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耶律汀的冊封禮如期而至。
冊封禮辦的盛大而隆重,甚至可以和嫡出公主的冊封禮相媲美,冊封禮結束后舉辦了一個宴會,遼國的重臣都參加了,耶律汀的父親和繼母也來參加了宴會,宴會結束后耶律汀的父親讓人抬上來他們給耶律汀準備的嫁妝,太后姑母看了說了句還算用心,讓宮人把這些嫁妝抬到駙馬都尉府,和宮中給耶律汀準備的嫁妝放到一起,吩咐好了這些,太后姑母就開了昭慶殿,聽到太后姑母的這句評價,耶律汀的繼母總算放下心來。
宴會結束后,有侍女服侍耶律汀來到儀鳳閣,正式出降前這段時間耶律汀要暫居儀鳳閣,這是大遼皇女得到冊封還未出降前所居的地方,太后姑母的三個女兒都已得到冊封并且沒有出降,所以三位公主都住在儀鳳閣,這幾天耶律汀會暫居這里。這幾天,駙馬都尉府已經將耶律汀的嫁妝整合完畢,尚宮局也挑選好了給耶律汀陪嫁的隨從,至于陪嫁的兵甲,太后姑母最終敲定了給耶律汀陪嫁三千兵甲,嫁妝一車一車的裝好,陪嫁的隨從也和其他公主一樣,隨后,太后姑母讓人宣旨,李繼遷到宮中接旨。宣旨的是表哥身邊的鳴慶公公,這個規格也算很高了,封李繼遷為定難軍節度使,夏國主,賜婚義成公主,并以三千兵甲為義成公主之陪嫁,李繼遷謝恩。
鳴慶公公把圣旨放到李繼遷的手上,并告知李繼遷除了這三千兵甲太后還為義成公主準備了豐厚的嫁妝,義成公主的母家也為她準備了不少嫁妝,還有大遼王公大臣給義成公主的添妝,義成公主的生母給她留下的部族和產業,太后明言這以后都歸黨項部所有,這些都是太后和主上給黨項部的恩典。李繼遷接話總管說的是,我黨項部全族都不會忘記大遼給我們的恩典,不管這話是真是假,聽著起碼挺舒服的,鳴慶公公帶著李繼遷來到駙馬都尉府,駙馬都尉府的院子里擺著給耶律汀的嫁妝,李繼遷看到后直接兩眼放光,他沒有想到義成公主的嫁妝居然這么豐厚,看著李繼遷的這個表情,旁邊的鳴慶公公心里只撇嘴,這人還是黨項部的首領,這么沒見識,看來黨項部真的很貧瘠,義成公主跟著他將來是要受苦了。
草原上沒有中原那么多規矩,未婚夫妻天天見面都是正常的。所以,從駙馬都尉府出來,鳴慶公公就帶著李繼遷前往儀鳳閣,駙馬都尉府是前朝,而儀鳳閣卻屬于后宮,李繼遷現在是大遼的女婿,也沒有那么多的避諱,到了儀鳳閣,要提前通報,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到了義成公主住的地方,見到義成公主,李繼遷眼前一亮,義成公主容貌還不錯就更滿意了,自己孤身一人來到遼國就是為了尋求遼國的庇護,無論遼國為自己選的妻子容貌如何,自己來時就決定要善待她,現在發現未來妻子容貌不錯,正是兩全其美,兩人見面后也是相談甚歡,太后姑母得到消息后也笑了,大遼和黨項部都達到了各自的目的,五天后,耶律汀帶著她的隨從,嫁妝以及太后給她陪嫁的三千兵甲和李繼遷離開了大遼,前往黨項部現在生活的地方——地斤澤,十五年后前往西平府,不過每年朝賀的時候耶律汀還是會和李繼遷一起回來的,出發的那天,太后姑母,表哥,皇后,貴妃,宗親以及文武百官都來相送,看著耶律汀我想到了她的一生,她確實如她向太后姑母所承諾的那樣,她的一生都在為大遼節制銀夏黨項部,在她去世前,銀夏黨項部都在向外擴張,當然是向南朝方向擴張,迫使南朝將唐僖宗時賜予黨項部的五州之地依舊賜予黨項部,臥薪嘗膽十五年,李繼遷才在耶律汀的幫助下拿回了祖地,而李繼遷的母親和原來的妻子在南朝過世了,其中的原因我也能揣度一二,李繼遷在耶律汀的幫助下,在五州之地站穩了腳跟,幫大遼分到了不少壓力,夏州已被南朝焚毀,其他四州面積狹小,無險可守,面對日益增長的人口,黨項人需要固定的糧食產地,更需要更加安全的生存之地,李繼遷和耶律汀都將目光放到了靈州。
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李繼遷和耶律汀都想占領靈州,靈州應該繼夏州后成為黨項人的新家園。在唐代,靈州就被稱為塞上江南,土地肥沃,農業發達,這里自秦漢以來,就有發達的灌溉系統,黨項人一直沒有自己的農耕基地,靈州相比于夏州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經濟上的優勢,這是李繼遷很重要的一個經濟保障,在宋太宗活著的時候,李繼遷就截獲過宋朝運往靈州的糧食,這一次,李繼遷再次截獲了運往靈州的糧食,李繼遷這兩次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一次是從敵人收下獲得糧草,一次是想徹底占領靈州,奪取糧食是李繼遷占領靈州的第一步,黨項人游牧出身,雖然在黃土高原上生活了數百年,但依然不擅攻城,斷絕城中的糧草供應,圍而不攻,消耗靈州城守軍的戰斗意志,這是李繼遷的策略。
很快,靈州城內糧食開始短缺,官兵的戰斗力急劇下降,城內居民發生恐慌,守城將領請求朝廷迅速派遣援軍,軍情奏報一封比一封加急,李繼遷用兵靈州的時候,在南朝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部分官員的意見是守靈州,一部分官員的意見是放棄靈州,靈州危在旦夕,南朝的官員還在朝堂上爭論不休,宋真宗優柔寡斷,不知如何是好,主張守靈州的官員的意見是靈州從漢代以來就是內陸通往西域的通道,誰掌控了靈州,誰就徹底掌握了西域,主張放棄靈州的官員的意見是靈州這個地方太偏遠了,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供給前線,這個地方太過偏僻,我守不住。
靈州的最高長官寫下十萬火急的求救血書,這是一份最后的文書,如果朝廷的援軍再不抵達,靈州就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