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初春,北上的綠皮火車裹挾著冰碴與煤灰,在華北平原上拖出蜿蜒的淚痕。林安琳蜷縮在三等車廂角落,褪色頭巾裹著新長出的發茬,藤箱里《赤腳醫生手冊》壓著俄文解剖圖——這是她全部的家當。
車窗映出張陌生的臉。潰爛的右腮被草藥膏覆蓋,左眼殘留著秦安琪抓撓的疤痕。指尖撫過結痂的聲帶,那里埋著溶洞深處學會的第一句謊言:“我叫林萍,萍水相逢的萍。“
“同志,換座嗎?“穿藏藍工裝的少年晃著搪瓷缸,虎口處有道新鮮的灼痕,“前頭有人吐了。“他袖口沾著機油,卻混著若有似無的松香——像極了陸明遠采藥歸來時的味道。
林安琳抱緊藤箱搖頭,少年訕訕退回過道。煤油燈在頂棚搖晃,將人影投在泛黃的《人民日報》上。頭版頭條“恢復高考“的鉛字突然扭曲成母親臨終的眉眼,二十年前的蘇州評彈在耳畔響起:“正月梅花帶雪香......“
晨霧漫過保定站臺時,林安琳在洗手間擰開疫苗管。鏡中潰爛的臉龐正剝落死皮,新生的肌膚下涌動著溶洞暗河的寒意。
“姑娘要幫忙嗎?“穿藍布衫的老太太遞來半塊香皂,皴裂的手腕戴著褪色的紅繩,“我瞅你搓半天了。“她耳后的朱砂痣讓林安琳想起溶洞老婦,那夜為她接生的手也這般粗糙溫暖。
林安琳搖頭謝絕,老太太卻自顧自說開:“我閨女也去BJ念書,叫周淑華...“絮語被突然的咳嗽打斷,她慌忙用帕子捂住嘴,暗紅的血漬在牡丹繡紋上暈開。
廣播突然刺響:“各位旅客,前方到達豐臺站......“林安琳將車票撕碎沖入下水道,碎屑上的“上海“字樣卻如附骨之疽。藤箱里的解剖刀發出嗡鳴,與二十年前外灘海關大樓的鐘聲共振。
“林萍同學?“老者接過藤箱的手布滿尸斑似的老年斑,“我是教務處的孫主任。
晨霧漫過什剎海時,林安琳的布鞋踩碎了胡同口結霜的落葉。槐樹梢頭懸著半融的冰棱,折射出她藍布衫上細密的補丁——這是臨行前老婦人用百家布縫的,針腳里藏著溶洞最后一捧艾草灰。
“302寢在這邊!“管宿舍的大娘掀開厚重的棉簾,哈氣在鏡片上凝成白霜。八人間的鐵架子床漆成軍綠色,上鋪的上海姑娘正在往墻上貼電影畫報,《小花》里陳沖的笑靨蓋住了斑駁的“忠“字標語。
唐曉蕓甩著兩條麻花辮轉過身,的確良襯衫領口別著閃亮的團徽:“阿拉叫曉蕓,藥理學系。“她突然壓低聲音,從枕頭下摸出本卷邊的《第二次握手》,“要換書看伐?“
林安琳撫過粗布床單上細小的線頭,這觸感讓她想起溶洞里的草席。靠窗的下鋪突然傳來啜泣,穿灰布褂的周淑華正對著信紙抹眼淚,郵戳上“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字樣洇開了墨跡。
“又收到家書了?“對床的何衛紅翻了個身,軍綠挎包上別著主席像章,“要我說,你爸平反是早晚的事。“她床頭的搪瓷缸印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缸底積著厚厚的茶垢。
暮色染紅晾衣繩上的白大褂,林安琳在盥洗室遇見正在洗頭的唐曉蕓。泡沫順著少女光潔的脖頸流淌,忽然哼起《邊疆的泉水清又純》的調子:“我們連隊當年在云南割膠,收工時就對著橡膠林唱歌...“
水房的白熾燈突然閃爍,林曉琳瞥見唐曉蕓后頸有道蜈蚣狀的疤,那是知青返城證明上不會記載的印記。她將皂角粉默默推過去,唐曉蕓濕漉漉的手指碰到她腕間銀鎖片,驚得縮回手:“這花樣式真特別。“
