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大成人后,有一個習慣,就是特別關心逐年上升的離婚率。數字本身是冰冷的,甚至有些殘忍,但看到排名國內前十位的那些數字,從排名最低的哈爾濱的28%到排名最高的BJ的39%,我的心陣陣刺痛。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在這組數字的背后,我看到更多和我一類族群的孩子們那無奈的表情,以及未來他們命運的改變。那種改變呈現出不同的狀況,總結一下大約會出現以下幾種。
一是父母離異子女逆反心理嚴重。父母離異后,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父母親再婚后,與繼父或繼母一時情感上難以磨合,孩子心理上覺得大人不再愛他,產生一種消極對抗心理,為報復父母離婚而進行犯罪。
二是父母離異子女自卑心理嚴重。總認為自己低人一等,覺得被人瞧不起,性格內向,少言寡語,不合群。
三是父母離異子女自暴自棄思想嚴重。由于父母離異,小孩長年跟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他們無法給予小孩父母般的親情,使小孩產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四是父母離異的未成年人,文化層次低。大部分甚至不到初中畢業就輟學,流浪社會。法律意識淡薄,辨別是非能力差。遇事不冷靜,又好高騖遠,手中無錢,又出手大方,當物質生活得不到滿足時,跟著社會上得不良青年偷雞摸狗,什么事都敢干,什么事都干得出。
五是父母離異之后,對小孩過度溺愛。離異父母覺得愧對孩子,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給予滿足,又不能很好地監管,致使小孩放任自流,像脫韁的野馬,無拘無束。
六是父母離異后,沒有給小孩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學習環境,使小孩厭倦學習,整天迷戀網吧,甚至和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干些違法犯罪的事,一失足成千古恨,給社會帶來不和諧因素。
單親家庭的孩子問題或是因為父母情感不和諧選擇離婚把孩子留給其中一方,更有甚直接把孩子留給老人,然后自己在各自組建新的家庭,雖然期間對孩子也是給予無盡的愛和呵護,但孩子內心的那份孤獨和心痛也不是為別人所理解的,包括最親近的爸爸媽媽,特別是在爸爸媽媽擁有自己新的家庭有了屬于自己的孩子,對原來的孩子的情感或多或少會有深遠的影響,即使很多人在說,會對孩子負責,會給予孩子最真摯的愛,但誰又能夠懂得和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缺失和渴望。
很多人因為兩人情感不和而選擇離婚,自己守著孩子或是把孩子留給老人撫養,自己只是為孩子提供生活費和孩子需要的東西,只要孩子開口,會盡自己努力滿足孩子,就像一位媽媽在說,對孩子的照顧和呵護比自己現在家庭的孩子還要多,但就是不知道為什么,每次見到孩子就像是仇敵一樣,很少說話,如果不是要錢要東西,難得聽到孩子說話,每次見到孩子讓自己尷尬無奈,內心有說不出的心痛,但沒有辦法如今畢竟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自己還要對他們負責,看到孩子今天這樣,知道虧欠孩子很多,但自己真的已經盡力,也不知道該如何做才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歸宿,如果有可能,真的希望能夠重新來過,但一切在失去后是那么的遙遠和無奈,真的應了一句話,只有經歷過才會懂得擁有的滋味,只有在失去后才會明白彼此一起的開心與快樂。
孩子說的最多就是自己沒有爸爸媽媽,自己是一個沒有要的人,這個世界只有爺爺奶奶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也只有他們才能讓自己有所依靠,但爺爺奶奶畢竟年齡大了,每天上學放學看到同學的爸爸媽媽去接送孩子,內心又是羨慕又是嫉妒,他們知道,自己是一個爸爸媽媽不喜歡的被拋棄的孩子,也只有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能夠驚動家長和老師的時候才能見到爸爸媽媽,如果自己不惹事就不會有誰記得自己,所以每次內心焦慮有情緒時,就會打鬧,就會惹事,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自己活著真好,自己活著還有人來關注,還有爸爸媽媽惦記,其實自己也不愿意這樣,他們也想做個好孩子,讓別人羨慕,做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誰又能夠理解沒有爸爸媽媽那種孤獨,特別是晚上一個人時,自己害怕就想爸爸媽媽,但他們心里清楚,父母已經不愛自己了,也許正因為自己不好,父母又有了新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有時聽到孩子的哭訴和父母的無奈,特別是父母對以前婚姻的抱怨和指責,有的即使是再組建新的家庭,不知道為什么自己的婚姻還是與以前大同小異,上天就像故意跟自己開玩笑,故意在折磨自己,以為在解脫以前的婚姻中能夠找到心儀的也是彼此能夠攜手理解的婚姻,但在真正融入生活后,感覺還是在重復過去的生活,生活模式沒有變,只不過是換了個人在糾纏自己,他們都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人生會是如此的失敗和艱難,看到別人的家庭和婚姻,再看看自己,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活下去,如果不是有孩子和老人,真的想撒手離開這個世界,但每每沖動后又欲罷不能,內心擁有太多難以割舍和渴求,如果這樣走了,真的會解脫嗎?
