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的鐘聲在寂靜的地窖中回蕩,微弱的鯨脂燈光下,十二面古老的銅鼓靜靜地放置在四周,散發出幽深而神秘的光芒。林九淵手持一把苗銀刮刀,全神貫注地剔除著一面銅鼓腰部的銹跡。隨著最后一片鐵銹被輕輕刮去,“天啟三年重鑄”的銘文逐漸清晰地展現在眼前。此時,阿吉正捧著一本殘缺不全的《溪蠻叢笑》,手指緩緩劃過書頁上關于“陰陽鼓”的條目:“日鼓以辰砂調銅,月鼓取雄黃為范……”突然,火塘中爆發出一串火星,映得周圍的辰砂粉末如血霧般彌漫開來。
“起爐!”林九淵一聲令下,他開始用百年楓香木炭精心搭建塔形結構。鼓樓的學徒們迅速行動起來,拉動羊皮風箱,火焰熊熊燃燒,銅汁在陶范內沸騰翻滾。就在這時,林九淵不經意間瞥見暗處閃過一道銀光——那是三星堆金杖紋樣的銀簪,靜靜插在梁柱的縫隙中。林九淵眉頭微皺,似乎預感到了什么,但并未多言。
“師傅,你看這銀簪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意義?”阿吉注意到林九淵的目光停留之處,好奇地問道。
林九淵沉默片刻后回答道:“也許,它會成為解開這一切謎團的關鍵。”
“我們是否應該檢查一下這里的所有角落?說不定能找到更多線索。”阿吉提議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緊張與期待。
“好主意,阿吉。”林九淵點頭贊同,“但記住,我們要小心行事,任何細節都可能至關重要。”
第一縷銅汁緩緩注入日鼓的陶范之中,隨著高溫作用,辰砂遇熱蒸騰起朱色煙霧,整個地窖瞬間被一種神秘而又壓抑的氣氛所籠罩。學徒阿巖按照古歌的節奏敲擊試音槌,每一聲都在寂靜的空間里回響。第七聲剛落下,忽然之間,鼓腔毫無預警地迸裂,淬毒箭矢從裂縫中疾射而出,擦過林九淵耳際釘入了對面的梁柱。箭簇上的紋樣與巫峽懸棺玉琮完全一致,箭桿纏繞的發絲經辨認,竟屬于鼓樓暴斃的擊鼓手吳公。
“是‘八音亂序’觸發機關!”老巫師顫巍巍地指向《百苗圖》中的銅鼓陣圖,“陰陽二鼓需按十二律呂交替敲擊……”話音未落,月鼓釋放出的雄黃蒸汽在晨光中凝結成骷髏狀,學徒們相繼昏厥,指尖浮現銅錢狀紅斑。
“大家快退!這里有危險!”林九淵大聲警告,同時迅速組織眾人撤退到安全地帶。“我們必須找到解決辦法,不能讓這些機關繼續威脅我們的生命。”
“師傅,我們應該怎么做?”阿吉焦急地問,他的臉上寫滿了擔憂。
“首先,我們需要冷靜下來,仔細分析每一個環節。從箭簇到發絲,再到那些奇怪的現象,一定有某種聯系。”林九淵沉思片刻后說道,“讓我們先照顧好受傷的人,然后一步步來解決問題。”
在緊張的氣氛中,苗醫阿吉從藥箱里取出三年陳的酸湯,并混入野楊梅汁制成了一種特殊的洗鼓液。他小心翼翼地將這種藥液淋在日鼓的鼓面上,隨著氧化層逐漸剝落,顯露出了一些神秘的水波紋暗記。這些標記正是《水龍經》中缺失的“破金鎖局”篇所描述的特征。林九淵突然抓起墨斗線丈量鼓面,發現饕餮紋瞳孔位置偏差了三毫,這正是機關所在。
“這不是鑄鼓失誤,”他刮開銅銹,露出底層錯金銀的北斗七星圖,“是故意留下的生門標記。”暗格彈開的瞬間,一片戰國帛書殘片飄落,上面的墨跡記載著“九黎遺脈藏于牂牁”。
“師傅,這里有個暗格!”阿吉激動地說,“這上面寫著什么?”
“看來我們找到了一些關于九黎族的重要線索。”林九淵輕聲說道,他的眼神中閃爍著一絲希望。“我們需要更加小心,也許接下來會遇到更多的危險。”
林九淵用鋒利的苗刀剖開了那支致命的箭桿,竹質夾層里掉出半片樺樹皮。經過酸液處理后,上面浮現出一幅明代屯兵屠殺九黎遺民的水道圖。箭簇暗槽殘留的毒液被辨認出來,它能導致筋肉僵化,與湘西尸兵的癥狀相同。阿吉忽然扯開中毒學徒的衣襟——其心口浮現玄鳥刺青,與溶洞巖畫監工圖騰如出一轍。
“他們早被換了魂!”老巫師搖響銅鈴,學徒們突然暴起,反關節撲來。林九淵甩出墨斗線纏住梁柱,借力翻上鼓樓橫梁。月光穿過百葉窗,在暴徒眼中映出詭異的雙瞳——與雷擊林守林人死前的異狀完全相同。
“我們必須找到解藥!”林九淵大聲喊道,“阿吉,你有什么辦法嗎?”
