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長遠眼界
無論身處何地,總是有各色的人,而無論哪種人,與之相處需懷有長遠心,即自適應,適應與各種人的相處,適應各種環境,增強自己的接納能力。
在此過程中,心理上的變化是最大的。接納別人與接納自己是最重要的一步,不和諧的因素可以發生,但得在關鍵時刻進行,讓它們最強有力的一擊發生。
所謂的困難與不適皆為過程,終將打破并克服它們。逃避從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靜時心智上的困難克服了,一切問題定將迎刃而解
#靜時短期思維與長期思維唯有結合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作用
#靜時“反思——實際行動——反思”是必備流程
第二幕惡靈反噬
剛剛做了一些思想斗爭,似乎是出現了戒斷反應一般,莫名奇妙地產生了“回去”的想法。
理智與本能的斗爭莫過于一場消耗力極大的戰爭,但作為理智中心的我必須得達到與本能中心的平衡,即各自安好。共存是必要的,若相互為敵,最好的結局無非就是兩敗俱傷。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讓這具肉體更好地活著,誰都不想傷害它,這就像是一個家庭一般,理智中心是父親,它嚴厲而清醒,本能中心是母親,它慈祥而關愛。母親只會把一切她認為最好的給她的孩子,而父親卻會不得不采用一些讓孩子不舒服的方式教會它更好地生存,而不是一直活在虛假而不能長存的溺愛之中。
二者相輔相成,需合理規劃,唯有合理搭配,方能使這具肉體變得愈來愈健康,使這個精神愈來愈強大。
#靜時本能與理智相輔相成
#靜時讓本能與理智和解是我們進步的最終方法與答案
#靜時思想斗爭的目的當應是為自己變得更好
第三幕平淡如水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天了,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累。不管怎么說,就是累,這是第一直觀感受,不過一種奇特的感覺油然而生,那便是身體慢慢蘇醒的感覺,所有的技能都在慢慢回升,理智更能有力地指導身體去做事,就好像一切在慢慢回歸到正軌一般。
如果十年如一日以這種方式度過,我絕不會答應,畢竟這樣的日子過于枯燥乏味,還好人生的每一階段都不一樣,這讓我有了一種心理上的安慰,沒準哪天真撐不住了?先實踐再到理論再實踐,總歸還是持續進步的。
這樣做的精髓在于活在當下,否則,在學習期去提前預想未來就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然而,畢竟是階段性痛苦,我僅需在每一階段做到最好即可,管他那么多,干就完了!
#靜時做正確的事,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靜時阻力越大,你應該越興奮
#靜時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四幕冥思重修
行為的正確性源自于對行為的不斷修正,修正的原因歸根于人性本身,如不克,便會被反噬,成為與獸相似的依本能而生存的動物。就好像行尸走肉一般。
脫局與入局之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脫局意味著要打破處局時的狀態,入局意味著由外入內,相比而言,入局是容易的,而脫局則相反,是反人性的,然而脫局這種反人性的思維方式反而是能使我們清楚地看待自己及所處境遇的關鍵。一種脫離當下的主觀感受從全局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的方式。
脫局的關鍵在于急停,而脫局可以出現于全局的各個階段,快樂時抑制自己,不要樂極生悲;痛苦時勸告自己不要哀神傷思,總歸是穩定而謹慎且自知的。
成長的代價也許就是增加痛苦,減少享樂吧。快樂本質上是不會給個體帶來提升的,畢竟人人都能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反觀痛苦,這里說的痛苦是適應新的環境、學習陌生的事物下產生的那種脫離掌控感的痛苦,人們卻避之不及。
故,唯有時刻反思并改變學習方式及方法,經常冥想,與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真正的訴求,方能找到方向,并為之努力,最終有所成就。
#靜時人有過是再正常不過的,能意識到過錯并加以改正便是進步
#靜時前行的路途雖困難,但你的人生進程也隨之拓展
#靜時舒適區的安逸就留給無知者吧,這個世界本就有三六九等
第五幕超前思維
本來無一物,所謂即將發生的問題無非是沒有以自己認可的方式去處理和應對相關事件。
超前思維意在以提前預判的思維去更好地解決出現頻率較高、表現形式較單一的類型事件,以便我們對相關事件形成掌控感,從而更好地穩定自身,促進個人發展。
超前思維通常表現在提前提供方案來促成計劃和提前撤銷條件阻斷它們,主要目的是用來預知和改變未來運行的軌跡。
#靜時提前解決即將發生的問題
#靜時為將來做打算
#靜時利用反應時間高效解決問題
第六幕差異之初
有文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其意在于人生而相同,相同在于性格,而不同在于天賦,即你生來所帶的屬性點。出生后的環境則決定了你人生的寬度和長度,生于羅馬,見多識廣,大概率擁有開朗的性格,而出生于草芥,則大都內斂或者有自卑感,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體現方式之一,自知自己有低人之處。硬性條件為物質。軟性條件則為精神,無論出生何處,皆需自省,切忌華麗而自負,平淡而自卑。
由于所處環境的不同,人們的“聚集效應”愈加顯著,好的愈好,壞的愈壞,究其根本,在于不自知。形成了認知壁壘,或者是局限性。這種情況會讓人止步于此,如不擴展認知,打破這種局限性,人們究其一生也無法實現真正的突破。打破突破局限的關鍵在于擴大認知。
以我為例,作為某學院的學子之一,我的認知也是局限于此的,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知識詛咒。我的所有行為和想法都是圍著這里轉的,而在學院內分為兩大派,據我所知,這兩大派有互相抵觸的心理,就好像正式員工與臨時工之間的關系一般。在我看來,我們除了有這種優越感以外幾乎沒有什么是強過他們的,他們比我們更遵守紀律,比我們更刻苦,學習也更認真,他們就像龜速賽跑中的烏龜一般,雖然慢,但在無時無刻地進步,他們背后也許會有“我不如人”的力量在推動他們進步,相反,我們卻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看他們,像兔子一般,跑到一半停下來休息,全然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鍛煉也是被迫的,早起也是被迫的,學習也是被迫的,整體氛圍日漸衰敗。
對于這一切的認知是我想打破所謂的一致性的動力之一。沒有高的思想覺悟就很容易被同化,唯有清醒而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確的選擇。
#靜時好即是壞,壞即是好,事物始終相互轉化
#靜時唯有清醒,去做環境內別人不愿意做的,才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
#靜時自省是保持前進的關鍵條件
第七幕最優選擇
盡管經歷了“不舒服”但充實的五天,本質上的我依舊在腦子里將游戲和短視頻當作是娛樂放松的方式,但考慮到其強大的成癮機制與反噬,我決定,暫時放棄這些所謂的愛好。
有一句話我銘記于心,即“智勇困于所溺”,我自認為自己是智勇之人,因而我也的確被我所溺愛之物所困。年幼時期溺于貪玩,年少時期溺于自由,實際上,我所做的事無非就是及時行樂罷了,收獲和成長總歸是有的,但我認為這不該是這樣,我也不該如此,沉溺于其中只會循環往復,沒有以正常的方式發展,而我真正在意的是沒有以我真正想要的方向發展。
這是個選擇,一種殺死之前的自己的選擇,但除此之外,我別無選擇。
#靜時猶豫只會敗北
#靜時想我之所想,行我之所行
#靜時一切皆為夢幻泡影,你變了,世界就變了,你強大了,尊重你的人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