,電子鐘顯示22:47。我跪在防塵墊上,醫用橡膠手套已被汗水黏在掌心。面前這只紫檀木匣鎖扣處結著蛛網,塵埃在冷白光下飛舞如星屑。
這是祖父去世七年后,檔案部終于批準啟封的遺物。匣蓋陰刻的“承香弄二十七號“在紫外線燈下泛著磷光——與三天前收到的匿名信落款地址完全一致。
“小蘇,閉館了!“保安老張的腳步聲在走廊回蕩。我咬牙用鑷子挑開銹蝕的銅鎖,霉味裹著松煙香撲面而來。匣內躺著本牛皮封面的筆記,紙頁間夾著半枚雪青釉瓷片。當指尖觸到瓷片斷口的剎那,監控警報器突然尖叫,頂燈開始頻閃。
手機在褲袋瘋狂震動,暴雨紅色預警彈窗蓋住工作群消息。瓷片突然升溫,在防塵墊上劃出焦痕。我抓起筆記本奪門而出時,最后瞥見監控屏幕上的詭異畫面:空無一人的庫房里,木匣正在自動閉合。
-----------------
第二節:迷霧尋蹤
平江路的霓虹浸在雨幕里,導航地圖上的承香弄支巷像道未愈的傷疤。我抱緊恒溫運輸箱,祖父筆記第七頁的鉛筆素描在腦海浮現:同樣的青磚騎樓,同樣的鑄鐵排水獸吞云吐霧。
“您已偏離路線。“電子女聲第13次重復。轉角處白影掠過,驚得我撞上消防栓。那只白鷺單足立于滴水檐,尾羽掃落的水珠在青石板上砸出銅錢大的圖騰。它頸間竟系著半截褪色紅繩——與祖父書房老照片里那只一模一樣。
腕間沉香珠串突然收緊。這是七年前葬禮上從祖父僵直掌心取下的,此刻第三顆珠子的珊瑚缺口滲出金粉。白鷺俯沖而下,銜著的銀杏葉飄落箱蓋。葉脈間的珊瑚碎粒與珠串缺口嚴絲合縫,雨水沖刷下竟顯出血色小篆:“戌時三刻。“
恒溫箱突然劇烈震動,警報聲刺破雨幕。我踉蹌退進巷角,箱內雪青釉殘片正高頻震顫,電子屏顯示內部溫度飆升至50℃。手機彈出陌生號碼的短信:“左轉第三個月洞門,茶涼傷胃。“
-----------------
第三節:擷芳齋謎局
雕花木門開啟時,穿灰藍苧麻衫的男人正在擦拭黃銅懷表。茶室像個時空錯亂的實驗室:左側是帶電子鎖的恒溫陳列柜,右側博古架堆滿蒙塵的釉料罐,墻上《聽雨圖》的殘荷枯葉在氤氳中舒展成猙獰姿態。
“程世安,非遺金粉傳承人。“他推來青瓷盞,腕間沉香珠少了一粒珊瑚,“令祖寄存的松月窯金粉需要血脈認證。“顯微鏡下的銀杏葉經絡竟是微雕地宮圖,與運輸箱投射的全息影像完美契合。
后堂突然傳來瓷器碎裂聲。布簾掀動間,穿工裝褲的少年撞翻茶盤,霽藍釉殘片割破掌心。血珠墜入茶盞的剎那,恒溫箱爆出電火花,雪青釉殘片懸浮而起,在空中拼出虎丘塔三維模型。
“阿湛!“程世安厲喝。少年耳后皮膚下的冰裂紋青瓷光澤隨心跳明滅,工裝褲口袋露出的銀鏈刻著日文“セイワ“。我突然想起祖父日記里的記載:昭和十三年,松月窯第七代傳人程氏夫婦...
手機視訊請求打斷思緒。陳嬤嬤身后的天井監控畫面里,枯死二十年的木樨正在暴雨中綻放。她舉起泛黃照片:“丫頭,你腕上胎記該發燙了。“昭和十三年窯廠前,程世安的面容年輕如昨,懷抱著啼哭的嬰孩。
-----------------
第四節:血色認證
全息投影突然扭曲,地宮模型裂開猩紅縫隙。程世安扯開衣領,鎖骨處的雪青釉胎記與投影標記共振發光。“血脈認證開始。“機械女聲從箱底傳出,祖父筆記自動翻頁,泛黃紙頁滲出松煙:“懷瑾,金粉實為時空裂隙之封緘...“
阿湛突然抽搐倒地,工裝褲滲出靛藍液體。程世安撕破手套,掌心《千里江山圖》烙痕觸目驚心。我沖向緊急出口,卻發現木門早已被藤蔓狀裂紋封死。
“來不及了。“程世安嘆息。雪青釉殘片如利刃刺入我腕間胎記,劇痛中閃過走馬燈般的畫面:北宋畫院少年將硨磲杵浸入釉料、昭和窯工在烈火中高舉襁褓、祖父在地宮嘔血書寫“懷瑾務必...“
黑暗吞噬意識前的最后一瞬,是程世安腕間珠串的涼意,以及他落在耳畔的詛咒般低語:“歡迎成為活釉,第七代守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