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這個地方相對于偏南方區域來說,土地稍多,再加上地域環境等影響,所以大部分農村人口都是種地謀生,種植的品種還是很多的,比如:水稻、花生、玉米、甜瓜、地瓜、辣椒、白菜、葡萄、毛豆、西瓜等等,我們家早些年基本上都是夏天的時候種西瓜,西瓜熟了以后再種白菜,然后冬天什么也不種。
剛開始村子里面基本上都是陸地西瓜,也就是直接在大地上種植,收成并不怎么好,因為陸地西瓜掙錢與否全是看老天爺想不想讓你掙錢。西瓜苗在地上,溫度濕度藥物影響都會很大,所以但凡天氣不好,雨水太多或者太少,都會體現在西瓜的長勢上面,只要碰到類似情況,當年的收成都不會好,也就賺不到錢,所以種西瓜的前些年基本沒賺到什么錢。
后來慢慢的不知道從哪引進了嫁接技術,用南瓜嫁接,這樣的西瓜應該是會長得樣子更好,更甜吧(我猜的,有什么作用我其實不太清楚)!剛開始要在家里育苗,然后人工嫁接,之后再挪到地里,這樣子收成會好一些,但是我家的收入好像也并沒有明顯增加。
直到5、6年前吧,好像是有什么專家來弄講座還是怎么樣,就引進了大棚種植,好處就是可以控制幼苗生長的溫度(通過白天曬陽光晚上用草簾子把棚子遮起來來實現保溫效果),于是村里家家戶戶但凡有一點錢的就開始蓋大棚,大棚的投入其實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很大的,有的還需要貸款解決,但是爸爸和媽媽商量還是要弄起來,村子里陸陸續續大家都弄起了大棚種植,剛開始收成還可以,不過什么東西但凡多了,也就不值錢了,去年是發水還是什么原因,村里普遍都沒有掙到錢,甚至辛辛苦苦忙活一大年還會賠錢。農民真的是靠天養的。
-----------------
小時候和小朋友們玩,不知道誰想到的主意說是去地里吃西瓜,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說是去我家,然后我就傻乎乎的帶小伙伴們去我家地里偷吃西瓜,其實那個時候的西瓜不甜,因為都還沒有成熟,我們并不知道,所以我們敲開了好多個西瓜,就想找到紅壤的甜一些的,好像最終也沒吃到,只是破壞了好多西瓜蛋,記得那次回家我還挨了一頓罵,說我沒心眼,那個時候我并不知道,我破壞的那些西瓜可能有我家里大半個月的開銷了。長大以后爸爸還會偶爾說起這件事來調侃我,我都笑笑不說話,只是在心里默默詛咒那些“壞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