“我需要更多時間研究這些毒素的成分,但首先得確保大家的安全。”阿吉回答,他迅速調配了幾副草藥湯劑分發給眾人服用,暫時緩解了癥狀。
林九淵將酸湯潑向銅鼓陣,辰砂與雄黃在液面上炸開紅黃焰火。他按照北斗方位重擊日鼓,聲波震碎陶范,露出內層錯金銘文:“熒惑守心,兵起西南”。當最后一面月鼓響起時,地窖暗門轟然洞開,甬道盡頭的水牢里,真正的鑄鼓匠人們被鐵鏈鎖在齊腰深的辰砂礦漿中。
“這才是陰陽鼓的祭品......”林九淵割斷鐵索,老匠人手腕上的九黎銅環與溶洞尸骸如出一轍。暗河拍岸聲中,三星堆金杖紋在礦漿表面浮出倒影,指向牂牁江心的血色漩渦。
“我們終于找到了真相。”林九淵感慨道,“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必須揭露這一切背后的陰謀。”
苗醫阿吉取來了斷腸草與半邊蓮,以三年陳醋調和成了解毒漿。中毒學徒飲下藥汁后,嘔出了黑綠色黏液,黏液遇空氣即凝成蛛網狀結晶。林九淵用銀針挑起結晶,置于火把下細察,發現其中混有溶洞蝙蝠糞便中的硫化物——印證了毒源來自漢代礦洞。
“這是‘鎖喉砂’!”老巫師用苗刀尖蘸取黏液,在青石板上畫出九黎巫蠱符,“古時用于封存戰俘魂魄。”符咒未干,石板突然龜裂,裂縫中涌出渾濁地下水,裹挾著數枚青銅箭簇——與鑄鼓機關射出的毒箭形制一致。
“我們要加快速度,時間不多了。”林九淵催促道,“必須盡快解開所有謎團,拯救那些被困的人。”
林九淵決定跟隨地下水脈的線索,潛入那條神秘的暗河。他手持著一塊螢石,微弱的光芒照亮了洞壁上的古老鑿痕,仿佛訴說著千年的秘密。水底沉睡著半截青銅鼓范,范內殘留的銅渣經刮取分析后,竟與苗寨銅鼓的錫鉛配比完全吻合。正當他仔細觀察時,暗流突然變得湍急起來。林九淵迅速抓住巖縫中的鐵鏈穩住身體,發現鏈環上密布的九黎紋飾與溶洞尸骸的銅環紋路如出一轍。
“這鐵鏈,難道是某種指引?”林九淵心中暗想,“看來我們離真相越來越近了。”
河床深處傳來一陣輕微的機括轉動聲,林九淵深吸一口氣,再次潛入水中。在水底的一處暗閘旁,他發現了一卷被卡住的帛書。帛書使用茜草根汁書寫,在遇到水后逐漸顯現出赤泉方位圖,圖中標注的“血祭臺”正是二十年前師傅失蹤的牂牁江虎跳峽所在位置。
“阿吉,你看這個!”林九淵將帛書遞給阿吉,“這可能是找到我師傅的關鍵線索。”
阿吉接過帛書,仔細端詳后說道:“如果我們能解開這些符號背后的含義,或許就能揭開整個事件的真相。”
回到地窖內,林九淵開始將青銅鼓范殘片拼合在一起。隨著每一片殘片的拼接,范內壁上逐漸呈現出一幅完整的二十八宿星圖。當以辰砂填入“心宿”位時,銅鼓竟然自動發出了一聲悠長的鳴響,從鼓腔中震出了半枚魚形玉璋——這件玉璋與巫峽懸棺中出土的巴王信物完全契合。
“這才是真正的陰陽鼓眼!”林九淵舉起玉璋對準月光,璋身透光處清晰顯示出《連山易》卦辭:“澤中有火,革。”卦象正應和了銅鼓重鑄之夜天雷異象。窗外忽然掠過三星堆金杖紋樣的反光,林九淵追出門外,只拾到了一片沾血的苗錦——其紋樣與阿蘭朵血嫁衣上的朱雀銜蛇圖案完全一致。
“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林九淵喃喃自語,“我們必須前往虎跳峽,那里一定有答案。”
晨霧中,林九淵按照帛書指引來到了虎跳峽。江水在血色晨曦中翻涌不息,崖壁上的九黎巖畫被朝霞染得猩紅無比。當他將玉璋嵌入巖縫祭壇時,地底傳來了齒輪咬合般的轟鳴聲——江心漩渦中緩緩升起了一群青銅柱群,柱面上陰刻的《萬歷武功錄》殘篇記載:
“萬歷八年,平九黎遺亂,收巫蠱千二百人,鑄于銅鼓為鎮。”
銅柱頂端,玄鳥圖騰的眼珠突然轉動,射出一道光束指向苗嶺最高峰——那里正是玄冥教朱雀使的鷹巢所在。
“原來如此,這一切都是為了封印九黎族的力量。”林九淵恍然大悟,“但我們不能讓歷史重演,必須阻止那些妄圖利用九黎力量的人。”