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分配:最通俗,也是最生活。就是家務勞動。女性在家務中總是承擔更多的工作。舉個例子,我作為一個女性,有點強迫癥,總是希望家里的東西能夠整整齊齊的擺好,燒水的壺、吃飯的桌子、睡起來的床,總之所有的一切,都有自己的位置,用了就得給我擺好。以至于經常抱怨生氣,為什么永遠總是隨手一丟,為什么不順便把它放回原位,為什么如此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如此種種的小事情,成為吵架的源頭。那放到現在我會怎么想呢?
干凈的桌子、整潔的被褥是你的要求,是你看不慣,不是別人,這何嘗不是一種強迫。(當然我不是說叫男性越來越懶,是如何勸自己想明白這件事,不會去生氣)。你要求你的另一半去打掃衛生,他會去做,你不想干的臟活累活,他也可以去承擔。所以沒必要斤斤計較這些事情,其實多想想別人的好,兩個人都能輕松點。
在舉一個例子,我的朋友,她對象出差了,她覺得自己在家勞苦功高,所有的家務都是自己干,等她對象也會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凈凈。但是當她對象回家,兩個人吵架的時候,她就抱怨,這個家你管過什么,什么都是自己干的。其實聽到這我覺得她陷入一種誤區。覺得這個家只有她一個人在努力,另一半什么都沒做。事實呢?可能家里收拾干凈,大部分時間住的還是她,其實是自己住的舒服。這就叫家務成為了背鍋俠。其實你也可以不用收拾,及時他出差回來,也不會抱怨什么。有時候男性對女性的寬容可能更多。所以大部分都不是另一半在要求自己,是自己束縛了自己。永遠想的是這件事是我自己樂意去做的,與她人不關,即使不做,也不會有人要求。記住,束縛自己的永遠是自己,能夠放過自己的也是自己。
這就引發下一個話題,教育問題。
教育矛盾,因為兩個人生活環境,家庭教育本來區別都挺大的,如果合力去教導一個孩子,勢必會出現分歧。這就又說到溝通問題。在遇見分歧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去灌輸自己的想法給孩子,而是面對分歧的時候,三個人一起討論,不僅要傾聽另一半,更要傾聽孩子的想法,畢竟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首先避免爭吵應該是賦予對方自由的靈魂,他們不是你歸屬品,也不是你的釋放情緒的工具,他們是你最在意、最親近的家人,所以要懂得珍惜,才能做到避免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