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夏站在云嶺小學(xué)的門口,望著這個她生活了五年的地方。清晨的陽光灑在新校舍的屋頂上,折射出溫暖的光芒。操場上,孩子們正在晨讀,朗朗的讀書聲隨風(fēng)飄來。
“老師!“小芳跑過來,手里捧著一束野花,“這是我們在山坡上采的,送給您。“
林小夏接過花,眼眶有些發(fā)熱。她蹲下身,輕輕抱住小芳:“謝謝你們。“
“老師,您真的要走了嗎?“小芳的聲音帶著哭腔。
林小夏點點頭,喉嚨像是被什么堵住了。昨晚,她接到了家里的電話。父親突發(fā)腦溢血,需要長期照顧。作為獨生女,她不得不回去。
“老師會想你們的。“她強忍著淚水,“你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聽新老師的話。“
孩子們圍了上來,有的拉著她的衣角,有的抱著她的腿。林小夏看著這些熟悉的面孔,心如刀絞。
村支書老楊走過來:“林老師,車來了。“
林小夏最后看了一眼教室。墻上,陸川的照片依然掛著,他的笑容永遠定格在那里。她輕輕撫摸著照片,仿佛能感受到他的溫度。
“再見,陸川。“她在心里說。
車子緩緩駛出村莊。林小夏透過車窗,看著漸漸遠去的云嶺村。山坡上,孩子們還在揮手,他們的身影越來越小,最后消失在晨霧中。
回到城市后,林小夏開始了照顧父親的生活。醫(yī)院的消毒水味道,讓她想起陸川最后的日子。每當(dāng)夜深人靜,她就會拿出陸川的相機,翻看那些熟悉的照片。
父親的病情時好時壞。林小夏辭去了工作,專心照顧他。日子一天天過去,她的世界越來越小,最后只剩下醫(yī)院和家兩點一線。
三年后,父親還是離開了。葬禮那天,林小夏站在墓前,感覺自己的心也隨著父親一起埋葬了。
“小夏,“母親拉著她的手,“你還年輕,要為自己活一次。“
林小夏看著母親蒼老的面容,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三十歲了。這十年,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云嶺村,給了父親,卻從未為自己活過。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夢里,陸川站在怒江邊,朝她招手:“小夏,來啊。“
醒來后,林小夏做出了一個決定。她收拾好行李,帶著陸川的相機,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第一站,她去了XZ。在布達拉宮前,她遇到了一個朝圣的老人。老人告訴她:“人生就像轉(zhuǎn)經(jīng)筒,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最后還是要回到原點。“
林小夏似懂非懂。她繼續(xù)前行,去了敦煌,去了桂林,去了所有陸川曾經(jīng)去過的地方。每到一個地方,她都會拍下照片,仿佛這樣就能離陸川更近一些。
旅途中,她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有失意的畫家,有流浪的詩人,有尋找自我的年輕人。他們都有自己的故事,卻都像她一樣,在尋找著什么。
十年過去了,林小夏走遍了大江南北。她的相機里存滿了照片,卻始終找不到陸川說的那種“瞬間的感覺“。
最后,她來到了一個小漁村。這里和云嶺村很像,依山傍海,民風(fēng)淳樸。林小夏決定在這里定居。
她在海邊開了一家小咖啡館,墻上掛滿了這些年拍的照片。每當(dāng)有客人問起,她就會講起云嶺村的故事,講起陸川,講起那些可愛的孩子們。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小夏的頭發(fā)漸漸白了。她依然每天早起,去海邊看日出,用陸川的相機記錄下每一個美好的瞬間。
有一天,一個年輕的攝影師來到咖啡館。他看著墻上的照片,驚嘆道:“這些照片太美了!您一定是個很厲害的攝影師。“
林小夏笑著搖搖頭:“我只是在尋找一個人。“
“找人?“
“是啊,“林小夏望向窗外的大海,“找一個教會我什么是愛的人。“
年輕攝影師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林小夏給他講起了陸川的故事,講起了云嶺村,講起了那些年的點點滴滴。
“您后悔嗎?“年輕攝影師問,“為了一個人,放棄了那么多。“
林小夏搖搖頭:“愛一個人,從來都不是放棄,而是成全。“
夕陽西下,林小夏站在海邊,看著遠處的漁船歸港。海風(fēng)吹起她的白發(fā),帶來淡淡的海腥味。
她拿出陸川的相機,對著夕陽按下快門。這一刻,她終于明白了陸川說的“瞬間的感覺“。
那不是技巧,不是構(gòu)圖,而是心與心的共鳴,是愛與愛的交融。
林小夏輕輕撫摸著相機,仿佛能感受到陸川的手覆在她的手上。她閉上眼睛,任由淚水滑落。
“陸川,“她輕聲說,“我終于找到你了。“
海風(fēng)呼嘯,卷起層層浪花。林小夏的身影漸漸模糊,最后與大海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