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宏集團頂層,助理董事辦公室的門敞開著。沈光耀端坐在黑色真皮沙發上,修長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手中那份簡歷。他的目光不時瞥向斜對面Brian的辦公室——安霓已經進去十五分鐘了。
張鴻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觀察這位新來的繼承人。沈光耀纖瘦白凈的面容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那雙翻動簡歷的手卻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平靜。
“耀總,這些面試者有什么問題嗎?“張鴻試探性地問道。他不明白為什么幾張簡歷能讓這位少爺翻來覆去看這么久。
沈光耀抽出安霓的簡歷,嘴角微微上揚:“沒問題。很好!你選人很有眼光。我會讓人資總監給你加獎金。“
“謝謝耀總!“張鴻頓時精神一振。看來這位繼承人比傳聞中要和善得多。但他很快又困惑起來——沈光耀為什么單獨抽出這份簡歷?“耀總,還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嗎?“
沈光耀的目光在“和諧置業“四個字上停留許久,眉頭微蹙:“幫我調查下,她在和諧置業這五年都做了什么?“
做背調嗎?“好的。”張鴻下意識想拿回簡歷,卻發現沈光耀絲毫沒有松手的意思。他猶豫片刻,最終識趣地退出了辦公室。
“不用關門。“沈光耀的目光仍鎖定在Brian辦公室的方向。
“好的。”張鴻索性將門開的更大些。這個小老板雖然和善,但總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怪異感。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了,格外的靜謐。沈光耀聽不見時鐘的滴答聲,聽不到辦公大廳里此起彼伏的鍵盤敲擊聲,甚至連自己的心跳都變得模糊。
直到那個熟悉的身影終于出現。
是她。十年了,她的一顰一笑依然如記憶中那般美好。沈光耀的手指微微顫抖,他強壓下沖上前相認的沖動,只是默默地用手機存下了簡歷上的電話號碼。
不急。他們來日方長。
————————————
一周后,明宏大廈頂層。
安霓第二次踏入這座玻璃宮殿,參加由董事長沈明宏親自主持的終面。橢圓形的玻璃會議室里,九位候選人圍坐在會議桌前,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約莫半小時的等待后,會議室的門開了。沈明宏大步走進來,這位五十出頭的商界梟雄雖然個子不高,穿著普通的黑色西裝白襯衣,但渾身散發著不容忽視的氣場。他鬢角已見霜白,犀利的眼神掃過在場每一個人。
吳戰緊隨其后,高大威猛,剃了平頭,戴了副金絲框架眼鏡,也同樣穿著黑西褲白襯衣,端著杯白色瓷杯輕輕放在沈明宏面前。
接著進來的是國際營銷中心總裁Brian、人資總監吳美玲、執行董事沈若曦,以及...安霓瞳孔微縮——上周那個在走廊有過一面之緣的年輕人,沈光耀。
Brian快速向沈明宏介紹了面試流程。這位董事長祖籍也是榕城的,自幼來港城打拼,后來也就成了港城人。自然而然,他的普通話帶著濃重港城口音:“每人兩分鐘,自我介紹,說說為什么選擇明宏。“
從左至右依次介紹,安霓是排在第二個,她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做準備,用簡潔清晰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職業經歷和對明宏的向往。
當安霓提到榕城的時候,沈明宏抬眼看了眼前的女孩,干凈清爽,讓人感覺很舒服。他再看到安霓簡歷上前份工作是在和諧置業,居然是老吳那邊培養的人。沈明宏在安霓的簡歷上劃上勾,放在一旁,繼續聽下一位面試者的陳述。
最后一位面試者是位中年男子,中分的發絲中參雜了些許白發,戴著黑框眼鏡。他的自我介紹冗長混亂,不斷強調自己的創業經歷。沈明宏直接打斷:“我要找的是來打工的,不是來當老板的。“
這句話像一盆冷水澆在所有人心頭。安霓這才清楚的明白,在沈明宏眼中,他們不過是一群待選的“牛馬“。但無論如何,她成功拿到了明宏集團的offer。
走出會議室時,安霓不自覺地看向沈光耀的方向。那個年輕人正專注地翻看文件,仿佛從未見過她一般。
————————————
雖然明宏集團位于鵬城,但是距離安霓的家仍有相當遠的距離。和其他入圍者一樣,她最終選擇了入住公司宿舍。入職那天,安霓依然只帶著那個陪伴她多年的行李箱。
行政部的同事在分配宿舍時,給了這批留學生們特殊的優待——不是普通的單間,而是所謂的“夫妻房“。這種房型比單間寬敞許多,原本是為雙職工夫妻準備的。對于普通人而言,這樣的住宿條件已經相當不錯:獨立陽臺、衛生間,家具電器一應俱全,只是少了廚房,無法自己做飯。
但對從小錦衣玉食的安霓來說,她從未住過這么簡陋的宿舍。斑駁的墻面、泛黃的電器、時不時出沒的蟑螂...她花了整整一周時間,像只筑巢的燕子般一點點改造這個臨時居所:貼上素雅的墻紙掩蓋污漬,深度清潔每一件電器,掛上潔白的蚊帳...直到房間終于有了些許家的模樣,她才勉強能夠安睡。
明宏的員工生活區位于主樓后方,被大家戲稱為“明宏村“。子樓的一二層是食堂,往上則是密密麻麻的單間和夫妻房。環繞著子樓的,是一圈層的精致小洋房——那里是兩室一廳和三室一廳的套房,專為公司高層準備,連董事長沈明宏也住在此處。
主樓與子樓之間,一汪人工湖靜靜流淌。湖畔矗立著一座體育館般的建筑,那是明宏工會所在地。健身房、籃球場、臺球室、圖書館、理發店、電腦房、電影院...應有盡有。在這個遠離市中心的偏僻園區,工會就像一座微型城市,滿足著員工們所有的生活需求。
安霓很快就發現,這種“大廠“生活與大學生活出奇地相似:三點一線,在辦公樓、食堂和宿舍之間來回穿梭。所有需求都能在園區內解決,幾乎不需要踏出明宏的大門。
但久而久之,這種封閉的生活也開始讓人感到窒息。好在隨著時間推移,周邊漸漸發展起來:新建的小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生活區門口甚至形成了熱鬧的小吃街。每當夜幕降臨,攤販們的吆喝聲、食物的香氣、熙攘的人群...這些久違的市井煙火氣,為這片工業區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