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獻血,拉著一個好朋友陪我一起。
我們喝著水,我說,你上次獻血,怎么樣。
對方是一個很瘦弱的小姑娘,不知道屬不屬于心血來潮,在體重剛達標的不久,就跑去獻血了。
聊起來跟我說:我獻血之后,姨媽都沒有來兩個月多了。
我吃了一驚,像我這樣體重常年在50公斤以上的微胖女生,半年獻血一次,其實對身體幾乎沒有影響。二十多歲的年紀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是最佳的,在這樣的時刻,很多人都是極快就可以恢復的,我沒有遇到過她這樣的情況。
一時失笑,好像那句老話說的,你有幾斤幾兩的東西可以挑動,其實都是注定好的。
一時間感覺到了宿命,很多時候我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容易找不到方向,辛辛苦苦邁出了第一步之后,又發現如同挑著千斤重的行李,力不從心。
她也問我,怎么要陪著。
我笑笑,其實我也害怕,有點緊張。
盡管獻血的經歷也已經有很多次了,但是每次還是緊張,就好像去醫院看病總是要做血常規化驗一樣,盡管一生已經經歷過很多次,還是忍不住會在等候的時候,消毒的時候,看到針頭的時候感到心跳加快,臉上微微出汗的緊張。
生理上無法克服的害怕和緊張,也許是一輩子的。、
過兩天不出所料,她的“后遺癥”好像很重,一直說再也不去獻血了。
人與人無法感同身受,我說,你沒有告訴父母,他們知道了會怎么樣?
她說,我媽媽肯定是不同意的。
我默然,確實,我的長輩也是不同意的,他們覺得太傷身體,但就像我發在社交平臺的話一樣,總要有人去做這樣的事情,這個世界總要有一點光亮。
如果你找不到人生光亮的方向,不如去成為那束光,當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的光。
奉獻從來不是一種錯誤,美好的東西往往脆弱和難得,偉大的東西往往不知所起和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