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醫生離職變得頻繁。
確實,沒有哪個行業是好做的,醫生也是,了解的信息越多,就發現越不好生存。
但是堅持下來的原因,都是一種光環作用。
總結起來就是這樣的,無一例外,在每一個熱愛臨床工作的老師身上,我都會看到他們如同孩童一般的眼光,思維以及品格。
崇高自然就是純潔,始終如一的在心里保持對于職業的最高崇拜和純潔的思想,就可以幫助我們在這條路上走的更遠。你總要找到一個存在的價值感,然后讓更多的東西來證明你存在的價值。
就像人長了嘴巴就需要吃飯一樣,職業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存,而生存下去的內核,不能拋棄你既有的,就必須找到一個杠桿的支撐點。
之前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看到了黑暗面,然后反復告訴自己,不行,這個職業要玩完了。
但是變化時時刻刻存在,其實刨根究底也不過是,問題的核心,在于你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人為什么會內耗?大概是因為把自己的需求放的最大,把世界看的很小,于是周圍的人和事就變成了必須要圍繞自己轉圈的存在,于是一點點不合心意或者不甚滿足的地方,就會讓你陷入沉思。
到底是我做得不夠好?還是這個世界對我太苛刻?
久而久之的內耗,是一個太沉重的惡性循環。
你也許嘗試跳出來,你看一瓶酸奶放在那里,和麥片獨立存在,不管時間多久,麥片本身也不會被泡軟。可是一旦他們混合起來超過十分鐘,麥片就變得和酸奶一樣柔軟了。人和環境的特點就在于同化。
不如讓世界每天的不斷發生的變化與你自己隔離開來。去享受本來就是你的部分,你的存在就像一粒沙子,本身就是渺小的。認識自己的局限,控制自己的奢求和奢望。
我們按部就班,就是最簡單最容易能夠做到的事情。
職業濾鏡給自己留一點吧,這是未來所有人走上社會之后不淪為普通的唯一辦法。
心中的信仰足夠堅定,路才能走得長。
昨天在刷自媒體的時候聽到一段話,描述同一個起點的人為什么最終的人生軌跡不同。其實職業發展的道路和我們每隔幾年發生的大流感或者疫情是一樣的。挑戰或者疾病都是我們人類的十字路口,不同的人因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有了不一樣的選擇,這個選擇在當下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但是久而久之會逐漸影響你的人生。
而在人生當中,這樣的挑戰和篩選會時不時的存在,于是兩個人即便起點相同,隨著他們作出的選擇的不同而逐漸分道揚鑣,到最后你會發現,誒,怎么我和他都是學習這個專業畢業的,為什么現在的收入差距那么大呢?
人生不存在七歲看老的情況,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距就來源于每個人的心性不同,生來就堅毅果決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后天培養的堅毅果決必然走的更長久。
感染科見習是體驗感比較好的科室,老師們經歷了新冠病毒救治工作的洗禮之后,對于職業生命有了更加肯定和長久的認識和堅持。希望我們也能早日明白,地球離開我們也會轉。
我們要有自己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