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時間就把初一的數學語文解決了,余苒放松了不少。出了空間,進了廚房打算為下班回家的老爸老媽做點兒好吃的。中午的米飯還有剩,但不多,余苒打算用它再加上點兒小米、玉米渣熬個粥,配上老媽腌好的小咸菜。和點兒面烙個千層餅,泡點兒木耳,和白菜雞蛋炒一個就可以了。
和好面,放在靠近煤爐子的地方醒面。泡上木耳,將白菜切好,做好準備工作,余苒又回了老爸老媽屋里。打開了電視,沒有幾個頻道,也沒有感興趣的節目,余苒又關了電視。在屋里轉了轉,又去了哥哥的屋里,找出一本《故事會》,一本《知音》,還有兩本《大眾電影》,夠她看半天了。
看完《知音》,再讀《故事會》,怎么說呢,讓從后世回來浸淫各類網文的余苒覺得太小兒科了。也許自己也可以投投稿掙點零花錢……
看看時間,快五點了。余苒開始做晚飯。先把鍋放在煤爐子上熬粥,米飯和熱水是現成的,小米和玉米渣用不了多長時間。只是開鍋后要時不時的攪一攪。
余苒把醒好的面拿出來開始做餅,這也是余苒拿手的面食之一。將面餅搟開,撒好食鹽五香粉,用搟面杖再搟開固定,倒上花生油勻開,把面餅卷好,分成四個餅胚。
余苒打算用與西屋相連的土灶烙餅,這樣一鍋就出了。從柴房里抱出一捆玉米秸稈,準備好廢紙玉米葉,麻利地點火,火起來后塞上幾根玉米桿。趕緊跑去洗手、擦手,將餅胚搟開,依次放入放入鍋中。
從櫥柜里拿出咸菜碗,從腌菜缸里掏出個芥菜疙瘩,切薄片再切成細絲,用溫水泡過后放入咸菜碗,滴入兩滴香油拌勻。
走進土灶,給大餅翻了個身,又加入兩根玉米桿,小火烤著等熟就行了。走進屋里攪攪粥鍋,將煤爐半封慢熬。
抬頭看看墻上掛的座鐘,五點二十,老媽快回來了,老爸還得再等會兒。重生前老媽去世快兩年,老爸卻有近十年未見了。最后幾年老爸生活不能自理,出行只能靠輪椅,自己吃個飯都是顫顫巍巍的,讓人看著心里難受。
聽到大門口有動靜,抬頭看看是大黃在迎接老媽。估計用不了十分鐘老爸也該到家了。準備炒菜。將拿出來的三個雞蛋打入碗中攪動,打開煤氣灶,在鍋中倒入花生油,油熱后加入雞蛋液,快成型后用筷子滑動分隔,用鏟子鏟出裝盤。重新倒入花生油,加入蔥花姜絲,翻炒后先后加入木耳白菜,然后再放入雞蛋塊,加入醬油、食用鹽、味精調味,最后裝盤。
這時門口又有了動靜,估計是老爸回來了。余苒將菜放到老爸老媽屋里的飯桌上,再擺上咸菜碗,攪攪粥鍋,盛好三碗放到桌上,又奔向堂屋將土灶上的千層餅撿出來放在盤子里。
揚起笑臉看向走進門的老爸:“老爸,你回來了!洗洗手就吃飯了!”
老爸余剛微笑點頭:“好!”
年輕時的老爸一表人才。身高有一米八,身材挺拔,五官俊朗。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屬于有內秀的人。從部隊轉業后進了工廠,現在已經是八級鉗工。一雙大手布滿老繭,摸著都剌手。
余苒看著洗完手的老爸老媽;“快坐下嘗嘗我的手藝。”
老爸老媽坐下,老爸先端起粥碗喝了口粥,又夾了口白菜木耳,“味道不錯,手藝見漲!”
老媽笑著說:“閨女放假,我和你爸享福了,回家能吃上現成飯了。”
老爸撕了塊烙餅,咬了口:“餅也烙的不錯,層多,外焦內軟,咸淡適中。”
余苒看老爸老媽吃的開心,也跟著笑:“我放假嗎,應該的。”
老媽喝口粥,夾了點兒芥菜絲:“這咸菜也拌的不錯。”又問老爸“再過幾天就過年了,你們發什么年貨?”
老爸:“聽說是五斤帶魚,五斤豬肉,還有一對枕巾。”又看了眼女兒:“聽說枕巾上印的是牡丹花,很漂亮。拿回來給你。”
余苒笑著點頭“謝謝爸。”從小到大,老爸手里有了好東西,第一個考慮的就是自己這個寶貝女兒,為此老媽沒少吃醋。
吃完飯,余苒給大黃的食盆里放了粥,加了點兒菜湯白菜雞蛋,又將烙餅撕碎放入盆里。大黃等在旁邊搖著尾巴。余苒揉揉狗頭:“吃吧吃吧。”
余苒回了自己屋,坐到了書桌前。想著寫點什么去投稿,老媽說快過年了,讓余苒想起了趙老師、李老師拍的電影《過年》。余苒覺得可以借用其中的一些情節。在紙上寫寫畫畫,構思情節。寫的差不多時將文案放入空間。
投稿的收信地址她并不打算寫家里。經過前世的她很明白,老爸還算公平,老媽絕對是重男輕女。老媽去世前十幾年,特別是老爸去世后,老媽最擅長的就是劫富濟貧。自己的工資卡交給了兒子,缺什么東西都會給女兒打電話。離家最近的超市不過五百米,網上購物也超級方便。不要問她為什么不去超市買,問就是“超市里的東西太貴。”問為什么不讓哥哥買,不是裝沒聽到就是“他哪會買這些東西。”在老媽的心里。家里的房子票子都應該是兒子的,花錢的事就該找女兒,畢竟自己生了她。
早晨又被老媽喊醒:“中午你看著做。我買豬肉回來,今天是小年,晚上咱們吃餃子。”
余苒應了聲,從床上爬起來。洗漱完吃了早飯喂了狗,又開始忙自己的事。今天她要把初二的數學捋一遍,拿著初二的數學書進了空間。很快就進入了狀態,什么平方差、因式分解,這樣那樣的公式,不再讓人頭疼,余苒也找到了解題的樂趣。
初二的數學完美解決,余苒出了空間。雖然家里沒人,也不能老在空間里呆著,要知道大變活人也是很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