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地方法院的青銅門把手上凝著晨露,江嶼扯了扯過緊的領帶,瞥見臺階下烏泱泱的媒體鏡頭。葉晚的翡翠吊墜在職業裝領口若隱若現,她正低頭翻閱證據冊,指甲在周牧祖父的簽名處掐出月牙痕。
“原告方主張《燈塔之下》著作權歸屬周氏集團...“法官的槌聲驚飛檐角白鴿,“請被告出示反證。“
江嶼起身時,西裝后擺勾住座椅彈簧。他想起昨夜在咖啡館地下室發現的鐵盒——藏在咖啡豆麻袋里的錄音帶,此刻正在物證袋里發燙。
“1947年施坦威鋼琴購買合同原件,“他將文件舉過肩頭,“以及江淮安先生與林婉清女士的婚書,可證明原創者身份。“
旁聽席騷動如潮。周牧的律師扶了扶金絲眼鏡:“反對!婚姻關系與著作權無關。“
“那就請證人出庭。“
側門推開時,葉晚的呼吸停滯了。云姨裹著褪色頭巾,枯瘦的手緊攥輪椅扶手,護士推著她緩緩前行。老人渾濁的眼珠突然迸出精光,指著周牧嘶喊:“是他爺爺往鋼琴灌汽油!我親眼看見!“
休庭鈴聲救場般響起。江嶼在洗手間撞見周牧對著鏡子補粉,遮瑕膏蓋不住他抽搐的眼角:“你以為找來癡呆老太就能翻案?“
“比不過你們找的假證人。“江嶼甩出手機照片——周家所謂的“初代鋼琴師“,正是去年因詐騙入獄的群演。
暴雨在午休時突襲。葉晚站在法院回廊,看雨滴砸碎在婚書復印件上。江嶼將外套披在她肩頭,發現她在發抖:“冷?“
“是興奮。“她解開第三顆紐扣,露出縫在內襯的微型錄音機,“今早更衣室有人想偷換證據,全錄下來了。“
下午的庭審充滿火藥味。當江嶼播放周牧威脅云姨的錄音時,對方律師突然拋出新證據:“這是林婉清女士的精神鑒定報告,證明其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葉晚霍然起身,翡翠吊墜撞在被告席欄桿上:“這份報告的主治醫師,是周牧父親的同窗!“她甩出泛黃的醫學院畢業合照,兩個勾肩搭背的年輕人站在鼓浪嶼醫學院牌匾下。
法官要求休庭核實。江嶼在檔案室翻找時,發現1978年醫療事故記錄——周牧父親因篡改病歷被停職,卻在三個月后復職。泛黃的處分決定書右下角,印著文化局的紅頭文件編號。
終審宣判那日,臺風擦過鼓浪嶼。江嶼盯著直播鏡頭,聽法官念出“著作權歸屬林婉清女士繼承人“時,葉晚正用鋼筆在判決書上勾畫重點。她的袖口滑落,露出腕間新舊交錯的疤痕。
慶功宴設在重建的咖啡館。老唱片機流淌著《燈塔之下》,葉晚卻突然關掉音響:“其實我不懂鋼琴。“
在眾人錯愕中,她掀開露臺鋼琴罩布。燒焦的琴鍵上擺著林婉清的日記本,翻到1965年3月17日那頁:“今日教會小婉清彈《船歌》,她總把升fa彈成降si...“
江嶼的掌心貼上她后背傷痕:“但你彈對了最難的樂章。“
深夜打烊時,玻璃櫥窗被砸出蛛網裂痕。監控視頻里,戴鴨舌帽的男人往門縫塞進恐嚇信:“三天內搬走,否則燒了這破店。“
葉晚用鑷子夾起信紙,在紫外線下顯出血字:“你外婆怎么死的,你也會怎么死。“
海警在防空洞找到縱火工具時,江嶼正在地下室整理物證。一摞1958年的《鼓浪嶼日報》里,夾著周牧祖父的認罪書——為搶占碼頭經營權,指使人將林婉清綁上開往南洋的貨輪。
“你外婆沒死于火災,“江嶼將泛黃的信紙鋪在咖啡桌上,“她被賣到南洋前跳海,被漁民所救才隱姓埋名。“
葉晚的眼淚砸在認罪書上,暈開“林婉清“三個字。她撕開旗袍下擺的暗袋,倒出十幾枚微型膠卷:“這些年我假裝順從,就為收集這些。“
臺風過境的夜,咖啡館成了臨時庇護所。江嶼在修補櫥窗時,發現雙層玻璃夾著半張樂譜——正是《燈塔之下》被撕毀的過渡段。葉晚跟著哼唱,旋律竟與林婉清日記里的手稿完全契合。
“音樂比人活得久。“她將樂譜投入壁爐,看火舌舔舐殘缺的音符,“但有些秘密,該永遠沉寂。“
江嶼搶出焦邊的樂譜,燙傷的手背貼上她冰涼的臉頰:“至少讓真相活過這個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