是時候認真考慮一下是婚姻怎么了?兩人之間出現了什么問題?面對生活中的糾結和無奈時,也許是因為當時的沖動,也許是為了所謂的感覺,也許是為了不違背父母的意愿,也許----在彼此不能再繼續時做出分手的選擇,兩人怎么說都可以,可以選擇折磨自己,也可以為了自己的幸福灑脫分手,問題是在自己的背后,自己的孩子該如何面對,父母在做出選擇時,是否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是否想過孩子以后的路該如何走,大家都可以說不會委屈孩子,會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孩子內心的那份缺失究竟要誰給予,父母所面對的生活,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是否想過有一天孩子也會重復這樣的生活?
當彼此的感情走到盡頭,當兩人不適合在一起生活選擇分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在顧慮自己的情感問題的同時,記得給孩子一個空間,能夠讓兩人心平氣和坐下來討論一下孩子,在兩人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時,孩子的幸福呢,不要自私地只是顧及自己而忽略孩子,回頭看看,諸多孩子問題的背后,作為父母是否需要反思和自省呢?
真心希望那些行走在婚姻中,卻深感不幸的父母們對生活和婚姻一定要采取慎重的態度,既然當初是為了愛選擇了結婚,為了愛有了屬于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在今后的生活中盡到當父母的責任,孩子不是只需要物質就能夠長大的動物,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孩子的心不停的溝通,當生活中出現不如意事情時,能冷靜的面對,在孩子面前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感,即便面對困難時,和孩子一起去解決,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很重要,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員,這樣才會讓孩子覺得被需要,而不是在出現問題時對孩子隱瞞或者回避,讓孩子和家長之間產生壁壘,甚至不征求孩子的意見就已經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在孩子眼里這些都會像一種無聲的拋棄,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無法估量的負面影響。
那些在婚姻中可能相互給予的體諒是否可以用心去體會,那些不觸及情感原則的細節是否可以不斤斤計較,那些生活中瑣碎的日常事務是不是能共同分擔,那些本來可以避免的誘惑是不是要從心里就預見后果的嚴重,如果在婚姻中彼此都能為對方多些分擔,都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去精心修護心靈的圍欄,是不是就會避免很多沒有根本問題的離婚,其實很多人的離婚起初只是為了相互的面子,但如果有一方能夠先主動的承認錯誤,另一方能真心的原諒,再加上婚姻中的重要成員們,那每家都有的孩子,那孩子會成為挽救婚姻的天使,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永遠都不分離,這就是那孩子的重要作用,當孩子們竭盡全力想要和父母一起挽救家庭的完整,請父母們一定要珍惜這最后的時刻,這就是那孩子能做的最后的努力,當那孩子的努力得不到父母的重視,或者干脆不去采納,那個曾經的天使可能會因此死亡,而一直在那孩子心里隱藏的魔鬼就會隨之長大,那些原本看起來乖巧的孩子就會從開朗變成沉默,從無憂無慮變成情緒善變,從成績優秀變成對學習毫無興趣,如果他們有任何反常的變化,一定是因為父母的婚姻出現了問題,而他們又無法得到任何解釋或者答案開始的。
請父母們尊重自己的情感,也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和孩子們一起去分享生活,在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時候一定想著要孩子和你們一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