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虛擬墓碑
“林眠的微博主頁成了她的電子墓園。”
這句話被置頂在熱搜第三,后面綴著一枚蠟燭表情。賬號簡介仍是她生前修改的最后一句:“玻璃晴朗,橘子輝煌。”配圖是濾鏡過度的自拍,眼下浮著兩團青灰。人們點開她最后一條視頻——背景音是地鐵呼嘯,鏡頭搖晃中她笑著說要“去嘗嘗春天的櫻花冰淇淋”——評論區堆滿“心疼”“走好”,仿佛一場遲到的煙火表演。
二、舊事:光鮮褶皺
林家住在浦東某棟褪金的高層公寓里。林父的西裝總裹著樟腦味,袖扣是二十年前香港買的鍍金貨;林母的珍珠項鏈斷過三次,每顆珠子都浸著股市漲跌的汗。他們的女兒必須“體面”,于是林眠從七歲起被塞進鋼琴凳與奧數班,像一株挪進青花瓷瓶的野草,根須蜷曲著滲出血絲。
她直播帶貨時總穿真絲襯衫,領口別著母親給的碎鉆胸針。“家人們”不知道那枚胸針的搭扣是銹的,正如他們不知道她對著鏡頭咬下第23支口紅時,胃袋正抽搐著吐出酸水。打賞榜一的“深海”給她刷了三個月嘉年華,直到某日私信里彈出:“我是你爸。”
三、病癥:數字潰爛
抑郁診斷書藏在抽屜最底層,和過期的抗焦慮藥擠在一起。林母撕掉藥盒上的標簽:“這種病傳出去,婚戀市場要跌停板的。”夜里林眠蜷在飄窗上刷手機,屏幕藍光舔舐她凹陷的臉頰。粉絲夸她“破碎感美人”,她卻盯著私信里那句“怎么還不去死”笑出了聲——那賬號頭像是一樹開得正好的櫻花。
最后一次家庭聚餐時,林父用筷子敲她的碗沿:“隔壁陳處長的兒子看了你視頻,說你那件露肩毛衣不成體統。”湯汁濺到屏幕上,裂痕蛛網般爬開,像極了她手腕上漸漸淡去的疤。
四、凋零:參差對照
她墜落的瞬間正在直播。鏡頭翻轉時拍到半空中的廣告牌,霓虹“幸福里”三個字忽明忽暗。手機摔在綠化帶里,仍在播放粉絲點播的《人間不值得》。法醫說尸體口袋里有張皺巴巴的紙,寫滿“對不起”,卻又用紅筆涂改成“配不上”。
葬禮上林母哭暈三次,發髻散成雪白的海藻。追悼會通稿強調“原生家庭溫暖”,配圖是PS過的全家福——林眠的臉被修得飽滿如月,嘴角弧度精準得像用美圖秀秀拉出的曲線。當晚#最美天使林眠#登上熱搜,某品牌推出聯名款櫻花冰淇淋,包裝印著她最后那條視頻的截圖。
五、余燼:蒼涼手勢
三個月后,林家搬進更貴的江景房。林父書房的保險柜鎖著死亡賠償金,林母的梳妝臺多了瓶LaMer面霜。某個梅雨夜,林眠的賬號突然更新:一張黑屏,配文“該用戶已注銷”。五分鐘后,#林眠賬號消失#的熱搜后緊跟的是某明星離婚官宣。
陽臺魚缸里,最后一條金魚正吐出氣泡。它永遠不知道,曾有人對著它演練過178次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