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那天,余苒和老爸老媽哥哥一起去了奶媽徐秋蘭家。余苒是在奶媽家長大的,出了滿月就去了那里,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才轉學去了老媽后來工作的地方。當年老媽在奶媽家那個村子安家莊的供銷社做售貨員。余苒出生后奶奶看是女孩,不愿意幫忙看孩子。老媽沒辦法只能托人在工作的這個村子里找人幫著帶孩子。這就找到了奶媽家。奶媽家人口簡單,一家四口,有個老太太---姥姥邢氏,奶爸邢保國,還有個六歲的男孩邢世東。姥姥很早就沒了丈夫,自己帶著奶爸度日。后來奶爸長大后做了村里的電工,娶妻生子,日子也越來越好。雙方都是善良的人,事事替對方著想,就這樣兩家的友好來往持續了幾十年。后來奶爸奶媽去世,逢年過節余苒還會去探望大哥,從幼兒時期培養起來的兄妹情是割舍不斷的。
奶爸邢保國個子高高的,長得很秀氣,皮膚很白,不愛說話,也很耿直。奶媽徐秋蘭性子直爽、做事爽利,曾經是生產隊的婦女隊長。奶媽很能干,閑暇時會接些縫紉活貼補家用。奶爸在村子里做電工,平時比較清閑。余苒印象里奶爸很顧家,會幫奶媽做簡單的縫紉活,會給奶媽準備特殊時期用的紅糖、衛生紙。
奶媽家的姥姥還在,這讓余苒高興壞了。見到她余苒就不愿離開了,和姥姥說著貼心話,姥姥也拿出特意為她留的好吃的。奶媽家的大哥比余苒大了六歲,這會兒在鄉里的村鎮企業上班,看到她,大哥邢世東還拿出紅包要給她壓歲錢。弄得余苒特別不好意思,臉紅紅地拒絕:“我長大了,不要壓歲錢了。”
奶媽也是過年前就準備好幾個大菜,炸丸子、炸帶魚、蒸肉、灌腸,再燉個大菜,炒兩個青菜就夠了。奶媽年前還用大黃米和玉米面蒸了粘餑餑,老爸和余苒都愛吃這個,最后走到時候奶媽還給余苒帶了一大兜子。兩家人清清靜靜地吃了飯,余苒家一家四口就打道回府了,明天姑姑們還要來給老爸過生日,還有的忙呢。
從奶媽家回來,老爸、老媽就開始準備吃的。年前炸好的帶魚、丸子已經吃完了,還剩下的就是年前煮好的大塊肉、肉腸、粉腸。老爸打算用蘿卜、胡蘿卜做點兒素丸子,還有兩條凍的硬邦邦的大鯉魚收拾好。
初四早晨不到十點鐘姑姑們就到了。二姑余芝家是一家四口,二姑夫是老媽的同事,也是老媽給介紹的。二姑夫桂璟是余家姑爺中長的最帥的,很像電影《渡江偵察記》里的男主角。表妹桂蕓比余苒小一歲,現在就比余苒高了半個頭(前一世不覺得,現在余苒特別不服氣。老爸比二姑夫高,老媽也不矮,為什么自己和哥哥都不高呢)。桂蕓沒有考上高中,現在家里蹲。表弟桂民要小四歲,剛剛上初中。三姑余清家也是一兒一女,二姑夫嚴和在市里水磨石廠上班,因為小表弟嚴秋這個二胎,還被罰了款。表妹嚴萌小學還沒有畢業。老姑余芳家兩口子都在家里務農。老姑家有三個女兒,第四胎得了個兒子。算是應了那句話,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這會兒這個兒子還沒有蹤影。
這么多人都聚到了自己家,不是一般的熱鬧。哥哥帶著幾個男孩在他屋里開了一桌--打牌,余苒則帶著堂妹、表妹在她屋里吃著花生瓜子、蘋果橘子,順帶看著幾個小學生翻花繩,吵吵鬧鬧的,讓清凈慣了的余苒很不適應。好在有個院子,活動的范圍比較大,還可以走出屋子透透氣。又是熱熱鬧鬧的一次聚餐。
初四之后的日子清凈了好多,老爸、老媽、哥哥又開始上班了。余苒也把高中的歷史、地理、政治課本復習了一遍。前世高考余苒的地理沒有及格,拉了不少分,要不怎么也能進所重點大學。怎么說呢,也努力學了,就是記不住,重生回來后記憶力好了不少,應該不會再再發生這種情況。
《過年》那個故事余苒仔細打磨修改,最終終稿有5,000多字。余苒投給了《故事會》,寫了學校的地址。現在余苒在構思一個名為《重逢》的故事,小言情,又甜又虐。一對青梅竹馬的小情人響應號召到廣闊天地去建設新農村,去了偏僻的小山村。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缺衣少食、單調乏味又勞累的生活令人窒息,男孩不惜自殘回了城,女孩受不了日復一日的勞作選擇嫁給了村里人。1977年恢復高考,兩人在大學門口重逢,但已是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