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妍整理著相冊,才發覺自己記錄了在北城他為她做的那些事。
選了幾張,曬到朋友圈,這是她的習慣,她習慣用照片來偶爾回憶過去,通過照片可以想起拼湊她人生的片段,她也從來不回避回憶經歷。
“寶貝,你又去北城玩了?”母親的語氣更像是八卦,“自己一個人嗎?”
“對呀”她有些苦澀又強裝鎮定。她知道母親的意圖——戀愛,催婚。
“一個人不無聊嗎,而且我記得你去過了?!蹦赣H有些失落。
她沒辦法告訴母親,她這段不明不白的關系,因為早就明白了沒有結局,彼此也并沒有承諾過什么。
“那不是每次都去同樣的景點呀?!彼氯^去。
和母親寒暄了幾句,掛掉電話,長舒一口氣,沒有人知道她在北城的一切,她愈發覺得自己可笑。
“沒有見面為什么要急著找下一個?”
這句話歷歷在目,見了,然后呢?
沒有然后。
她苦笑。
六年前,她聽著他的故事,他好似找到了懂他的人,于是開始了這段說不清,道不明,理不清的關系。
她不清楚自己在他心里的分量,只是覺得和這個人交談十分有趣,他經常逗得她哈哈大笑。
漸漸地關系開始微妙,他的舉動讓她開始困惑,矛盾也逐漸增多,更多地是,他開始不時地挑動她的情緒,她找不到出口宣泄,只是覺得委屈,于是毅然決然斷了聯系。
失去聯絡的第二年,她去了北城,沒有告訴他,也沒有主動聯系他。她想愛,可她不敢賭,賭這個人喜歡她。
一個月后。
這天,剛結束完工作,臨近下班,收到一則好友申請,是他,他又沒有刪掉她,又給自己留了后路,她又心軟了。
通過好友申請后,他發了航班截圖,問她有沒有時間,她深吸一口氣,回道
“...下班后看吧?!?/p>
他當做什么事沒有發生,真可笑。她亦覺得自己可笑,為什么又要給他機會?
等到他航班那日,她看著航班飛行軌跡,落地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小時,卻沒有收到他的信息,明明已經約好了要一起吃午飯,她下了班干脆也沒吃飯,信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最后得到的回復是“我很累,讓我休息好嗎,其他的事晚些再說。”
呵,果然。
“好,那我不打擾你了?!彼樕怀痢?/p>
再后來,沒有見他主動聯系的跡象,她知道,這一切永遠會是死循環,有些話要說,這段關系才能畫上句號。
“我不希望你再聯系我,我也不會再給你任何回應?!秉c擊發送。
終于,結束了。
她如釋重負。
六年,卻算不得愛,也做不得數,她以為向他靠近就可以,那些令她誤會的舉動,是毒藥。
蔣妍,你就是個傻子,她暗罵自己。
半年后,東城。
“媽,沒事,出差也就3天,您別擔心我,你們自己照顧好自己,有事聯系啊。”蔣妍剛下飛機就趕緊給家里報備。
蔣妍此行是代表公司參加在東城大學開展的綠色發展課題研討會。
在小組會議上,蔣妍對綠色發展的見解獲得了一致贊賞,賀端作為主辦方代表,注意到了發言時風采灼灼的蔣妍。
研討會結束,他趕緊小跑到跟前,以聯系交流的名義,拿到了蔣妍的聯系方式。
一開始畫風還算正常,先是詢問了一些工作相關的事,再后來,就開始分享生活日常,蔣妍局促,不明所以。
直到他問“做我女朋友好嗎”,她才醒悟過來,她已經對感情麻木甚至于遲鈍了。
“我考慮一下”
“他為什么喜歡我”這個想法在蔣妍心底縈繞。哪怕他表明了對她的欣賞,比如她面對意外的冷靜,比如她思維邏輯清晰,溝通能力強,還有她姣好的相貌。
一席話下來,她卻無感。
蔣妍想起幼時,因生病多次被父母視若無睹的場景,讓她她覺得被愛是一件很難的事。
他們為什么喜歡我?他們是真的喜歡我嗎?
她不信有人平白無故地喜歡一個人。典型的回避型依戀人格,一遇到不對勁就果斷放棄,以為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其實已經難過透了,不過是想讓自己趕緊好起來罷了。
她經歷過背叛,經歷過欺騙,經歷過那六年的藕斷絲連,唯一總結出來的答案就是,她沒有被愛。
所以,他來的時候,是她積攢了諸多失望、痛苦、之后瀕臨絕望的時刻,她很努力想相信,她做不到。
她要克服很多,要克服不相信對方愛她的想法,克服不相信沒有欺騙行為,克服預設結局……
高鐵站,蔣妍坐在人來人往的候車大廳,看似在看大屏,思緒卻全在那人的話上,隨之,她打下一串文字,發送——
“我考慮好了,或者我們可以試試?!?/p>
她覺得很奇怪,發出這段文字時,心里卻沒有任何感覺。
對方發過來的消息,顯得歡呼雀躍,她依舊心無波瀾。
她那時候大概是不知道自己原來是在將就,將就自己去接受一個不愛的人,況且是,毫無了解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