“祖上傳的。“林安琳將鎖片塞回衣領,涼意貼著鎖骨上的燒傷。走廊傳來周淑華念詩的聲音,沙啞得像老式留聲機:“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解剖課的白熾燈管嗡嗡作響,林安琳站在最后一排摩挲柳葉刀。福爾馬林氣味讓她想起溶洞深處浸泡草藥的陶罐,直到教授點名才驚覺滿室寂靜。
“這位同學來演示神經剝離。“
唐曉蕓在背后輕輕推她,林安琳走上講臺的七步間,前世三十年執刀的記憶在指尖蘇醒。刀刃劃過青蛙坐骨神經的瞬間,教室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她的手法比教學圖譜更精準,仿佛能透過皮膚看見經絡走向。
“在衛生所待過幾年?“下課后教授攔住她,鏡片后的目光掃過她布滿繭子的手。林安琳低頭看解剖刀在掌心投下的陰影,那里本該有鋼琴老師贊嘆的纖長骨節。
“給生產隊的騾馬接過生。“
唐曉蕓挽著她往食堂跑時,斜陽將兩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宣傳欄新貼的《于無聲處》話劇海報被風掀起一角,露出底下未撕凈的批斗大字報。穿喇叭褲的男生騎著二八杠掠過,后座綁著的三洋錄音機正放鄧麗君,甜膩的“甜蜜蜜“碎在初冬的風里。
“今天有紅燒肉!“何衛紅舉著鋁飯盒擠進人群,軍用水壺在腰間叮當亂響。周淑華默默把咸菜絲撥到林安琳碗里:“我家寄的,嘗嘗。“
食堂吊扇攪動著此起彼伏的鄉音,林安琳咬開摻了麩皮的窩頭。靠窗那桌突然爆出笑聲,穿列寧裝的女生正朗誦舒婷的《致橡樹》,“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的句子驚飛了檐下的麻雀。
唐曉蕓突然神秘兮兮地掏出手帕包,油印的《今天》詩刊上還沾著油墨香:“顧城新寫的《一代人》,要不要看?“她耳語時的熱氣呵在林安琳頸間,像極了知遠最后的呼吸。
熄燈后的月光格外清冷。林安琳借著走廊燈光縫補白大褂,唐曉蕓從上鋪探下頭:“驚鴻你針線活真好,能幫我改條褲子嗎?“布拉吉裙擺掃過她額角,帶著百雀羚的香氣。
周淑華的床鋪傳來窸窣聲,鋼筆尖劃過信紙的沙沙響徹長夜。何衛紅突然掀開簾子:“淑華,你爸單位來函說補發工資了!“黑暗中有淚滴砸在枕巾上的悶響,混合著遠處火車的汽笛。
林安琳摸出枕下的銀鎖片,月光在“林“字上流轉。唐曉蕓的夢囈混著《紅河谷》的旋律傳來,恍惚間與溶洞暗河的流水聲重疊。她將鎖片按在心口,驚覺已有三日未想起青河畔的血色。
生理學實驗課飄著兔毛燒焦的氣味。林安琳握著電極的手穩如磐石,示波器上的曲線完美復現課本圖譜。教授激動地扶正眼鏡:“這位同學的操作可以錄教學片!“
“阿萍你肯定上過衛校。“唐曉蕓擺弄著被電擊抽搐的兔子,忽然壓低聲音,“聽說今年要恢復研究生考試了?“她辮梢的紅頭繩晃得人眼暈,像團永不熄滅的火苗。
周淑華默默遞來筆記本,扉頁抄著北島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墨跡在“高尚“二字上重重洇開,仿佛要穿透紙張。林安琳突然想起溶洞石壁刻著的俄文詩,那些被苔蘚覆蓋的字母是否也在等待回答?
