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放學歸來,小棉襖神秘兮兮,不讓翻看她的書包。今日,她恭恭敬敬地遞上一張獎狀,上面寫著“母辛節快樂”。那稚嫩的筆跡,讓我心中一暖,原來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敬意。
小棉襖急忙拿起筆,在“辛”字上補上一鉤兩點,她笑著說:“親愛的媽媽,也是辛愛的媽媽。”這一筆雖是錯筆,卻錯得真摯動人。我突然明白,或許“母親節快樂”也可以是“母辛節快樂”,這獨特的表達,正是孩子對母親辛勞付出的深刻理解。
為母則剛,為了孩子,母親仿佛變成了無所不能的超人。然而,這句話背后卻藏著幾分心酸與凄涼。若真有依靠,誰不想做那個被溫柔呵護的人呢?母親的堅強,往往是出于對孩子無盡的愛與責任。
家校聯合,父母難以逃脫打卡的催促。那些不會使用的電子軟件,也得硬著頭皮去學。父親在外奔波,母親便在家默默扛起一切。誰又真正看到母親背后的酸痛與疲憊?那些默默付出的背后,是母親對家庭的無私奉獻。
此時,孩子成了連接社會的紐帶。面對遲緩的反應和不屑的目光,母親心中唯一的期待,便是孩子的笑聲。莫說上有老下有小,內心的那點柔軟,只能在小棉襖的任性中找到慰藉。母親的愛,總是如此包容與無私。
小棉襖問我:“你為啥不說母親節快樂?你也有母親啊。”是的,我有母親,她已漸漸老去,卻一直陪伴著我長大變老。她是否也曾以我為快樂?我是否也能像小棉襖一樣,成為她的貼心依靠?
小棉襖的靈魂拷問,驚醒了沉睡中的我。在那個缺乏溝通的年代,愛得再深,說出來也成了怨言。真心想說:“三好媽媽,母辛節快樂。”這不僅是對孩子母親的祝福,更是對所有母親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