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睜開眼睛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陌生的天空。
深秋的寒意透過單薄的衣衫滲入骨髓,他打了個寒顫,撐著身子坐起來。四周是一片荒郊野嶺,遠處隱約可見巍峨的城墻輪廓。
“這是......“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粗布麻衣,腰間系著一條布帶,腳上是一雙草鞋。記憶如潮水般涌來,他記得自己明明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怎么一轉眼就到了這種地方?
遠處傳來馬蹄聲,余華連忙躲到一棵大樹后。一隊騎兵疾馳而過,旌旗獵獵,上面繡著斗大的“唐“字。
唐朝?他愣住了。
就在這時,一陣清脆的鈴鐺聲傳來。余華循聲望去,只見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緩緩駛來,車簾被風掀起一角,露出一張驚為天人的側臉。
那女子約莫十六七歲年紀,肌膚勝雪,眉目如畫,正倚在車窗邊出神。陽光透過車簾的縫隙灑在她的臉上,仿佛為她鍍上了一層金邊。
余華的心跳漏了一拍。
馬車很快遠去,余華卻久久不能回神。直到肚子發出抗議的咕嚕聲,他才想起當務之急是填飽肚子。
循著車轍印,他來到了長安城。巍峨的城墻高聳入云,城門上方“明德門“三個大字龍飛鳳舞。城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守城士兵正在盤查過往行人。
余華摸了摸身上,竟然摸出一塊銅牌,上面刻著“余華“二字,還有一串地址。憑著這塊銅牌,他順利進了城。
長安城的繁華超乎想象。街道寬闊,商鋪林立,行人摩肩接踵。余華循著地址找到一處小院,推開門,里面陳設簡單卻整潔。
接下來的日子,余華一邊適應這個時代的生活,一邊打聽那天的馬車主人。很快他就得知,那是姜府的千金姜沫兒。
姜家是長安城數一數二的富商,姜沫兒更是出了名的才女。余華知道自己與她的差距,但他不甘心就此放棄。
機會很快就來了。
這天,余華正在西市閑逛,忽然聽到一陣騷動。只見幾個紈绔子弟攔住了姜沫兒的馬車,為首的正是禮部侍郎之子王元。
“姜小姐,何必如此冷淡?“王元搖著折扇,“本公子請你喝茶,那是給你面子。“
車簾紋絲不動,姜沫兒的聲音清冷如冰:“王公子請自重。“
“自重?“王元冷笑一聲,“在這長安城,還沒有本公子請不動的人!來人,把姜小姐請下來!“
幾個家丁就要上前,余華再也忍不住,沖了出去。
“住手!“
王元斜眼打量他:“你是何人?“
“在下余華。“余華挺直腰板,“光天化日之下,王公子如此行徑,未免有失體統。
“體統?“王元哈哈大笑,“你一個窮酸書生,也配跟本公子談體統?來人,給我打!“
家丁們一擁而上。余華雖然學過一些防身術,但雙拳難敵四手,很快就被打倒在地。
就在這時,姜沫兒掀開車簾:“住手!“
她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王元愣了一下,隨即笑道:“姜小姐終于肯露面了?“
姜沫兒看都不看他,目光落在余華身上:“這位公子,多謝仗義執言。“
余華抬起頭,對上她的目光,心跳陡然加快。陽光下的姜沫兒比那天驚鴻一瞥更加動人,眉目如畫,氣質出塵。
“姜小姐客氣了。“他強撐著站起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本是分內之事。“
王元臉色陰沉:“好一個路見不平!來人,給我......“
“王公子。“姜沫兒打斷他,“你若再糾纏,我就去告御狀。你父親雖是禮部侍郎,但也該知道,我姜家與太子殿下素有往來。“
王元臉色一變,狠狠瞪了余華一眼,帶著人悻悻離去。
姜沫兒這才看向余華:“公子受傷了,不如到寒舍一敘,讓大夫為你診治。“
余華正要答應,忽然靈機一動:“多謝姜小姐美意。不過在下有個不情之請。“
“公子請講。“
“聽聞姜小姐精通琴藝,在下對音律也略知一二。不如改日,在下為姜小姐獻上一曲,權當謝禮。“
姜沫兒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公子會彈琴?“
“略懂。“余華微微一笑,“不過在下要彈的,是一首姜小姐從未聽過的曲子。“
姜沫兒被勾起了興趣:“那好,三日后,我在府中等候公子。“
回到住處,余華立刻開始準備。他記得實驗室里有一些簡單的化學原料,如果能找到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