禮拜天的澡堂霧氣氤氳,唐曉蕓驚叫著捂住胸口:“驚鴻你背上怎么...“氤氳水汽中,林安琳后肩的鞭痕像條猙獰的蜈蚣。她轉身將皂角盒推過去:“小時候摔的。“
更衣室的長椅上,何衛紅正給周淑華梳頭:“我爸說現在可以燙頭發了。“塑料發卷滾落滿地,周淑華突然輕聲哼起《讓我們蕩起雙槳》,跑調的旋律撞在斑駁的瓷磚上,濺起細碎的回聲。
林安琳將白大褂扣到最上面一顆,鎖骨處的燒傷掩在挺括的領口下。唐曉蕓往她手心塞了顆大白兔奶糖:“上海帶來的。“糖紙上的藍兔子眼睛彎彎,讓她想起陸明遠當年畫的解剖圖。
冬至前夜,周淑華蹲在水房洗衣。林安琳看見她將信紙浸在搪瓷盆里,墨跡暈染成灰藍的云:“...父親確診肺癌,望淑華安心學習...“字句在搓衣板上破碎,混著皂角泡逐流而去。
“我爸說這是最后的家書。“周淑華絞著濕發,水珠墜在“黑龍江建設兵團“的郵戳上,“他們要把他的藏書當廢紙賣掉。“她突然抓住林安琳的手,指甲掐進骨節:“里面有本《飛鳥集》,扉頁寫著...“
唐曉蕓抱著暖水壺撞開門:“淑華!傳達室有你的電報!“三人踩著薄冰奔向校門,周淑華的圍巾被北風卷起,像斷線的風箏飄過貼滿平反公告的布告欄。
電報員正往黑板上抄寫訃告,周淑華的名字赫然在列。她顫抖著撕開電報封口,泛黃的紙頁上只有三個字:“父病故。“
“這是他最后的筆跡...“周淑華將電報按在胸口,淚水在“周保國“的署名上結成冰晶。
冬至那日,解剖樓后的銀杏樹落盡最后一片葉子。林安琳蹲在滿地碎金中撿拾標本,忽然聽見樹后傳來爭執。周淑華顫抖的聲音混著紙張撕裂聲:“你們不能這樣...我爸爸已經平反...“
她轉身時正撞見唐曉蕓舉著掃把沖過來,辮子散開像只炸毛的貓。宣傳欄上新貼的《苦戀》劇照被北風掀起,白樺林間的血色圍巾飄落在三人腳邊,恍若隔世的旌旗。
解剖課格外陰冷。林安琳握著柳葉刀的手突然頓住——福爾馬林池中浮著的男性標本,眉骨處的疤痕與周淑華父親照片上的如出一轍。唐曉蕓撞翻解剖臺,青蛙標本摔在周淑華腳邊,暗紅的血管在日光燈下蜿蜒如淚痕。
深夜的302寢室彌漫著艾草香。周淑華蜷縮在林安琳床角,抱著那本浸濕的《飛鳥集》:“...生如夏花之絢爛...“她念到“死如秋葉之靜美“時突然噤聲,月光透過窗欞將淚痕照得透亮。
林安琳摸出枕下的銀鎖片,冰涼的金屬貼著周淑華的手背。兩個破碎的靈魂依偎在1978年的冬夜里,窗外呼嘯的北風正在撕碎舊時代的余燼。
元旦前夜的醫務室值勤格外清冷。林安琳正給凍瘡膏瓶貼標簽,忽然聽見走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兩個農民模樣的漢子撞開木門,門板上蜷著的孕婦棉褲洇著暗紅,草繩捆住的褲腳還沾著稻田泥。
“赤腳醫生說...說讓送城里...“年長的漢子噗通跪地,解放鞋底裂口露出凍瘡。林安琳的手指已按上孕婦頸動脈,前世接生三千次的記憶呼嘯而來:“曉蕓!普魯卡因!“
唐曉蕓翻找藥柜的手在抖,玻璃瓶叮當亂響。當林安琳咬斷臍帶時,窗外突然炸開迎新禮花。嬰兒的啼哭混著廣播里《東方紅》的報時鐘響起,孕婦干裂的嘴唇翕動:“娃兒...叫改新...“
“他爹在自衛反擊戰...“年輕漢子突然哽咽著背過身去。何衛紅默默將熱水瓶放在產婦腳邊,軍用水壺上的彈痕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返校路上飄起細雪。唐曉蕓把軍大衣裹得更緊些:“剛那產婦的褥瘡,得是臥床半年了。“她忽然踢飛路邊的易拉罐,驚起寒鴉一片:“七五年在云南插隊,我們連的衛生員用縫衣針給孕婦剖腹...“
周淑華默默往林安琳手里塞烤紅薯。三人經過教師樓時,四樓突然傳來摔碗聲:“考什么大學?老子當年清華肄業照樣當校長!“陽臺上的仙人掌盆轟然墜落。
“是陳教授。“何衛紅撿起摔碎的花盆,“他妻子七三年死在五七干校,現在女兒要考文工團。“瓷片割破指尖,血珠滴在雪地上像臘梅。
林安琳忽然抓住唐曉蕓的手:“你后頸的疤...“話沒說完就被打斷。“七七年返城專列脫軌,“唐曉蕓扯開圍巾,蜈蚣狀的疤痕在月光下蠕動,“我抱著個嬰兒在鐵軌上爬了三里路——就像今晚那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